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著名的七言律诗

最著名的七言律诗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诗八句皆对。还须一提的是,通篇除对仗工整灵巧外,语言亦极为精练。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是意繁语简、文浅旨深的典范诗句。全诗通过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明人胡应麟《诗薮》推重“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清人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中国最著名的七言律诗,是盛唐诗人杜甫的《登高》。见《杜少陵集》。

《登高》,一作《九日登高》,是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在夔州(今重庆奉节)所作。是年杜甫五十六岁,长年漂泊在外,疾病缠身,更显年老体弱。重阳节扶病登高,看到萧瑟的秋景,触目伤怀,写下了这首名篇。诗云: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前四句写登高所见之景。风急、天髙、猿啸、鸟回、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皆紧扣秋色秋意,铺陈得十分浓郁。其中首联的天、风,沙、渚,猿啸、鸟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读来富有节奏感。更值得注意的是:起对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清人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颔联通过写景抒怀,“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和壮志难酬的感怆。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后四句写登高触发之情怀。慨叹老年多病,长期流寓外乡的愁苦,其间也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现在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胡应麟《诗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尝有对”,胸腹好像“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诗薮》)盛誉,自是理所当然。

还须一提的是,通篇除对仗工整灵巧外,语言亦极为精练。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是意繁语简、文浅旨深的典范诗句。一联之间含八层意思:万里,地隔遥远;悲秋,时序凄惨;作客,羁滞他乡;常作客,漂泊无定;百年,年岁已暮;多病,病缠身衰;登台,遥望故乡;独登台,无一亲朋。将极其复杂的情绪,以十分精确的对偶表达出来。

全诗通过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这篇拔山杠鼎式的悲歌,充分体现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明人胡应麟《诗薮》推重“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清人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

【注释】

①渚:水中的小洲。

②萧萧: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③繁霜鬓:白发日多。

④潦倒:衰颓、失意。这时杜甫因肺病戒酒,故云“新停浊酒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