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徐铉入宋前诗歌的艺术特色

徐铉入宋前诗歌的艺术特色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徐铉入宋前的诗歌给人典雅清丽、明快流畅之感。这种艺术特色的形成与南唐安定富庶的社会环境及统治者重用文士的政策有密切关系。此外,南唐文坛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前主要是继承唐代,之后则在继承中渐启赵宋,这与宗白诗风发生转向密切有关。徐铉的诗作集中体现这一转向,其明快流畅与典雅清丽也是对晚唐以来苦吟雕琢弊病的不满以及对学白而流于细琐粗疏的补救。远信鸿初下,遥乡月共明。

(一)主导风格:典雅清丽,明快流畅

吴之振评价徐铉诗文说:“诗冶衍遒丽,具元和风律,而无淟涊纤阿之习。”[128]认为徐铉的诗文深得“元和体”的风神,作诗不喜奇语,强调率意而成,但在实际创作中,又能炼意酌句,达到自造精极的境界,其诗歌语言艳丽富赡、遒劲华丽,其诗风雄健,毫无淟涊纤阿、孱弱无力之习。

徐铉入宋前的诗歌给人典雅清丽、明快流畅之感。卢文弨在《徐常侍文集跋》中称其诗为:“诗致清婉,在昆体未兴之前,故无丰缛之习。”[129]典雅清丽指诗文含蓄端庄、高雅清秀;明快流畅指节奏轻盈流畅、不滞不塞。这种艺术特色的形成与南唐安定富庶的社会环境及统治者重用文士的政策有密切关系。徐铉虽生长在乱世,但南唐的小环境却成就了他儒雅的人格与博学的才识,这必然要反映在诗歌创作中,即要追求雅正,拒绝低俗。入宋前的徐铉,虽两遭贬谪,心灵受到沉重打击,但总体而言,官场生涯还是较为平顺的,诗歌大多以君臣侍宴应制、同僚酬唱宴饮为主,抒发更多的是富贵闲情与儒雅情趣,自然不会低回曲折。

此外,南唐文坛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前主要是继承唐代,之后则在继承中渐启赵宋,这与宗白诗风发生转向密切有关。徐铉的诗作集中体现这一转向,其明快流畅与典雅清丽也是对晚唐以来苦吟雕琢弊病的不满以及对学白而流于细琐粗疏的补救。富贵闲适的诗作最能体现这一特色,如前引《中书相公溪亭闲宴依韵》:

雨霁秋光晚,亭虚野兴回。沙鸥掠岸去,溪水上阶来。客傲风欺帻,筵香菊在杯。东山长许醉,何事忆天台。[130]

中书相公李建勋在东山溪亭设宴闲吟,徐铉也在应邀之列。首联交代闲宴的时间与地点,秋季的傍晚又刚刚雨后天晴,自然空气净爽,清凉宜人。一“虚”字足现小亭的玲珑别致,它依山而建,下临小溪,这良辰美景唤起雅士们无尽的山野之趣。继而写亭上所见,先远观沙滩上的白鸥展翅轻盈地飞过岸去,作者用字十分典雅,着一“掠”字尽显沙鸥轻盈敏捷的体态。再近视溪水,溪水如同闲雅之士一样登上台阶而来,一“上”字,化静为动,给人以无穷的情趣。徐铉作诗用字典雅考究又不着痕迹,色彩一白一青,素雅清丽,由此可见一斑。前四句写景,宴会之上的人呢?颈联过渡到写人,赴宴之客手握秋菊,依风傲立,帽带轻拂,目光远视,我们可以想象这是怎样一个神姿啊!“傲”字也尽显他们的自信与尊贵的气质。结尾写东山之景使人长久的醉心于此,又何必恋着天台啊!此句用阮肇、刘晨误入仙境之典,即使不知其典也不影响理解诗意,浙江天台山本以景色秀美出名,此处把东山溪亭与之比美而丝毫不逊,足显此处的形胜。全诗语言典雅精练,结构清晰、自然流畅,绝无曲折迂回之感,作者的闲适喜悦情感蕴含其中,尽显雅士的情韵。

即使带有贬谪色彩的诗作,在徐铉的笔下也写得含蓄典雅,其贬谪落寞的情怀表现得极为疏淡,章培恒等先生说:“徐铉的诗大多有一种索寞中略带怅惘的情愫,他把这种情愫写的很淡,语言也是清淡自然的,少有生涩的地方。”[131]如作于泰州的《寄从兄宪兼示二弟》:

别路吴将楚,离忧弟与兄。断云惊晚吹,秋色满孤城。远信鸿初下,遥乡月共明。一枝栖未稳,回首望三京。[132]

此首诗充满离忧之情,离开繁华的京城远赴楚地,手足离情自是心中抑郁。颔联写景,断云片片随风飘移,满眼尽是萧瑟的秋色。作者用语平易而蕴含深情,“断云”语义平直,既被风吹成一片一片,彼此孤独无依的云,但似乎作者在自喻自己如同被风卷散的云一样孤单寂寞。着一“惊”字,移情于物,对此景而心惊。秋色也是难以形象化的,作者用一“满”字,将其写得具体可感,用语平常却能达到不平凡的效果,这就需要才气。颈联先写受到从兄的来信,再想象身处遥乡的手足也在对月感受这份孤独的心情,一实一虚,情感邈远。结尾则用典新颖,巧取其意,“一枝栖未稳”语义应化自曹操“明月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以一孤鸿寻求栖身之地喻自己贬谪后的人生处境。“回首望三京”则化用王粲“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的诗意,表达自己忠君爱国之意,将手足思念之情扩大到家国之思。全诗情感表达哀而不伤,儒雅敦厚。

再如前已引《贬官泰州出城作》:“浮名浮利信悠悠,四海干戈痛主忧。三谏不从为逐客,一身无累似虚舟。满朝权贵皆曾忤,绕郭林泉已遍游。唯有恋恩终不改,半程犹自望城楼。”[133]徐铉受谗被贬泰州,自然心中满腹牢骚,但诗人以精巧的典故、含蓄的语言、跌宕的结构将其表现得有节有度。

(二)语言平易清丽与含蓄精练并重

徐铉诗歌追求明白晓畅,清丽自然,与其大胆运用俚语、俗语入诗,不事雕琢有关,如极具民歌色彩的《柳枝辞十二首》[134]四首:

把酒凭君唱柳枝,也从丝管递相随。逢春只合朝朝醉,记取秋风落叶时。

——其一

南园日暮起春风,吹散杨花雪满空。不惜杨花飞也得,愁君老尽脸边红。

——其二

陌上朱门柳映花,帘钩半卷绿阴斜。凭郎暂住青骢马,此是钱唐小小家。

——其三

夹岸朱栏柳映楼,绿波平幔带花流。歌声不出长条密,忽地风回见彩舟。

——其四

这几首《柳枝辞》清新自然,明白如话,俗语“也从”“只合”“也得”“忽地”等使其极富民歌特点而又不显俗气。语言追求平易是宗白诗人的总体倾向,但也导致后人的批评,如清代四库馆臣评其诗为:“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135]徐铉诗歌语言平易,与其不喜用生僻的典故有关,即使用典也追求用典无痕。此外,清丽的风格也与徐铉喜用淡雅清新的色调有一定的关系,如:

云收楚塞千里雪,风结情怀一尺冰。

——《和方泰州见寄》

波澄濑石寒如玉,草接汀苹绿似烟。

——《京口江际弄水》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烟生柳岸将垂缕,雪压梅园半是花。

——《王三十七自京垂访作此送之》

烟披寒落落,沙浅静磷磷。翠色辞文陛,清声出泗滨。

——《赋石》

梅花岭上连天白,蕙草阶前特地寒。

——《和殷舍人萧员外春雪》

徐铉毕竟是博学宏才之士,又官职清要,为人儒雅闲淡,有诗歌平易通晓的一面,也有语言精练含蓄的一面,而且和谐的统一在诗人的诗歌创作之中。此外,从体裁上看,徐铉诗作律诗占绝对多数,七言律诗大约有170首,五言律诗也有130首左右,两样之和超过诗歌总数的七成。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五七言绝句。这些近体诗在平仄、用韵、对仗、字句等方面要求比古体诗更高,徐铉喜作近体,可见他在才学识力、艺术技巧方面的高人一筹。其才学技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锤炼字句。

徐铉诗歌风格典雅与精练含蓄的语言有极大的关联,锤炼字句是其重要的方面,这一点前文已有不少涉及。徐铉诗作虽然明白晓畅,但并不滑易俗陋,如《过江》:

别路知何极,离肠有所思。登舻望城远,摇橹过江迟。断岸烟中失,长天水际垂。此心非橘柚,不为两乡移。[136]

诗人遭谗被贬泰州,此诗作于途中,心情可想而知。首联的“别路”“离肠”即点明此刻的心情,所思何物呢?离京城愈来愈远啊!一“远”字不知不觉地流露出哀伤,就连船儿也迟迟不肯离去,“迟”字顿使小船也染上离愁别绪。江面寥廓,对岸消失在烟雾迷茫之中,长天如幕,笼罩着浩浩的江面,一“失”字给人以迷茫无依、怅然若失之感,十分奇妙传神。最后,诗人在悲痛之中化用屈原《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137]以明坚贞之志。全诗语言精练,在五代实难有人与之匹敌,像这样的例子甚多,如:

一事无成空放逐,故人相见重凄凉。

——《赠维扬故人》

白鹤唳空情渺渺,丹砂流涧暮潺潺。

——《题白鹤庙》

挂冠朝睡足,隐几暮江清。

——《和致仕张尚书新创道院》

沙鸥掠岸去,溪水上阶来。

——《中书相公溪亭闲宴依韵》

壮气未平空咄咄,狂言无验信悠悠。

——《陈觉放还至秦州见寄以诗作此答之》

其二,对仗工稳。

徐铉诗歌精于对仗,《玉壶清话》说:“徐铉事江南后主,为文理院学士,随煜纳国,卒于鄜。晚年诗愈工,《游木兰亭》云:‘兰桡破浪城阴直,玉勒穿花苑树深。’《观习水战》云:‘千帆日助阴山势,万里风驰下濑声。’《病中》云:‘向空咄咄频书字,与世滔滔莫问津。’《谪居》云:‘野日苍茫悲"舍,水风阴湿敝貂裘。’《送陈秘监归泉州》云:‘三朝恩泽冯唐老,万里江山贺监归。’《宿山寺》云:‘落月依楼阁,归云拥殿廊。’”[138]所举例子都显出这一特征。徐铉的近体诗对仗十分精巧,甚至连首句都讲究对仗,如《陪郑王相公赋檐前垂冰应教依韵》,则叠词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

窗外虚明雪乍晴,檐前垂溜尽成冰。长廊瓦叠行行密,晚院风高寸寸增。玉指乍拈簪尚愧,金阶时坠磬难胜。晨餐堪醒曹参酒,自恨空肠病不能。[139]

此诗为依韵之作,吟咏檐前垂冰。中间两联对仗工稳,细腻传神,用“行行密”与“寸寸增”相对,一突出长廊檐下冰柱密密排列的形状,一突出冰柱在寒风中漫漫增长的姿态,具有动态之感。“玉指乍拈簪尚愧,金阶时坠磬难胜”为流水对,如玉的冰柱连玉簪都自愧不如,坠落金阶发出的清脆声钟磬莫及,极其细腻地写出冰柱美姿与落地清脆之声。“玉指”对“金阶”,“拈”对“坠”,十分妥帖自然。结尾先写垂冰化水的清凉可备醒酒之需,只可惜身体空腹微恙不能享受它的冰凉了。全诗对檐前垂冰极尽描写,清丽自然。再如《和元帅书记萧郎中观习水师》:

元帅楼船出治兵,落星山外火旗明。千帆日助江陵势,万里风驰下濑声。杀气晓严波上鹢,凯歌遥骇海边鲸。仲宣一作从军咏,回顾儒衣自不平。[140]

“千帆”对“万里”,数词相对,衬托水师气势浩大,紧接着写演习的效果:震天的杀气使得烟波上的水鸟都为之心惊,胜利的欢呼声使远在海边的巨鲸也为之胆战。此外,《又赋早春书事》则颜色相对:“苑里芳华早,皇家胜事多。弓声达春气,奕思养天和。暖酒红炉火,浮舟绿水波。雪晴农事起,击壤听赓歌。”[141]“暖酒”对“浮舟”,“红”对“绿”,“炉火”对“水波”。

其三,用典无痕。

徐铉作诗追求平易流畅,不刻意求深,尤其是闲适酬唱之作,创作状态大多“率意而成”,少用典故。这并不代表饱学之士的徐铉诗中不用典故,而是擅用典故,妙而无痕,尤其一些咏物诗作,才学化倾向较浓,以至于张兴武先生认为他的诗是学人之诗,如《送萧尚书致仕归庐陵》:

江海分飞二十春,重论前事不堪闻。主忧臣辱谁非我,曲突徙薪唯有君。金紫满身皆外物,雪霜垂领更离群。鹤归华表望不尽,玉笥山头多白云。[142]

萧尚书为萧俨,庐陵人,为人极其方直,“元宗于宫中作百尺楼,召近臣入视,皆叹其宏丽,俨独曰:‘恨楼下无井。’元宗问其故,对曰:‘以此不及景阳楼耳!’元宗怒,贬为舒州判官”。[143]马令又说他:“后主初嗣位,屡与嬖幸对弈,俨入白事,举奁投于地。后主大怒曰:‘汝与魏徵孰愈?’俨从容曰:‘臣若非魏徵,陛下亦非太宗矣。’后主默然,罢弈。俨秉身方直,弹奏不阿,百官贵戚,敛祍避之。”[144]由此可见其为人刚直。

徐铉用徐福“曲突徙薪”的典故来赞赏其忠主为国的行为。此典出自《汉书》,其文为:“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燋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请之。’”[145]

以徐福建议把烟囱改砌成弯曲的,把柴薪搬到远处去喻萧俨对国事忧虑与防患于未然的远见,十分恰当。再如《送陈秘监归泉州》:“风满潮沟木叶飞,水边行客驻骖#。三朝恩泽冯唐老,万里乡关贺监归。世路穷通前事远,半生谈笑此心违。骊歌不识高堂庆,特地令人泪满衣。”[146]

好友陈秘监,一生沉浮宦海,年老回乡。徐铉颔联运用“冯唐”与“贺监”之典,这里虽不是感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但读之给人悲凉之感,冯唐受三朝“恩泽”,如今告老还乡。“贺监”指“四明狂客”贺知章,他晚年自号秘书外监,年逾八旬,被赐还乡。徐铉用这两个典故,写陈秘监回家乡泉州,即使不知其典也不影响诗意的表达。

徐铉诗歌用典,有以下几个特征:

首先,多用汉朝掌故,表达愤激伤感之情。

这说明徐铉的诗歌承接唐诗而来,唐人好以汉说唐,徐铉诗中多用冯唐、贾谊、扬雄、梁王、枚乘、霍去病等人之典,特别是被贬泰州时,多用这些典故以表达自己的贬谪之情,如:

贾生去国已三年,短褐闲行皖水边。尽日野云生舍下,有时京信到门前。无人与和投湘赋,愧子来浮访戴船。满袖新诗好回去,莫随骚客醉林泉。[147]

——《送彭秀才

梁王旧馆枕潮沟,共引垂藤系小舟。树倚荒台风淅淅,草埋欹石雨修修。门前不见邹枚醉,池上时闻雁鹜愁。节士逢秋多感激,不须频向此中游。[148]

——《题梁王旧园》

汉将承恩久,图勋肯顾私。匈奴犹未灭,安用以家为。郢匠虽闻诏,衡门竟不移。宁烦张老颂,无待晏婴辞。甲乙人徒费,亲邻我自持。悠悠千载下,长作帅臣师。[149]

——《赋得霍将军辞第》

贾傅栖迟楚泽东,兰皋三度换秋风。纷纷世事来无尽,黯黯离魂去不通。直道未能胜社鼠,孤飞徒自叹冥鸿。知君多少思乡恨,并在山城一笛中。[150]

——《寄蕲中高郎中》

贾傅南迁久,江关道路遥。北来空见雁,西去不如潮。鼠穴依城社,鸿飞在泬寥。高低各有处,不拟更相招。[151]

——《和州江中丞见寄》

其次,多用魏晋六朝掌故,表达闲情逸趣。

闲适情怀的诗作占徐铉诗歌的绝大部分,侍宴、雅集、赋诗、赏花、下棋、出游等等内容随处可见。这些诗作,徐铉喜用魏晋六朝诸如谢安、谢朓之典,如:“谢守高斋结构新,一方风景万家情。”(《和王庶子寄题兄长建州廉使新亭》)“谢公制胜常闲暇,愿接西州敌手棋。”(《和萧郎中午日见寄》)“买宅尚寻徐处士,餐霞终访许真君。”(《寄萧给事》)等等,以表达闲情雅趣。

另外,晚年醉心于佛道,不少隐士、方外之人进入徐铉的诗歌之中,这类诗作几乎不用典实,平易通晓。此外,徐铉还有一些抒发羁旅思乡的作品,使用的典故多是明白易懂的熟典,如“莼菜”“向南枝”“鲈鱼”等。

总之,徐铉不喜用生僻的典故以炫其才,即使晚年的君臣唱和诗作中也很少使用怪癖的典故,这种不深奥也不浅俗的典故使用,使其诗作既含蓄委婉,又不生涩难懂。

其四,音律和谐。

徐铉是小学大家,不管是近体、古体大多做到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用韵来表达或激昂明朗之情,或低沉缠绵之态。如《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152]

天降小雪,日渐西沉,诗人新炉煮茶,虽两鬓微霜,未显无奈之情,全诗用声调明朗的麻韵,与情感一致,十分得体。再如《谪居舒州累得韩高二舍人书作此寄之》:“三峰烟霭碧临溪,中有骚人理钓丝。会友少于分袂日,谪居多却在朝时。丹心历历吾终信,俗虑悠悠尔不知。珍重韩君与高子,殷勤书札寄相思。”[153]作者贬谪舒州,心情不佳,即用开口小的支韵,与所抒发的情感一致。

此外,徐铉善用双声、叠韵、叠字等造成和谐铿锵之美,如《秋日泛舟赋苹花》:“素艳拥行舟,清香覆碧流。远香分的的,轻浪泛悠悠。雨歇平湖满,风凉运渎秋。今朝流咏处,即是白苹洲。”[154]徐铉用“的的”与“悠悠”的叠字,加上尤韵营造出一个活泼悠远的意境。

(三)结构清晰流畅

徐铉诗歌给人明快流畅之感主要与其诗歌结构和节奏有关,徐铉诗歌结构清晰,不喜翻新出奇,故作曲折。本来诗歌讲究跳跃性,忌讳使用连词,而徐铉则善用连词,使诗意连贯,如《和张少监晚菊》:

忆共庭兰倚砌栽,柔条轻吹独依偎。自知佳节终堪赏,为惜流光未忍开。采撷也须盈掌握,馨香还解满樽罍。今朝旬假犹无事,更好登临泛一杯。[155]

首联用“忆”点明是回忆栽花时的情景,诗中运用连词“也须”“还解”“犹”使诗句结构清晰,流畅无涩。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送和州张员外为江都令》:“经年相望隔重湖,一旦相逢在上都。塞诏官班聊慰否?埋轮志气尚存无。由来圣代怜才子,始觉风清激懦夫。若向西冈寻胜想,旧题名处为踌躇。”[156]诗中有表示起承转合的虚词,如“尚”“由来”“始觉”“若向”等,使此诗语意流畅、脉络清晰。

徐铉前期的诗作给人总的印象是典雅清丽、明快流畅。其诗作以律诗成就最高,“作为南唐最重要的七律作者,徐铉在他的作品中初步恢复了与白居易七律相类似的理性因素,这是南唐七律最值得重视的创作结果”。[157]此言甚是不虚。

徐铉所在的南唐诗坛“元和体”大盛,追求平易流畅、清新自然,代表诗人有李建勋、冯延巳、孙鲂、沈彬、冯延鲁、徐铉、韩熙载、江文蔚、乔匡舜等人,其中徐铉集中体现“元和体”的新特点,即学习白居易由讽谕诗为主转向以感伤、闲适、杂律诗为主;由片面的追求通俗平易甚至琐碎粗俗向清丽典雅、明快流畅方面转化;诗歌吟咏性情的功能大大提升,创作方式上接元白,多次韵唱酬。不足之处也是他们的通病,即诗歌题材比较狭隘,创作有率意之处,这两点徐铉也不例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