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郑烛之武退秦师

郑烛之武退秦师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背景晋文公重耳出亡过郑,郑文公“不礼焉”,僖公二十九年,晋文公召集诸国于翟泉会盟,郑不至。僖公三十年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秋又和秦军一起包围了郑国。九月甲午[1],晋侯、秦伯围郑[2],以其无礼于晋[3],且贰于楚也[4]。佚之狐言于郑伯曰[7]:“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战国策》全祖此法,苏氏论古,飘空据实之法亦祖此。秦伯说[22],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23],乃还。

(选自僖公三十年)

背景晋文公重耳出亡过郑,郑文公“不礼焉”(见《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九年(前631),晋文公召集诸国于翟泉会盟,郑不至。文公于此耿耿于怀。僖公三十年(前630)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秋又和秦军一起包围了郑国。

九月甲午[1],晋侯、秦伯围郑[2],以其无礼于晋[3],且贰于楚也[4]。晋军函陵[5],秦军氾南[6]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7]:“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一]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一]魏禧:唐德宗奉天诸诏,正是此意。凡事势到急处,尤当一味扑实悔艾,若稍存粉饰附会之见,人心立解体矣。

[二]竹添光鸿:此八字不但说破败殽之役,其后范雎以远交近攻策秦,此已豫见其端矣。

[三]魏禧:前是实事,此是虚揣。看他急急进步处,将实影虚,虚者皆实矣。《战国策》全祖此法,苏氏论古,飘空据实之法亦祖此。

夜,缒而出[8]。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9]。越国以鄙远[10],君知其难也,[二]焉用亡郑以陪邻[11]。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2],行李之往来[13],共其乏困[14],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5],许君焦瑕[16],朝济而夕设版焉[17],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18][三]既东封郑[19],又欲肆其西封[20],不阙秦[21],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22],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23],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4]。因人之力而敝之[25],不仁。失其所与[26],不知[27]。以乱易整[28],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后语竹添光鸿评曰:“秦穆纳晋侯,平晋患,战城濮,会践土,于温,于翟泉,无役不从。晋侯自衡雍策命后,威福由已,其宠遇于天子,得志于诸侯,穆皆亲见之,忌心已不可遏。烛之武觑破秦伯之意,言亡郑于秦无益有害。其最得力处,在行李往来数语。盖秦伯有志东略主盟中夏,东道主三字,正中肺腑,又以前日之晋一证,既启其雄心,又动其夙怨。秦伯闻之,觉从前无役不从,大非为己之策。因与之盟,结郑好也,且为之戍,图中原也。此正秦晋交构一关键。”(《左氏会笺》)

【注释】

[1]甲午:初十。

[2]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

[3]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重耳流亡途径郑国,郑不礼焉。

[4]贰于楚:二心于楚国。

[5]军:驻扎。函陵:郑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6]氾:郑河名,在今河南中牟南。氾南即氾河南。

[7]佚之狐:郑国大夫。郑伯:郑文公。

[8]缒:用绳索把人从城上下垂至地面。

[9]执事:身边的办事者,对对方的敬辞,以示不敢直呼对方。

[10]越国:越过邻国。鄙远:以远地为自己的边邑。

[11]焉:何,怎能。陪:同“倍”,增益。邻:指晋国。

[12]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13]行李:外交使者。

[14]共:同“供”。

[15]尝:曾。晋君:指晋惠公夷吾。

[16]焦、瑕:晋邑,在今河南三门峡和山西芮城南。

[17]济:渡。设版:筑城墙。

[18]厌:满足。

[19]东封郑:往东将郑作为自己的边疆。封:封疆。

[20]肆:放恣。西封:意思是往西开拓自己的疆土。

[21]阙秦:使秦缺损。

[22]说:同“悦”。

[23]杞子、逢孙、扬孙:三人皆秦国大夫。戍之:驻守郑国。

[24]微:无。夫:音fú,指示代词,那。夫人指秦穆公。不及此:到不了今天,即做不了国君。

[25]因人之力而敝之:靠了别人的帮助而回头去损害帮助者。敝:败坏。

[26]所与:所盟之国。与:与国,盟国。

[27]知:同“智”。

[28]以乱易整:秦晋原本和整,现相攻,这是以乱换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