首页 理论教育 天一阁随感

天一阁随感

时间:2022-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约不少人看过茅威涛的越剧《藏书之家》后,才对天一阁“女人不准上楼”的习规知晓几分;或许很多宁波籍的学生是从乡土教材所选余秋雨《风雨天一阁》中,对她有了最初的完整印象。然而就在我们这群20世纪70年代尾巴、80年代头的年轻人还小的时候,天一阁门口的大狮子出现在宁波地产食品的包装盒上时,天一阁其实已经走进了每位宁波孩子的心灵。

罗颖杰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大约不少人看过茅威涛的越剧《藏书之家》后,才对天一阁“女人不准上楼”的习规知晓几分;或许很多宁波籍的学生是从乡土教材所选余秋雨《风雨天一阁》中,对她有了最初的完整印象。然而就在我们这群20世纪70年代尾巴、80年代头的年轻人还小的时候,天一阁门口的大狮子出现在宁波地产食品的包装盒上时,天一阁其实已经走进了每位宁波孩子的心灵。

不管他们读多少书,上多久的学,去多远的地方,他们的内心深处总抛不开自己家乡的这座藏书楼。

这座藏书楼一定经历过许多磨难。从她站起来的那天,她的主人就想到了这种种磨难以及承受磨难的办法。唯一能让她纯洁如初的办法只有不许任何人去亲手抚摸她——“书不出阁、代不分书”的铁规,造就了多少如《藏书之家》中的侍书夫人和花如笺那样的悲剧!而其背后,是在多灾多难的国度坚守一份理想的艰辛。书之藏,藏而不用,藏之何用?劫难背后,貌似义正词严的说词掩盖不了这样一个反问,中国人的书能用多久,能藏多久?

当以色列人发掘到《死海古卷》欣喜若狂,当西奈半岛的修道院为一千多年的古本《圣经》被骗走而愤怒无奈,当前不久马丁·路德版《圣经》逃过火劫……西方人把一本书看做有生命的存在,我被感动了。一个硬封皮里面是一颗可以跳动几百年的心,它会点燃好多个时代里无数爱书人的心中之火。我似乎看到了一个美国孩子接过师兄师姐们用过的课本时的神情,也看到了塞纳河畔卖二手书的秃顶老汉静静地斜在躺椅里翻书的样子,他的背影和巴黎圣母院的倒影融合在了一起。

在津津乐道于被王道士出卖的莫高窟和一页一金的宋版书之余,我们是不是要扪心自问:我们对书的感情在哪里?真的在用吗?在读吗?我们这个曾经焚书坑儒的民族,从什么年代开始,已经没有了敬惜字纸的传统,变得那么无所谓于书籍对文化传承的意义?我们要一座藏书楼为我们所用的时候,我们眼中的那一本本书,除了仅仅是记载文字思想的工具,还会是什么?我们占有了一本书,似乎就占有了它的一切。我们可以对它任意删削篡改,生杀予夺,毫不顾惜。在人的危难时刻,最先被抛弃的是书;在国的危难时刻,最先被抛弃的是图书馆……

当天一阁被一国皇帝的圣旨要求在全国各地仿建时,我们觉得她是幸运的;当她又因政府总理的名义被要求加以保护的时候,我们更觉得她是幸运的;当比她更晚建的藏书楼纷纷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书籍也散失殆尽,我们以为天一阁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了。当挂着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牌子承接着五湖四海的游人时,我却看到,最原初的天一阁楼内已然空空荡荡,楼上用铁条紧紧包围,楼下“游人止步”。我想,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那些老书进了条件最先进的图书馆予以保藏,能接待真正懂它们的学者,那无疑是件幸事。

好书应该去它应该去的地方,这绝对没有错。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现在是不是有了一种从一个地方、一个民族的精神传承上对书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可以使范钦的担忧烟消云散,可以让花如笺的愿望欣然实现,也可以让我们不再徘徊于藏书楼门前找不到一个旧书铺子……

(作者单位:杭州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