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味只在人民路

原味只在人民路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平遥古城如此,远在边陲的大理古城亦如此。不能使人迷路的城,大多使人兴味索然。幸而有人民路,有着长长斜坡的人民路。人民路上也有不少客栈、酒吧和手工艺品店,更多的却是杂货店、缝纫店、修补店和各类小吃店。五湖四海、五花八门的乌合之众,给原本原味的人民路增添了些许走了味的乌托邦味道,也让人民路成为大理古城最迷人的一条路。最晚在南诏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入大理。
原味只在人民路_云的南方:从大理、丽江到香格里拉

国内现存的古城,大多是“明朝那些城”,即便不是明代所建,也是明代奠定的格局。平遥古城如此,远在边陲的大理古城亦如此。这些城就像一个模子铸出来的,城廓四四方方,街道横平竖直,不是向东就是向西,不是朝南就是朝北,走在这样的城里,想迷路都难。

不能使人迷路的城,大多使人兴味索然。就拿大理古城来说吧,如果要评出城里最有名的一条街,首推妇孺皆知的洋人街,它不光令人惊讶地有着颇具租界色彩的名字,还被刻在牌坊上堂而皇之地立在街口,而这条街本身并无甚特别,挤满了旅游城市司空见惯的食肆、客栈、咖啡馆和旅游纪念品商店,至于洋人嘛,不管是东洋人还是西洋人,其实没有几个。候选者当然是同样立着牌坊的三月街,它是大理街子和一年一度的三月街盛会的举办地,也日渐成为当地夜生活集散地,KTV里的咆哮声从入夜一直持续到凌晨,对于习惯了在夜色中寻找刺激的人来说倒是不错的去处,倘若你是到大理来寻找大都市里基本绝迹了的简单、朴素、宁静的感觉,此刻就只有望风而逃,但,逃到哪里呢?

· 黄昏的人民路。

幸而有人民路,有着长长斜坡的人民路。对于初来乍到的游人来说,它既熟悉、又陌生:陌生的是这条街,熟悉的是这个名字,张三李四一般遍布全国各地。要说这人民路,名字虽然普通,甚至有几分俗气,但内涵很丰富,气质很脱俗。东西走向的人民路,一头向着苍山,一头朝着洱海,一头是日出,一头是日落,不管从哪头往哪头走,都像是在往时光深处走。街上的民宅和店铺许多都上了年纪,屋顶杂草丛生,墙头爬满青苔,门前或有磨得光亮的石板凳,还有据说是过去马帮卸货用的石柜台,街边的巷子里也大多是老民居,其中不乏整洁精致的小庭院。人民路上也有不少客栈、酒吧和手工艺品店,更多的却是杂货店、缝纫店、修补店和各类小吃店。灿烂阳光里,买菜的,上班的,上学的,做事的,闲逛的,胡闹的,唠嗑的,岁月静好、平淡从容的街景,轻而易举将人民路从观光客扎堆的旅游胜地中剥离出来,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日常的、本色的、原味的大理。

人民路上的居民,一半是原住民,扎根于此、土生土长;另一半是外来人口,成分极其复杂:有南方人也有北方人,有东洋人也有西洋人,有忙人也有闲人,有到处乱窜的也有成天宅着的,有诗人也有伪诗人,有搞艺术的也有被艺术搞的,有做音乐的也有装作做音乐的,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手艺人也有骗吃骗喝的跨国混混……他们就像地里的小麦,一茬又一茬地来来去去,谁也说不清他们从哪里来、来干些什么。五湖四海、五花八门的乌合之众,给原本原味的人民路增添了些许走了味的乌托邦味道,也让人民路成为大理古城最迷人的一条路。

· 大理古城南门附近的弘圣寺塔。大理是国内塔建筑最密集的地区,仅洱海沿岸就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佛图塔、罗荃塔等10余座古塔,它们大多为佛塔——佛教曾在大理盛极一时。
最晚在南诏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入大理。到了大理国时期,段王笃信佛教、以佛立国,“珈蓝殿阁三百堂,般若宫室八百处”,在这西南高原上的妙香佛国里,“帝王听经于无为寺,诸臣听经于崇圣寺,其余诸寺为庶民听经所。”300多年间,大理国22位国主中有10位都“禅位为僧”,不爱江山不爱美人,甘愿与青灯古佛相伴。直到元代,郭松年笔下的大理仍“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古时盛行于大理的佛教,后世称之为滇密,属佛教密宗阿吒力教派,明清时期逐渐衰落,现仅流传于剑川石宝山一带。
弘圣寺塔俗称“一塔”,据信建于大理国时期,和崇圣寺三塔年代相仿,造型也和三塔的主塔千寻塔相似,都是16级密檐式空心砖塔,上下两头收束的塔身较中原佛塔自下而上层层收束的塔身更为婀娜。与终日游人如织的三塔相比,人迹寥寥的一塔“比烟花寂寞”,或许正因为寂寞,它看上去比三塔更美。

· 一袭青衣的“莲池会”老太太。

· 大理坝子北端的龙首关遗址。龙首关,史称上关,与坝子南端的下关遥相呼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