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咸临,贞吉”的大意是:对人民实行德育教育,去占卜得到吉祥的预兆。德育教育的推行,能使天下百姓受到感化,端正品行,从而形成良好的风气。如今,兄在郢州,控制荆湘,弟在雍州,兵马数万。他不同意萧衍这样做,因为万一不成会招来灭门大祸。萧衍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在与亲信密谋后,召集部众,誓师起兵。誓师之后,萧衍令人把竹木从檀溪中打捞出来,做成战舰千艘。

【原文】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译文】

《临卦》:非常吉利,有利于去占卜。但是到了八月(阳衰阴盛),将会遭遇凶险。

《彖传》说:《临卦》,阳刚增长,态度和悦而顺从,阳刚和阴柔相互应和,而且坚守正道,所以大吉大利,这是顺应了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到了八月将会遭遇凶险”,这是因为阴阳二气是互相消长的,八月阳气渐衰阴气渐盛,离阳的消弱就不远了。

《象传》说:《临卦》的卦象是兑在下、坤在上,兑为泽、坤为地,这表明有地在泽上之表象。因此把它叫作《临卦》。君子看到此卦象,应包容人民,对其进行思想教育,这样就会使人民长期安居乐业,立下汗马功劳。

【启示】

《临卦》告诉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做到以身作则,使民众从内心服从自己的领导。另一方面要对人民实行德育教育,提高整个民族的素养。

【原文】

初九:咸临,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译文】

初九:对人民实行德育教育,去占卜得到吉祥的预兆。

《象传》说:对人民实行德育教育,去占卜得到吉祥的预兆,这是因为品行端正,人民的意愿得到实现。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一个人在事业处于上升时期,不要忘记推行德育教育。

【原文】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译文】

九二:对人民实行德育教育,吉祥,没有什么不利的。

《象传》说:对人民实行德育教育,吉祥,没有什么不利。这是因为民众尚未顺从天命,还需要进一步地教育。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因为人们还不能洞察天的运行规律,按规律办事,所以我们要对人们进一步推行德育教育。

【原文】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译文】

六三:用甜言蜜语去感化人民,不会有好处。如果能以此为忧而有所醒悟,将不会有什么灾祸。

《象传》说:用甜言蜜语去感化人民,不会有好处,这是因为位置未摆正。但是若能以此为忧而有所醒悟,灾祸就不会长久了。

【启示】

这一爻说明,德育教育和讨好人民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只有洞悉它的本来含义,摆正位置,才能避免遭遇灾祸。

【原文】

六四:至临,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译文】

六四:亲自去感化人民,没有什么灾难。

《象传》说:亲自去感化人民,没有什么灾难,这是因为六四爻位置摆正了,也就是说君主能以身作则。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以身作则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是最深刻的教育。

【原文】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译文】

六五:用智慧和人相处,这是贤明的君主最适宜的态度,这是吉利的。

《象传》说:贤明的君主最适宜的态度,说的就是品行要中正。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人相处。

【原文】

上六:敦临,吉,无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译文】

上六:宽厚待人是吉利的,没有什么灾祸。

《象传》说:宽厚待人是吉利的,是因为在内部实现了唯贤是举的意愿。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待人要宽厚,不可刻薄。

【疑难解析】

“咸临,贞吉”和“咸临,吉,无不利”

“咸临,贞吉”的大意是:对人民实行德育教育,去占卜得到吉祥的预兆。“咸临,贞吉”的大意是:对人民实行德育教育,去占卜得到吉祥的预兆。

德育教育的推行,能使天下百姓受到感化,端正品行,从而形成良好的风气。而好的风气感染了人民,在你的周围就会涌现许许多多的正义之士,当你出现偏颇时,及时地为你纠正,而你受到这种好的风气的熏陶,也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正气越来越旺。自然遇到大环境的衰败,大家都能安守正道,积极应付。

相反,在一个不推行德育教育的国度生活的人们,连何谓正道都不知道,又哪里谈得上坚守正道呢?不能坚守正道的人们,又哪里谈得上众志成城呢?又哪里能抵御外在的变故呢?

为什么九二爻要以与之差不多的“咸临,吉,无不利”作爻辞呢?从它所处的爻位来看,它是阳爻阴位,位于下卦中位,这就表明在下的老百姓还不能顺应天命,按规律办事,还不懂得正道的具体含义,所以对人民施行德育教育没有什么不吉利的。这其实是从老百姓所处的文明水平说明要进一步推行德育教育。

知临,大君之宜,吉

“知临,大君之宜,吉”的大意是:用智慧和人相处,这是贤明的君主最适宜的态度,这是吉利的。

首先,在和人相处时,运用智慧有几种作用:一是它使你的眼睛更明亮,能识别君子和小人,能衡量一个人的能力的大小,能发现别人的优缺点,从而做到知人善任,办事果断;二是能找到镜子,照出自己的美与丑,不断完善自身,使自己不断走向完美;三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其次,君主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要成就自己的大业,必须要有贤明的人帮助他,必须要赢得人民的信任,否则,纵使他有通天的本领,也只能留下千古遗恨。

用智慧和人相处,这是贤明的君主最适宜的态度。

【事例】

“知临,大君之宜,吉”告诉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别人相处。萧衍深知这个道理,所以能看清形势,不受错误的意见的干扰,并当机立断采取行动,建立了梁朝。

萧衍当机立断兴兵讨昏君

萧衍是南朝梁的开国皇帝。他是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南朝齐隆昌元年(公元494年),萧衍被任为宁朔将军,镇守寿春(今安徽寿县)。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因抗击北魏军有功,又被任命为右军晋安王司马、淮陵太守,后又为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建武四年(公元497年),北魏军南伐雍州,萧衍受命领兵赴援,进至襄阳(今湖北襄樊)。同年7月,被授予持节,都督雍、梁、南秦、北秦四州及郢州竟陵司随郡诸军事,又兼任辅国将军、雍州刺史,镇守襄阳。

这时,齐明帝萧鸾病死,其子萧宝卷即位。萧宝卷昏庸无能,终日享乐,朝中大事均由始安王萧遥光、尚书令徐孝嗣等人处理。萧遥光等六人号称“六贵”,此六人不以国事为重,整日明争暗斗,互相倾轧,朝中政治极度黑暗腐败。萧衍在襄阳得知朝中的情况,对亲戚张弘策说:“政出多门,是国家大乱的开始。《诗经》中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如今国家有六贵,这怎么了得!我料到他们六贵矛盾一定会激化到大动干戈的地步,而襄阳远离国都,正是避祸的好地方。可是我的弟弟们都在都城,我恐怕他们会遭到祸患。我要和我哥哥商议一下。”

不久,他的哥哥萧懿由益州刺史调到了郢州任职。萧衍便派张弘策到达郢州,给萧懿送去一封信。信中说:如今六贵争权,君臣之间猜忌到一定程度,必将大诛大杀,一旦混乱开始,朝野将土崩瓦解。我们有幸远离京师,领兵外镇,可以保全自身,图谋大计。所以我们应乘朝廷还没有猜疑时,将诸弟召集在一起。否则,一旦朝中对我们猜疑,诸弟们将在京师投足无路。如今,兄在郢州,控制荆湘,弟在雍州,兵马数万。在此政昏朝乱之际,正好以此为据,以图大事,如果错失良机,悔之晚矣。

萧懿见信,脸色大变。他不同意萧衍这样做,因为万一不成会招来灭门大祸。萧衍见哥哥不从,便独自将弟弟萧伟、萧儋迎至襄阳,秘密制造武器,招兵买马,并在襄阳大伐竹木,将舟系于檀溪之中,以备将来之用。

萧懿拒绝了萧衍的邀请,不久便入朝做了太子右卫率、尚书吏部郎、卫尉卿。永元二年(公元500年),裴叔业、崖慧景集聚众人发动兵变,萧懿带兵平定了叛乱,为朝廷立了大功。可是他不但没有受到奖赏,反而受到猜忌,于当年冬天被杀。

萧懿被杀,既证明了萧衍预见的准确,也为萧衍起兵提供了机会。萧衍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在与亲信密谋后,召集部众,誓师起兵。

誓师之后,萧衍令人把竹木从檀溪中打捞出来,做成战舰千艘。又召集士兵万余人,起兵讨伐萧宝卷。在杀掉萧宝卷后,萧衍立了傀儡皇帝萧宝融。一年之后,他废掉傀儡皇帝,自己亲登帝位,建立梁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