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涣卦第五十九

涣卦第五十九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卦辞是属九二爻的。项梁听说后,便召集部属商议应变之策。于是项梁立即派部属将牧童迎到薛城,奉为楚怀王,定盱眙为国都,项梁则自称武信君。之后,楚项部队迅速扩大到数十万。

【原文】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译文】

《涣卦》:亨通,君王亲临祠庙祭祀神灵以祈求保佑。有利于渡江过河。有利于去占卜。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功也。

《彖传》说:《涣卦》亨通,是因为阳刚之士居于阴柔中而不困穷,阴柔者居于外而与阳刚者同心协力,共济大业。“君主到祠庙祭祀神灵,以祈求其保佑”,这表明君主能居中位而凝聚人心。“有利于涉过大川河流”,这说明涉难而常用涣道,就一定会成功。

《象传》说:《涣卦》是巽在上、坎在下,巽为风、坎为水,巽卦象表现为风行水上,所以把它叫作《涣卦》。先王为了凝聚人心便祭祀天帝,修建庙宇。

【启示】

《涣卦》告诉我们,处于涣散之时,要凝聚人心。

【原文】

初六:用拯马壮,吉。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译文】

初六:借助强健的马来涉难,吉利。

《象传》说:《涣卦》的初六爻位之所以获得吉祥,是因为它能顺承阳刚。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处于涣散的阶段,如能借助外力来弥补力量的不足,也是吉利的。

【原文】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译文】

九二:处在涣散之时,找到像几案似的可安身立命的凭借,悔恨消失。

《象传》说:“处在涣散之时,找到像几案似的可安身立命的凭借”,愿望实现了。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处于涣散之时,如能相互保全,就没有什么悔恨。

【原文】

六三:涣其躬,无悔。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译文】

六三:涣散自身的不良习气,服从阳刚尊者,没有什么悔恨。

《象传》说:“涣散自身的不良习气,服从阳刚尊者”,说明此人志向远大。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处在涣散之时,能以大局为重,自觉服从有领导才能的人的安排,这是明智之举。

【原文】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译文】

六四:涣散自己的小团体,十分吉利。涣散的人群聚集起来像小山,不是平常人所想到的。

《象传》说:“涣散自己的小团体,十分吉利”,这是因为这是光明正大的举动,使好的品德得到发扬光大。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要解除狭隘的团体思想。

【原文】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译文】

九五:号令发出后,就像人散发出一身大汗一样,发出大汗便舒服。处在涣散之时,君王居正,没有什么灾祸。

《象传》说:“君王居正,没有什么灾祸”,是因为九五爻居于正位,大家都愿意服从他的命令。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处在涣散之时,如人心又能聚合,政令又能得到实行,这不会有什么灾祸。

【原文】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译文】

上九:涣散至极而四方聚合,忧患消除,远离惕惧,不会有什么灾祸。《象传》说:“涣散至极而四方聚合,忧患消除”,这是远离了祸害。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如果能谦逊、宽容待人,就能使涣向聚转变,从而远离了灾祸。

【疑难解析】

涣奔其机,悔亡

“涣奔其机,悔亡”的大意是:处在涣散之时,找到像几案似的可安身立命的凭借,悔恨消失。他的悔恨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悔恨消失?

因为处在涣散之时,如他没有找到相互依存的东西,就会孤立无援,处于危险之中,自然就后悔这个找的行动了。

此卦辞是属九二爻的。从卦画上看,九二为阳居阴位,居于下卦的中位,它的上一爻是初六,阴居阴位,它们形成了相承的关系。此时,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几案指的是初六。九二和初六可谓在涣散中相互保全:初六愿意承载九二,因为九二坐上去后,他便会更加稳当,而九二能居中而坐,他也坐得稳当。能相互保全,自然悔恨消失。

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涣其血去逖出,无咎”的大意是:涣散至极而四方聚合,忧患消除,远离惕惧,不会有什么灾祸。大家都知道,事物要向其对立面转变,是有条件的,而此爻辞说“涣散至极而四方聚合”,这不违背了我们的哲学真理吗?

其实,只要我们看看卦画,就知道这句话是合情合理的。此爻辞是涣卦上九爻的爻辞,上九是阳居阴位,这就好比一个人在涣散的过程中,逐渐变得心胸开阔,把狭隘引起的忧愁和恐惧都给涣散出去了。而心胸开阔的人不计个人得失,一切以大局为重,处处知退让,从而赢得其他人的尊重,教化其他人,使分散的人民走向凝聚的团体。这不难看出,涣散向四方聚合转变的条件是心胸开阔。

所以说,我们处在涣散的逆境时,要心胸开阔。

【事例】

“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暗示我们,处在涣散之时,要凝聚人心。项梁项羽立怀王兴兵灭秦就说明了在涣散之时凝聚人心的重要性。

项梁项羽兴兵灭秦

公元前209年,当项梁、项羽部队进驻薛城不久,突然传来陈胜在陈县被秦将章邯打败,为车夫汪贾所杀的消息。项梁听说后,便召集部属商议应变之策。部将、谋士极力怂恿项梁自立为楚王,项梁一时拿不定主意。

这时,一位老人范增求见。项梁当即接见了范增,对他说:“现在陈王已经去世,新王还没有确立。我们正在议论这件事,还没有拿定主意。你想必有高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吧。”

范增说:“依我看,陈胜失败是必然的。请您想想,陈胜本来不是出身名门,声望不高,又无大才。虽首先起义抗秦,但据地称王,不立楚国后裔为王,终不得人心。您从江东起兵,渡江击秦,楚地将士之所以争相趋附,无非是因为上柱国家世为将,相信上柱国必定会拥立楚国王室的后裔,因而踊跃投靠,竭诚效力,以图恢复楚国。上柱国如能顺应民心,培植楚国后裔,楚地百姓自然会闻风而至,聚集于您,天下便一举可定了。”

项梁高兴地采纳了范增的建议,派人四处寻找楚国王室的后裔。后来寻找到一个名叫熊心的牧童,原是90年前客死于秦的楚怀王的孙子。于是项梁立即派部属将牧童迎到薛城,奉为楚怀王,定盱眙为国都,项梁则自称武信君。

之后,楚项部队迅速扩大到数十万。公元前208年,项梁死。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以破釜沉舟的决心与胆气,击溃秦军主力章邯40万,与刘邦等人共同推翻了秦王朝的暴虐统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