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不知而不愠

人不知而不愠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类似的意思,在《论语》中还有不少,如“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等等。然而,仅此理解,实难抵达孔子的内心。孔子的人生哲学,从一开始就是“入世”的,要求君子有所作为,即“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如若实现不了,到最后连“君子”这个根本都丧失了,那么一切都将不复存在,将会陷入万劫不复中。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第一·一章》

表面上看,这句话指示的是一种品德修养之道,意在说明君子应该具有天地般宽广的包容胸襟与人格气象。在别人不了解、不理解、不接受,或者自己在某一方面还不够强大、不够至善至美世人怀疑嘲讽之际,要不骄不躁,不失谦谦风度,做一个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德性坚定之人。类似的意思,在《论语》中还有不少,如“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里仁》),等等。

但从现实看,心里怨恨,暗暗生气,表面上不表露出来,或许还很和气,但暗地里搞小动作,悄悄地使绊子,是最可怕的。这种人,比成天牢骚满腹,破口大骂的人不知要阴险恶毒多少倍。所以孔子又说:“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

然而,仅此理解,实难抵达孔子的内心。孔子的人生哲学,从一开始就是“入世”的,要求君子有所作为,即“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宪问》)。但是,白云苍狗,世事难料,他虽“知其不可而为之”,终其一生,没有机遇,栖栖惶惶,终如丧家之犬。回望红尘滚滚,岁月如烟,他为自己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而坦然,也为自己能与“三千弟子、七十二贤”求道成仁而欣慰,但同时也为不能实现“大同”的理想而抱憾不已。所以,当“说”与“乐”没有达到所期望的理想状态时,他说要“不愠”,不怨恨,不恼羞成怒,不怨天,不尤人,不阴损,要坚守“君子”的气象与风骨。

这绝非退而求其次。而是一个先驱先觉者泣血呕心般的忠告。“我”虽为学的主体,但“我”并不是独立于世的单个的存在,“我”是“全部社会关系总和”的一分子,舍此,学便没有任何意蕴,也不会有任何成就。学而提高心智,塑造自我,成仁全德,知天道与运命,内心充满喜悦,进而为他人、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为“和”、为“大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现“大乐”,这是君子为学的全部过程和全部意义。如若实现不了,到最后连“君子”这个根本都丧失了,那么一切都将不复存在,将会陷入万劫不复中。所以,钱穆先生说,“学而时习之”这三句话是一理想学者毕生经历的描写,也是孔子毕生为学之自述,实乃真知灼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