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不“安分”的韦明英

从不“安分”的韦明英

时间:2022-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煤灰外运需要大量纸袋,韦明英把为电厂印制纸袋的事揽了下来。但是还缺钱买原材料,韦明英与妻子商量,要她把家里的积蓄拿出来,但是妻子不同意。韦明英软泡硬磨,妻子只好把仅有的3000元积蓄给了他。钱一到手,韦明英刻不容缓地赶到百色东笋造纸厂,买回1吨多的原材料,正式投入生产。韦明英把今年拓宽水泥袋市场的计划称为攻打“马奇诺”防线。

年青时从大化举家迁到田东县祥周乡新州村坡路屯的韦明英,丝毫不曾想到,在年近50岁的时候,能办起一个年产值上百万元的工厂,成为田东县表彰的经济能人。

作为一个从外地迁来的移民,韦明英有种种难处,但是,撇开难处不说,迁到新州这一新环境,则是决定他一生命运的重要转折点。新州村地处邕色公路沿线,境内有右江矿务局、田东火电厂等区、地企业,与工矿企业比邻,韦明英长了见识,也产生了一种不安于贫困的浮躁:打铁卖柴挖土特产,他干过;开货车跑运输,他也干过。就在他为电厂运煤灰到岩滩水电站的时候,头脑中的一个想法渐渐成熟了——“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他打算以“邻居”为依托,干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田东火电厂用于发电的右江褐煤,其煤灰用途广泛,不仅水泥厂用作原料,而且还因为它热不胀冷不缩,许多大工程用来铺底打基础。所以,销路甚广,有的还通过香港出口。煤灰外运需要大量纸袋,韦明英把为电厂印制纸袋的事揽了下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为了学到印刷技术,他和妻子等人多次跑到附近的工厂“偷”学技艺,厂方发现后把他们客气地请了出来。没有钱买机器设备,自己土法制造。经过一番东拼西凑,一个作坊式的纸袋厂终于搞成了。但是还缺钱买原材料,韦明英与妻子商量,要她把家里的积蓄拿出来,但是妻子不同意。韦明英软泡硬磨,妻子只好把仅有的3000元积蓄给了他。钱一到手,韦明英刻不容缓地赶到百色东笋造纸厂,买回1吨多的原材料,正式投入生产。第一批纸袋出售之后,赚了400元,韦明英一番苦心经营,终于尝到了甜头,喜得他放歌纵酒。为了扩大工厂规模,1987年,韦明英与本屯的4个农民联合集资买“正规”设备,把原来的旧作坊加以改造。同时,录用10多名林场、矿务局职工家属和本屯贫困农民进厂做工,到1988年,每个月生产纸袋10万多个。纸袋厂每年产值达80万元至100多万元,近两年跃至130万元至140万元。近年来他上缴各种税费达60万元以上。

1992年,平果至百色二级公路动工,需要煤灰做底层,而电厂有一个灰塘,日积月累无人过问,韦明英在征得电厂领导同意后,买来一台捞砂机,把煤灰捞上岸滤干,包揽了从田东林逢至田阳二塘几十公里路段的煤灰供应。与此同时,南昆铁路在膨胀土地段施工,也需要煤灰,他又担起了挖送煤灰的任务。这段时间,他一天供应煤灰300多立方米,1立方米卖5元到6元,收入1500元到1800元。有了资金,他到外地买来半成品水泥袋,与纸袋配套卖给水泥厂,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韦明英把今年拓宽水泥袋市场的计划称为攻打“马奇诺”防线。按照他的目标,除供应老客户平果水泥厂100多万个水泥袋之外,又把附近准备投产的两个水泥厂的包装袋全揽下来。

原载《广西日报》1995年11月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