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早的无产阶级革命诗派

最早的无产阶级革命诗派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一翼,“普罗”诗歌也形成一股空前壮阔的潮流。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诗歌拓荒者的蒋光慈,最早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从大时代的人民革命斗争中汲取诗情,自觉地将自我消融于群众的波涛之中。可见,普罗诗人们以表现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阶级力量、推动实际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为己任,在诗歌中展示了高昂的革命热情和“浪漫蒂克”的革命信心。

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革命诗派,是普罗诗派。

普罗诗派(“普罗”是英文proletariat的音译缩写,意即无产阶级)即无产阶级诗派,是1928年左右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中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为了适应斗争的需要,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应运而生,这是政治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一翼,“普罗”诗歌也形成一股空前壮阔的潮流。该派以蒋光慈、殷夫、蒲风等太阳社和后期创造社一些诗人为主干,还包括我们社、前哨社、引擎社、汽笛社以及中国普罗诗社等一大批普罗诗歌新军。

普罗诗歌消解了新诗初创时期作品强烈的主观性与个人性,把其“平民化”的趋向发展到极端,使之纳入无产阶级革命的轨道。普罗诗派的主要诗歌形态——政治抒情诗,侧重严酷现实斗争生活的反映和无产阶级革命情绪的呼唤与鼓荡。歌颂十月革命,歌颂中国革命,并把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理想结合起来,是这派诗作的重要主题。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诗歌拓荒者的蒋光慈,最早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从大时代的人民革命斗争中汲取诗情,自觉地将自我消融于群众的波涛之中。他于1925年出版的诗集《新梦》开创了无产阶级诗歌的先河。郭沫若《恢复》(1928)显示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初期诗歌创作的实绩。而站在普罗诗歌艺术顶峰上的殷夫,以他的红色鼓动诗《别了,哥哥》《血字》等,像集束炸弹般投向敌人营垒。其他如钱杏邨的《暴风雨的前夜》、冯乃超的《流血的纪念日》、冯宪章的《梦后》、洪灵菲的《在货车上》等,无一不是掷向敌人的投枪。可见,普罗诗人们以表现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阶级力量、推动实际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为己任,在诗歌中展示了高昂的革命热情和“浪漫蒂克”的革命信心。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难能可贵的无产阶级革命诗歌流派,却在20世纪30年代初逐渐沉寂下去。究其原因,客观上是白色恐怖的压迫,创造社被查封,太阳社解散;主观上则是他们鼓吹的“飞行集会”、罢工游行、暴动巷战等“左”倾盲动主义路线不合形势要求;同时,过分强调诗的社会功利性,大部分诗作陷于概念化、标语口号化,忽视了艺术审美特征,存在明显的直露、粗糙和缺乏个性的弊病,即普罗诗歌为了满足政治的需要,有意主观片面地描写“现实”,将现实理想化。他们的诗里只有胜利没有失败,只有对革命光明前景的憧憬而省略了革命斗争的残酷、复杂和曲折。这种革命的“浪漫蒂克”将文学简单地视为“意识形态的传声筒”,却忽略了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质,而意识形态和文学创作之间严密的支配与依附的关系,则给以后的政治抒情诗写作留下了隐患。

总的来看,普罗诗派的创作思想意义大于艺术价值,是个复杂的历史性文学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