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诗词创作的基本要求

诗词创作的基本要求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词创作的基本要求是根据诗词创作的规律而来的。根据上述创作规律,我们认为诗词创作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① 要有感而发;② 要富有诗意;③ 要富有意境;④ 要符合格律;⑤ 要具有古意。歌德诗是指在没有真情实感的前提下,为了宣传,为了赶时髦,或对某个政策、某个人物、某项措施进行歌功颂德的诗歌。这种现象在学习诗词创作的离退休干部中体现得比较普遍,甚至在目前诗词学界形成了普遍流行的“老干体”。

诗词创作的基本要求是根据诗词创作的规律而来的。根据上述创作规律,我们认为诗词创作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五个:① 要有感而发;② 要富有诗意;③ 要富有意境;④ 要符合格律;⑤ 要具有古意。

一、要有感而发

有感而发是指对某个事物、某个景物、某种经历有了感想,有了体会,在心中产生了要把它记下来、写下来、抒发出来的冲动。只有有了这种冲动,才能促使作者带着感情去自觉地、认真地描绘它,叙述它,抒发它;有了这种冲动,作者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会有血有肉,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也才能够感染人、打动人。

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如故乡的山水、故乡的父老乡亲、童年的记忆等。唯有熟悉,才会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写起来也才能得心应手。

(2)写曾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如某处十分美丽的风景、某段刻骨铭心的恋情、某个对你影响至深的人物、某段难以忘怀的经历等。这样的对象往往会在你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挥之不去,写起来也才容易写出激情、写出真情。

(3)写自己心中十分渴望抒发的感情。如思乡之情、相思之情、雄心大志、孤独之感、悲愤之情等。既然渴望抒发,就会自愿、自觉地进行创作,写出来也就有真情实感。

总之,要写自己亲身经历、亲眼所见并有所体会、感触较深的对象,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要达到有感而发的要求,必须杜绝以下几种现象:

第一,“为赋新词强说愁”。即心中对某个写作对象、某个题材并没有真情实感,也不甚了解,却要故作多情地去写它。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初学写诗、惯于模仿的年轻人中。对于这一点,在上面有感而发的重点中已经详细说过,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应酬诗、歌德诗。应酬诗指为了应酬,临时拼凑起来,对应酬对象歌颂一番、赞美一番的诗歌。如某个诗社成立××年了,于是写一首诗去祝贺,甚至在庆祝会上临时写一首诗来祝贺一番;应邀到某个单位去参加某个活动,为了感谢主人的盛情招待,临时写一首诗对这个单位或这次活动赞美一番。歌德诗是指在没有真情实感的前提下,为了宣传,为了赶时髦,或对某个政策、某个人物、某项措施进行歌功颂德的诗歌。这两类诗歌,由于对写作对象不甚熟悉,或没有真实感受,并不是自己自愿写、渴望写的内容,因此不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的诗歌极容易表面化、肤浅化,甚至口号化。这种现象在学习诗词创作的离退休干部中体现得比较普遍,甚至在目前诗词学界形成了普遍流行的“老干体”。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两类诗歌中就一定不会出好诗。如果你对应酬的对象、歌颂的对象有真情实感,从心里面觉得应该歌颂、值得歌颂,所创作出来的诗歌也未必不真、不好。

第三,为求数量,粗制滥造。这也是当前写诗作词的人的一个通病。有些人为了追求数量,甚至为了凑成一本诗集出版,不管有感无感,抓到什么就写什么,甚至给自己规定一天要写几首诗。这种现象,作为诗歌练习,培养自己思维的敏捷度是可以的,但不容易写出质量较高、具有真情实感的诗歌,甚至会养成粗制滥造的坏习惯。我们认为,写诗,宁可有感而发,不可无病呻吟;宁可写精,不可写滥;宁讲质量,不求数量。对一首诗应多推敲一下,多修改一下,直至满意为止。这样,诗歌创作的技巧和质量才会得到迅速提高。

二、要富有诗意

韵文,特别是诗词,是用来抒发感情的,是一种高雅的艺术,要求给人以美的享受。要做到这点,就不能用写小说、写散文的方法来写作诗歌,而一定要使自己写的诗歌富有诗意。什么叫“富有诗意”呢?即有抒情性、韵律性、音乐性。在内容上、字句上读起来显得高雅,能给人以美的感受。要达到这一要求,在进行韵文创作时,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用抒情性的语言进行韵文创作。关于什么是“抒情性语言”在前面一节中已作了详细叙述,此处不再重复。

(2)要形象生动。韵文,特别是诗歌是形象思维的世界,应当尽量避免使用抽象思维,因此创作诗词应尽量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所描写的对象进行形象的描述,给人以栩栩如生、如在眼前的感觉。这样才能使你的作品在读者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才能富有诗意。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指此。

(3)要节律整齐。节指节奏,律指韵律。韵文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用长短交错、整散交错的句式进行写作,而是十分注重句式的整齐性、节奏的韵律性。因此,韵文要求节奏整齐,富有韵律。而节奏整齐、富有韵律的韵文才便于诵读,诵读起来也才富有诗意。现在的自由体诗歌,大多不讲节律,用散文化的方式写作诗歌,甚至不讲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逻辑联系,随意拆散词语,任意排列,读起来语句拗口,一点没有节奏感,根本不像是在朗诵诗歌,更谈不上易于背诵了;在内容上更是往往令人费解,不知所云。例如:“能刮到外面来的那些红/或者/紫/不外乎是/皮里肉外的/那些事情/而隐秘/是在心的黑匣子里/藏着/足以能够接受粉身碎骨的/考验。”把它还原,只不过是两句故弄玄虚、语意不连贯,甚至不太通顺的大白话:“能刮到外面来的那些红或者紫,不外乎是皮里肉外的那些事情。而隐秘是在心的黑匣子里藏着,足以能够接受粉身碎骨的考验。”正是现代的诗歌没有多少能够让人记住、广泛传诵,从而流传下来的主要原因之一。

(4)要优美高雅。优美高雅就是尽量使用书面语言、抒情语言来写作诗歌,塑造一种优美深远的意境,传达一种高雅、高尚的思想情操,让人感到辞藻优美、格调高雅,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审美情操。如古代诗人中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以及现代诗人中徐志摩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边的云彩”,贺敬之的“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等。

(5)要耐人寻味。诗歌如果太直白,就不会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容易使人感到内容肤浅、立意不深。因此,诗贵含蓄。用含蓄的语言揭示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留下许多言外之意、话外之音,让读者自己去揣摩、去品味、去掩卷而思,这样的诗歌才经读、耐读,才富有诗意。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

要注意的是:“耐人寻味”不是让人看不懂。这在前面已叙述过,此不再重复。

三、要富有意境

要富有意境就是要在诗歌等韵文作品中塑造一个个具体形象,描绘一个个具体景物,并将自己的感情色彩融入这些塑造和描绘的形象、景物之中,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进而表现出深刻的主题,给人以无穷的遐想。要想使诗歌做到富有意境,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要描绘、塑造出优美的景物、生动的形象,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等。

(2)要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这些塑造、描绘之中,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等。

(3)要有话外之音,体现出深刻的主题,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等等。

(4)切忌干瘪空洞,标语口号。即使要讲大道理,要进行说教,也应将之融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之中,融入一幅幅优美清新的画面之中,让人们自己去体会,去感悟。

四、要符合格律规定

既然写的是韵文,特别是格律诗词,就应符合格律规定。如果创作出来的诗或词不符合格律规定,不符合词谱,就不能叫律诗,就不能叫词,更不能冠以律诗或某某词的头衔,而应谦虚一点,把它改称为古诗、古风诗之类。

要使自己的诗词作品符合格律规定,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本着求实的精神,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诗词格律的各种基本知识、基本格律规定,严格按照律诗的格律规定和词谱的格律规定进行创作。

(2)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想方设法将草稿中凡不符合格律、词谱之处改得符合格律规定,符合词谱。

(3)实在改不了的(即前面讲到的“不得已”的情况),可适当放宽尺度,不以词害意。但这种情况只能是少数,这样的地方在一首诗词中只能有一两处,多了便不成其为律诗或词了。

(4)如果原句的意思很好,但不符合平仄,又不舍得修改,就干脆将之写成古诗或古风诗,而不要冠以律诗或某某词的头衔。

有人说,写诗填词是“戴着镣铐的跳舞”,此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责诗词格律束缚思想,要打破格律规定,废除格律规定;二是形容写诗填词不容易。前者有偏颇之处。格律诗词只是各种诗歌体裁中的两种,而且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学形式,属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宝库中两颗璀璨的明珠。如果认为写诗填词束缚思想,可另外选择自由体诗歌等其他文学形式来表达思想,进行创作。至于后者,则是写诗填词的乐趣所在。试想,如果戴着镣铐都能将舞跳得很好很精彩,岂不更加证明舞者技艺的高超?对舞者而言,岂不更加有成功感、成就感?经常写作古典诗词的人大多数都有这样的经历:当绞尽脑汁地将一个字“吟安”以后,那种成功的喜悦之情往往是无法形容的。

五、要具有古意

格律诗词既然是古代流传下来的,自然得带有古代的文化气息。也正因为带有古代的文化气息,格律诗词才显得高雅。现代人学习创作古诗词,首先就应做到“形似”,然后再进一步做到“神似”,从而汲取古诗词中的精髓,继承发扬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而所谓“形似”,便主要是指所创作的诗词要尽量做到具有古意,接近于(或者像)古人写的律诗或词。

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尽量多使用古语词。所谓古语词,是指古代常用而后代不常用的词,包括文言词和历史词两类。我们这里说的古语词,主要是指文言词。文言词是古时书面语中常用,具有一定文言色彩的词,在诗词中一般称为“古词头”。

在诗词中尽量多用一些古语词可以起到以下作用:① 可以使诗词具有一定的文言色彩。例如:“张弦难诉相思意,欲语语还休。错把春心付东流,知己独难求,夜夜明月今何在,不把桂影投。关关雎鸠恨悠悠,谁伴我,沉与浮?”这是20世纪80年代一个古装电视剧的主题歌中的一段,如果不知道,还认为是古人的词。② 可使诗词语言精练。由于科技条件的限制,古人在写诗作文时惜墨如金,十分注重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内涵,这就造成了古语词简洁、精练的特征。因此,在诗词中多用古语词,能达到使诗歌语言精练的目的。如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短短二十字便包含多么广阔的画面,多么深远的意境,令人如临其境、遐思无限。③ 可以赋予诗词庄重高雅的文学色彩。如上面歌词中的“张弦”“难诉”“欲语”“休”“付东流”“独难求”“何在”“投”“伴我”“沉浮”等。

在使用古语词这一点上,还有一种不同的观点,即认为既然是现代人,反映的是现代的生活及事物,为什么就不能用现代的词语、现代的概念,而一定要用古代的词语来反映现代的生活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格律诗词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有它独特的韵味。既然要继承它,就应该将他这种独特的韵味一起继承下来。而这种独特的韵味就很大程度上是由当时的词语(诗词中的古语词)体现出来的。因此,我们学习创作古典诗词,自然应该尽量使用古语词了。同时,在思想感情上,古人今人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古代的词语可以表达古人的思想感情,也完全可以表达今人的思想感情;反之,用现代的语言来写作格律诗词,用得不好,会使得所写的诗词太现代化,从而丧失古诗词那种特有的韵味。当然,如果诗词中涉及现代的事物,必须用现在的名称去称呼它,也并非不可。如“电脑桌前品乾坤,因特网上任遨游”中的“电脑”“因特网”。但如果这个事物古代现代都有,我们还是倾向于采用古代的名称去称呼它。如犬和狗、吠和叫、欲和想、日和太阳等。试比较“我欲独上莲花峰”和“我想独上莲花峰”、“犬吠竹篱中”和“狗叫竹篱中”、“日出东山坳”和“太阳出东山”等,哪一个更富有诗意呢?因此,用古语词来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感情并非复古,而是使现代人写的诗词尽量具备古诗词的韵味。

(2)在适当的前提下,尽量恰当引用一些典故。一方面,在诗词创作中引用一些恰当的典故,既可以增强诗词的含蓄感、表现力和古典韵味,又可以显示出作者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因此,创作古典诗词一定要学会用典,善于用典。另一方面,诗词创作中也不能用典过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使诗词费解。更不能不恰当地用典,否则连意思都会产生表达上的错误。魏晋六朝的骈体文之所以走向衰亡,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太讲究用典,且内容空洞,从而逐渐丧失了生命力。因此,我们强调的是“在适当的前提下”用典,而且是“引用一些恰当的典故”。

(3)尽量使语言委婉含蓄。诗贵含蓄,不管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都应该具有含蓄感,通过委婉含蓄的语言,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意象,表达出诗歌的主题,表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

怎样才能做到使语言尽量委婉含蓄呢?

第一,叙述一件事情,描绘一个事物,应尽量通过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双关、夸张等)来从侧面进行叙述描写,让读者通过自己的理解、想象去体会、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要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使读者读完作品以后,感到回味无穷,仍然沉浸在诗词作品所展现的意境中。

第三,要善于使用省略号、破折号标点符号,以及使用半截话语,使语言有言外之物、画外之音,让读者去揣摩,去想象。不过,这种情况(特别是使用半截话语的情况)多用于现代自由诗中。如微型组诗《〈蜗居〉断想》之一:“有钱能使鬼推磨,有权……”《人生感悟》:“二十岁—— 冲/三十岁—— 盼/四十岁—— 苦/五十岁—— 累/六十岁…… /七十岁…(省略号删去一半,只打三点)/八(省略号全部删去,连三点都没有了)”

第四,应尽量不要使用过于直白的语言,使人一看就懂、一过就忘,不能在读者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言要含蓄,不能过于直白。语言的委婉含蓄并不等于语言的晦涩难懂,二者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在使语言通俗易懂前提下的委婉含蓄,后者则是让人完全看不懂其中想要表达的意思;前者能够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后者只能让人不着边际地乱猜(甚至无从去猜)。同时,要使语言尽量委婉含蓄,与直抒胸臆的抒情手法也并不矛盾,因为二者可以起到相同的表达效果。直抒胸臆的手法同样能够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同样能够使人回味,使人浮想联翩。如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苏东坡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岳飞的“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等。当然,能够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更能显出作者高超的技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