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朝成就最高的诗人

北朝成就最高的诗人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仕西魏、北周两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其另一代表作《哀江南赋》被视为六朝辞赋的典范之作。他的五言新体诗《对宴齐使》《寄徐陵》《秋日》等,在声律上已暗合唐人的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作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庾信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这恰恰说明作为南北朝最后一位优秀诗人,庾信的诗歌融合了南北文学的优点,取得了非凡卓越的成就,对后世特别是唐代诗人杜甫等影响甚大。

中国北朝成就最高的诗人,是北周文学家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梁代著名宫体诗人庾肩吾之子。他出身贵族,自幼聪敏,博览群书,尤精《左传》。十五岁时,随父自江陵来到京城建康,进入宫廷为皇子萧统(梁武帝萧衍长子,未及即位而卒,世称“昭明太子”)、萧纲当伴读、抄撰。三十三岁时出使东魏,文章辞令,盛称于邺下。武帝末年,侯景叛乱,庾信时为建康令,率兵出防溃败,都城失陷,被迫逃亡江陵。梁元帝萧绎(萧衍第七子,曾封湘东王)即位后,庾信任右卫将军,袭父爵武康县侯。四十二岁出使西魏,值西魏灭梁,不得返回,遂羁留长安。历仕西魏、北周两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六十四岁时,北周政权为集中力量对付北齐,曾与南方政权陈朝通好,南朝文士多被放还,唯庾信与王褒(文名仅次于庾信)等未予放回。后庾信因疾去官,终于在北周为隋所灭的当年(581)病卒,终年六十九岁。庾信工诗、赋、骈文,不仅是诗赋大家,也是骈文高手。其诗今存三百余首,代表作为《拟咏怀》。其另一代表作《哀江南赋》被视为六朝辞赋的典范之作。骈文则以《哀江南赋序》最为著名。原有集,已佚。明人辑有《庾子山集》和《庾开府诗集》。清吴兆宜、倪璠分别有《庾开府集笺注》《庾子山集注》。中华书局1980年10月出版有今人许逸民的校点本。

庾信的诗歌创作,根据其身处南北朝的不同经历,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在梁时,他是宫廷的文学侍臣,与父庾肩吾及徐摛、徐陵父子并为宫体诗的代表人物,“文并绮艳,故世号‘徐庾体’焉”(《北史》本传)。庾信前期仅存的少数诗作,如《和咏舞》《奉和示内人》《奉和同泰寺浮屠》《奉和初秋》《将命使北始渡瓜步江》等,体多酬和,或写女性轻歌曼舞之声色情态,或状君臣流连光景之逸乐生活,加之用典过多语意晦涩而又缺乏真情实感,故内容贫乏,风格轻靡,词采绮艳,为人诟病。虽《奉和山池》中的“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和《入彭城馆》中的“夏余花欲尽,秋近燕将稀”,显示了一些清新的才思,但也看不出庾信比萧纲究竟高明多少。

庾信出使西魏后羁留仕北,进入其创作后期。他虽也写过少数保持前期风格的诗作,如《和赵王看妓》《奉和赵王美人春日》等,但这些诗显然已不能代表他后期诗歌的面目和成就。这一时期,其诗歌创作的突出主题是羁旅之愁和亡国之哀,风格亦一变绮艳轻靡而为沉郁苍劲。杜甫谓“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其一),又谓“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其一),当指此而言。五言组诗《拟咏怀》二十七首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系模拟三国魏文学家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作成。诗中反复抒发因故国沦亡而被迫羁留异地的悲伤及屈身仕北的愧疚情怀,隐约叙写梁朝破败衰亡的过程,表达了对故国的刻骨思念。作品内容丰富,感情深挚,虽属拟作,然在修辞之锤炼、诗境之构造上,皆体现了他这个时代的发展,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此外,庾信其他描写北地景色、题画、闺怨、游览以及送别酬赠等作品,亦时有佳作。在此,必须提到的是庾信赠别友人的小诗,如“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寄王琳》),“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重别周尚书》),寥寥数语,便写出作者对故人故土的痛苦思念,感慨深沉,含蓄隽永,真挚动人。

庾信的诗歌在形式和格律上也有所发展。他的五言新体诗《对宴齐使》《寄徐陵》《秋日》等,在声律上已暗合唐人的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特别是五言诗《和侃法师三绝》首篇:“秦关望楚路,灞岸想江潭。几人应泪落,看君马向南。”全诗五言四句,首联对仗工整,形式上已是唐五言绝句,且诗题已标明为绝句,因而可视为唐人五绝的范本。另外,《拟咏怀》其十七“日晚荒城上”一诗意境雄浑阔大,风格苍凉沉郁,除尚有失粘处外每联平仄已多合律句,除首尾联外余皆对仗精工,实开唐代五言排律之先河。因此,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谓,庾信的五言诗“为唐五绝、五律、五排所本者,尤不可胜举”;他的七言乐府诗《乌夜啼》全诗七言八句,中间二联对仗工整,如将诗中平仄稍加调整,便是一首七言律诗,故刘熙载称此诗“开唐七律”。他的七言乐府诗《燕歌行》,与此一诗题首创者三国魏诗人曹丕的同题诗相比,在体制上作了扩大,发展为宜于叙述的长篇巨什,成为一任诗笔纵横的广阔天地;在声调上变单调的逐句押韵而为平仄韵互换,从而使诗情互生并流转自如;在内容和格调上,笔触从一般征夫思妇的离愁别恨伸向边塞,表达了人民强烈的怨战情绪和盼望早日结束战争的意愿,从而使诗笔纵横排荡,一变格局狭小、感情柔弱而为刚健遒劲、气势阔大。因此,刘熙载认为此诗“开唐初七古”。在齐梁绮靡的诗坛上,此诗可谓独标异格、独步当时,不仅后来的“初唐四杰”师法,就连盛唐诗人高适的同题诗亦一脉相承。他的七言小诗《秋夜望单飞雁》则开唐七绝。此诗虽未全脱北朝乐府民歌之质,但其四句之间,起承转合,衔接自然,已显示出由民歌向七言绝句转化的痕迹,对唐人的七绝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庾信后期的诗虽也用典较多,但大多自然贴切,很少给人以涩滞之感。

作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庾信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明人杨慎曰:“庾信之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升庵诗话》)。另一明人张溥则赞曰:“史评庾诗‘绮艳’,杜工部又称其‘清新’‘老成’,此六字者,诗家难兼,子山备之。”(《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庾子山集题辞》)这恰恰说明作为南北朝最后一位优秀诗人,庾信的诗歌融合了南北文学的优点,取得了非凡卓越的成就,对后世特别是唐代诗人杜甫等影响甚大。

【注释】

①失粘:诗律术语。指写作律诗、绝句时平仄失误,声韵不相粘贴。即应用平声而误用仄声,或应用仄声而误用平声。又据宋陈鹄《耆旧续闻》,表、启之类的骈俪文字,若平仄失调,亦谓之失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