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宗朝翰林学士的白体诗歌创作

太宗朝翰林学士的白体诗歌创作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宗朝翰苑词臣数量众多,据陈元锋先生统计有15位翰林学士,再加2位直学士,共计17人,数量是太祖朝的一倍,而且他们的诗作几乎是清一色的白体诗风。笔者重点考查地位较高的翰林学士,以个体为主,以揭示他们创作特点的趋同性与个体差异性。颈联具有颂美的成分,这是此类诗作的共性。全诗含蓄细腻,是宋初白体中较为出色者。笔者选取位居清要的翰林学士群体,考察他们的雅集活动,以显其诗作风貌及对宋初白体兴盛的积极影响。

太宗朝翰苑词臣数量众多,据陈元锋先生统计有15位翰林学士,再加2位直学士,共计17人,数量是太祖朝的一倍,而且他们的诗作几乎是清一色的白体诗风。[76]

太宗朝馆阁翰苑文臣数量大增,君臣宴集应制数量惊人,而且诗作呈现向新朝过渡的特点。从整体上探讨宋初的馆阁文臣及其创作情况,已有专著。笔者重点考查地位较高的翰林学士,以个体为主,以揭示他们创作特点的趋同性与个体差异性。

(一)翰林学士应制之作与白体诗颂美特征

应制诗作,历来评价不高,如有云:“人言应制,早朝等诗,从无佳作。非无佳作也,人自不佳耳。故凡此等诗竟将堂皇冠冕之字,垒成善颂善祷之辞,献谗呈媚,岂有佳作?”[77]宋初馆阁文臣的应制之作也大致有此毛病,这使得宋初白体诗具有较浓厚的优游颂美成分。但应制诗是应帝王之命而作,能较集中地反映帝王的爱好与情趣及其时代风尚。

太宗好文,在尚未登基时,就喜与臣子宴集赋诗,“上居藩邸时,每有篇咏,令昉属和,前后数百章”。[78]登基后,虽政事繁忙,但宴集不断,特别与馆阁文臣,宴集诗作甚多,笔者只选取宴集酬唱并有集名流传的一小部分,以窥其大略。《通志》载:“《李昉唱和诗》一卷,宋朝李昉等,兴国中从驾至镇阳,过旧居……《翰林酬唱集》一卷,宋朝王溥与李昉、汤悦、徐铉等。《应制赏花集》十卷。《瑞花诗赋》一卷,宋朝馆阁应制作。”[79]

其中《李昉唱和诗》是太平兴国四年(979),李昉随太宗北征北汉,行至李昉家乡时赐宴父老,酬唱叠韵之作。太宗朝王溥与李昉、汤悦、徐铉等《翰林酬唱集》已经散佚,其他的唱和诗集的具体作品也大多已散佚,但从历史文献中可知其点滴,现将太宗朝规模较大的宴集应制集——《应制赏花集》(十卷),考察如下:

赏花赋诗在太宗雍熙元年(984)成了每年宴集的惯例,有关赏花赋诗的记载甚多,如苏易简在《舍人赐书预宴》中说:“(太祖)因置酒于紫云楼下,命两制侍宴,欢甚,因命中书舍人来辰宜缀内制起居,令为通式,仍各赐书千余卷,以备检阅。旧体,每游宴,止学士得赴召。暨皇上留心儒墨,旌赏文翰,时纶阁之臣,始召赴曲宴,或令和御诗,舍人从游宴,自此始也。”[80]再如《玉海》卷三〇记载:“三年三月癸酉,命宰臣李昉等就第为观花赋诗之会,酒酣,各赋奉诏《赏花诗》,帝亦作诗赐之。……四年三月己卯,赏花宴于后苑,上临池垂钓,令侍臣赋《赏花钓鱼诗》,应制者凡二十有六人,俄出五言御诗一章,赐宰臣李昉等,晚御水心殿习射。……五年三月戊午,召近臣赏花宴后苑,上临池钓鱼,命群臣赋诗,时应制三十九人,上亦赋诗以赐宰相吕蒙正等,因习射,上中的者六,张乐饮酒诏群臣,尽醉。”[81]等等。

《应制赏花集》十卷,其具体作品数量应该不少,可惜散佚殆尽,现从徐铉集中找出一首《应制赏花》,其诗为:

上林春暮紫英开,组绣成堆映玉阶。艳逐晨光随步武,香和轻翠透襟怀。生成泽广时芳茂,鱼水情通乐韵谐。禁御年年陪睿赏,何时梁父奉燔柴。[82]

徐铉之作音韵和谐,清新流畅。首二句以汉之上林喻皇宋天子的花园,时至暮春,紫花盛开,映满玉阶。颔联写花姿与花香,非常细腻,而且角度新颖。明写花颜似追逐晨光跟随脚步,实乃赏者留恋晨光移动使然,使花极具情趣。花香随着缕缕清风透人心脾。颈联具有颂美的成分,这是此类诗作的共性。由花貌想到恩泽广播,写到鱼水情通,盛世咏谐。结尾则点题于自己的愿望,先交代写诗是禁中赏花之作,然后用典故,梁父,即梁父山,秦始皇曾有过“封禅”之举,封泰山而禅梁父。燔柴即《礼记注疏·祭法》:“燔柴于泰坛,祭天地。”[83]以此暗喻自己陪君封禅、希求天下康富的愿望。全诗含蓄细腻,是宋初白体中较为出色者。

寇准两首应制赏花之作则要浅易通畅得多,颂美之辞更加明显。

上苑经春雨,宸游属盛时。花光笼宝槛,柳色暗龙池。潋滟雕觞满,融和暖日迟。共歌成至乐,千载播声诗。[84]

——《应制赏花》

龙禁含佳气,銮舆下建章。碧波微荡漾,红萼竟芬芳。玉斝春醪满,金枝昼漏长。逢时空窃抃,万宇正欢康。[85]

——《应制赏花钓鱼》

第一首先写帝王赐宴赏花环境的优美,风和日丽,春色撩人。接着以“共歌成至乐,千载播声诗”的颂美之辞结束全篇。第二首在结构上与第一首相似,即先写景,再以颂美收束诗文。

经过宋初几十年的文化振兴,太宗时的君臣宴集应制不像太祖那样演绎杂剧打诨,应制诗作除流畅清丽、通俗颂美外,也注意诗艺的提高,如《诗话总龟》卷四记载:“太宗留意艺文,好篇咏。淳化中,春日苑中有赏花钓鱼小宴,宰相至三馆毕预坐。咸命赋诗,中字为韵,上览以第优劣。时姚铉诗先成,曰:‘上苑烟花迥不同,汉皇何必幸回中?花枝冷溅昭阳雨,钓线斜牵太液风。绮萼惹衣朱槛近,锦鳞随手玉波空。小臣侍宴惊凡目,知是蓬莱第几宫?’赐白金百两,时辈荣之,以比夺袍赐花等故事。”[86]

此外,赏花钓鱼宴集还具有文学创作以外的意义,如它不仅联系君臣的情感,还使入宴成为馆阁文臣无上的荣耀,甚至为今后的仕途铺平道路。如在淳化元年(990)的赏花钓鱼宴上,集贤校理李宗谔因不具入宴资格而被拒之门外,曾献诗:“戴了宫花赋了诗,不容重见赭黄衣。无聊独出金门去,恰似当年下第归。”[87]因特招宴集。“吕正惠端,太宗朝为参知政事,多独对便殿,语必移刻。因宴后苑,上《钓鱼诗》断句云:‘欲饵金钩殊未达,磻溪须问钓鱼人。’意已属公矣。公和诗进曰:‘愚臣钩直难堪用,宜用濠梁结网人。’不数日,拜平章事。”[88]吕端得到重用与对诗时的谦逊应有微妙的关系。除《应制赏花集》外,稍前的《翰林酬唱集》、太宗的《君臣赓载集》与《瑞花诗赋》等等,皆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至于太宗朝君臣宴集应制而留下的单篇之作,则多得不可胜数,只要翻开太宗时代的文臣别集,应制、奉和、赐宴之类的诗题甚多。虽然文臣的才学识力各有不同,但其宴集应制无论创作方式上的同题唱和、次韵相酬,创作心态的富贵闲适、悠然自得,还是诗作内容的赏花饮酒、钓鱼观画,都是宋初白体诗的显著特征,同时,其颂美色彩与富赡的语言不但丰富了宋初白体诗的内涵,而且还开启了真宗朝君臣应制颂美的先河,对昆体的孕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翰林学士的雅集次韵与白体诗的富贵闲适

宋初馆阁文臣之间也经常雅集唱和,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文臣都有参与此类娱乐交际活动,其别集中都有大量的雅集次韵之作。笔者选取位居清要的翰林学士群体,考察他们的雅集活动,以显其诗作风貌及对宋初白体兴盛的积极影响。当时规模较大的宴集次韵活动并有集子流传的主要有:

其一,太宗淳化年间的《禁林宴会集》。

《禁林宴会集》是保存至今最完整的宴集诗集,这有赖于宋代洪遵编《翰苑群书》一书。淳化二年(991)十二月辛卯“翰林学士承旨苏易简于本院会学士韩丕、毕士安,秘书监李至,史馆修撰杨徽之、梁周翰,知制诰柴成务、吕佐之、钱若水、王旦,直秘阁潘谨修,翰林侍读王著、侍读吕文仲等,观御飞白书‘玉堂之署’四字并三体书诗石。上闻之,赐上尊酒,太官设盛撰,至等各赋诗以记其事。宰相李昉、张齐贤,参知政事贾黄中、李沆亦赋诗以贻易简,易简悉以奏御。上谓宰相曰:‘苏易简以卿等诗什来上,斯足以见儒墨之盛、学士之贵也。可别一本进入。’以其本赐易简。”[89]诸人唱和之作被苏易简汇编为《禁林宴会集》,《翰苑群书》[90]卷七收有此次宴集的全部诗作,现摘抄部分如下:

玉堂四字重千金,宸翰亲挥赐禁林。地望转从今日贵,君恩无似此时深。宴回上苑花初发,麻就中宵月未沉。衣惹御香拖瑞锦,笔宣皇泽洒春霖。院门不许闲人入,仙境宁教外事侵。我直承明逾二纪,临川实动羡鱼心。

——右仆射平章事监修国史李昉上

昔陪群彦在鳌山,今日重来赴玳筵。才向玉堂观圣札,又离瑶席睹宸篇。二南绝唱人惊骇,三体神踪凤折旋。坐久庭柯移午影,饮酣宫吹递香烟。吟求视草笺分写,醉假通中枕暂眠。俗客不知仙禁近,高歌共乐太平年。

——吏部侍郎兼秘书监李至上

雨晴禁署绝纤尘,宴会名贤四海闻。供职尽居清显地,崇儒同感圣明君。翩然飞白璇题字,焕若丹青翠琰文。梓泽笙歌诚外物,兰亭诗酒不同群。少年已作瀛洲老,他日终栖太华云。莫怪坐间全不饮,心中和气自醺醺。

——学士承旨中书舍人苏易简上

《禁林宴会集》中所收诗作内容空泛,诗意重复,大多是赞美太宗书法遒劲,歌颂帝王隆恩,创作心态极为闲适,为自己是翰苑中人而沾沾自喜,诗艺与一味的追求浅易有别,“虬龙”“鸾鹤”“云龙”“金銮”“鸾皇”“雕金”“龙鸾”等等,使诗歌充满富贵之气,平心而论,没有多大的文学价值,但其唱和雅集使得太宗朝的白体诗歌在风格上更加丰富。同时,馆阁翰苑词臣之间与君臣应制的酬唱之作,使得宋初平易流畅的白体诗风慢慢发生变化。

其二,淳化五年(994)《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同题唱和。

华林书院,原名华林书堂,位于江南西道洪州府奉新(今江西奉新),为胡珰在南唐前期修建。对这次群臣同题酬唱,王禹偁在《诸朝贤寄题洪州义门胡氏华林书斋序》道:“南昌旧都,胡氏大族,一门守义,四世不析。乃降诏命,旌其里闾。声闻于天,风化于下。大哉,圣人之于孝治,若是之极也!……自旧相司空而下,作者三十有几人,诠次官纪,烂然成编,再拜授予,恳请为序。夫《南陔》《白华》,古诗人之美孝子也,有其义而亡其词,仲尼存其篇,子夏序其意,束皙补其文。况身被皇朝之化,目睹孝门之事,有是歌咏播于声诗,而序引无闻,文士之阙也,且使后之采诗义、观国风者将何取实焉?”[91]

淳化五年,太宗召见华林书院胡仲容,嘉奖其四世孝悌,并授官为秘书省校书郎,赐袍笏犀带,且颁御书,以光私第,朝臣三十多人赋诗颂美。这是一次规模盛大的群臣同题酬唱,不少诗作都具有白体特点。现移录部分诗作如下:

孝义冠乡闾,门多长者车。岁收千顷稻,家贮一楼书。待客开新酒,留僧煮嫩蔬。三公老且病,无暇访山居。[92]

——李昉

知有英儒伯始孙,聚书讲学贲邱园。征搜合副来贤诏,旌表宜题遍德门。举族为人俱孝弟,深幽何草不兰荪。小冠子夏来相示,诗版因凭寄竹轩。[93]

——梁周翰

旌阳旧山曲,书室构山前。景物尘埃外,轩窗树石边。宁惟集儒业,兼恐混神仙。百行家门最,宜当世有贤。[94]

——贾黄中

一百年来烟爨同,衣冠江左慕家风。儿孙歌舞诗书内,乡党优游礼让中。孝弟筠编争纪录,门闾天语赐褒崇。莫将六阙方朱氏,叶叶蒸尝奉始终。[95]

——张齐贤

墙头翠色云分岭,井底泉声瀑落崖。讲席日闻谈俎豆,书厨时见整竿牌。野猿有果频窥槛,山鸟无人忽下阶。好是鲁儒争就学,不辞千里过江淮。[96]

——李至

除此之外,还有贾宜、张孝隆、柳直、牧湜、吕佑之、向敏中、宋湜、吕文仲、张素、李虚己等三十多人都留下同题酬唱之作,差不多当时政坛、文坛名流都参与其中,足现规模之大。此次同题酬唱除了赞美胡氏华林书院的幽美环境、卓越的教学成果之外,还对胡氏一门四世的孝义推崇备至。这既是统治者追求“以孝治天下”,重建儒家孝义的具体体现,也反映五代宋初以来诗歌由远离政治向政治靠拢的趋势,宋初白体诗有继承白居易儒家诗教的一面,也自觉地参与太宗朝的文化重建。

这次同题酬唱诗作的艺术成就,其实并不高,如王禹偁《寄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水阁山斋架碧虚,亭亭华表映门闾。力田岁取千箱稻,好事家藏万卷书。旋对杯盘烧野笋,别开池沼养溪鱼。吾生未有林泉计,空愧妨贤卧直庐。”[97]语言直白明晰,结构连贯自然,不用典,是典型白体风格。

此外,著名文臣李昉、李至二人唱和诗集——《二李唱和集》,也于淳化三年前后编成。王禹偁贬谪商州时与好友冯伉的唱和诗作《商于唱和集》也于淳化三年编成,这些后文有专章论述,这里暂且不论。

总之,太宗朝馆阁文臣及其他名士的次韵雅集活动甚多,无法逐一列举。这些诗作具有宋初白体诗显著的富贵闲适的特征,同时主动靠近政治、服务政治,使宋初白体诗人从五代一己或小范围的“自我陶醉”中走出来,其人格内涵进一步扩大,宋初文化建设与士风重建的效果已经显露出来。

(三)太宗朝翰林学士白体诗作的差异性

在太宗朝,翰林学士大多都是当时的白体名家,存诗较多的有徐铉、李昉、汤悦、宋白、李至、王禹偁、苏易简等,他们由于身份、个性及才艺偏好不同,使得太宗朝白体诗作在共性的基础上又具有鲜明的个体差异性。徐铉、李昉、李至、王禹偁后设专章论述,此处暂且不论。

其一,“翰林主人”——宋白。

宋白(936—1012)字太素,大名人。太祖建隆二年(961)进士及第。乾德三年(965)授玉津县令,先后知蒲城、渭南二县。太宗朝迁左拾遗,拜中书舍人。太平兴国五年(980)任知贡举,八年为集贤殿直学士,后召为翰林学士。端拱初为礼部侍郎,加知贡举。后因张去华坐尼安道事贬,至道初为翰林承旨。真宗时,以礼部侍郎判昭文馆,后曾权治开封府。咸平元年(998)以工部尚书致仕,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正月卒,谥文安。《宋史·文苑传》将其列于首,被誉为“翰林主人”,可见对其文学才能的肯定。

宋白为人豪俊,尚气节,重交友,与当时文坛名流杨徽之、张去华、田锡、王禹偁、苏易简、李宗谔等人都有很深交往。一身久居文臣之职,其诗文创作甚富,《崇文总目》记载“宋白文集一百卷”,[98]惜已散佚殆尽,曾与李昉等编《文苑英华》《太平广记》等卷帙浩大的典籍,对保存文化遗产做出巨大贡献,又曾“聚书数万卷,图画亦多奇古者,尝类故事千余门,号《建章集》。唐贤编集遗落者,白多缵缀之。后进之有文艺者,必极意称奖,时彦多宗之,如胡旦、田锡皆出其门下”。[99]还编有“《淳化编敕》二十五卷,《赦书德音目录》五卷”,[100]“新修《续通典》二百卷,诏付秘阁”,[101]又与李昉、扈蒙等同修《太祖实录》,“文章盟主”也并非妄语。

宋白诗文流播情况,祝尚书先生说:“百卷本文集久佚,亦未见宋人序跋,在宋代刊布情况不详。陆游《老学庵笔记》屡有征引,盖南宋尚传世。今仅存《宫词》一卷。”[102]《全宋诗》卷二〇收其《宫词》100首,其他诗作30首、残句13则。《全宋文》收其文23篇,另外,伍联群先生还辑得逸诗5首、残句8则、试题一篇;辑逸文存目3则、残篇1则、残句1则。[103]这是目前能见到的诗文概况。

宋白的诗歌从内容上看,首先是赞颂新朝、鼓舞升平的诗作最多。如前后达百首之多的《宫词》就是其代表。其前有序言说:“宫中词,名家诗集有之,皆所以夸帝室之辉华,叙王游之壮观;抉彤庭金屋之思,道龙舟凤辇之嬉。……至于观往迹以缘情,采新声而结意,鼓舞升平之化,揄扬嘉瑞之征,于以示箴规,于以续骚雅,丽以有则,乐而不淫,则与夫瑶池粉黛之词、玉台闺房之怨,不犹愈乎?是可以锵丝簧、炳缃素,使陈王三阁狎客包羞,汉后六宫美人传颂者矣。援笔一唱,因成百篇。言今则思继颂声,述古则庶几风讽也。大雅君子,其将莞然。”[104]可见,宋白对诗歌的颂美与讽谕有明确的认识,其具体诗作略选几首如下:

万国车书一太平,宫花无数管弦声。近臣入奏新祥瑞,昨夜黄河彻底清。[105]

楼前宣赦掣金鸡,大礼新成彩仗归。万岁声高天地喜,庆云飞上衮龙衣。[106]

玉殿金扉夜不扃,露华如水洗圆灵。昭阳女伴新承宠,心祝君王拜寿星。[107]

御制新成喜雪篇,六宫传写满香笺。金銮殿女曾偷和,不敢将呈万乘前。[108]

新生帝子浴漪兰,三日宫中列绮筵。嫔御称觞呼万岁,笙歌一片夜掀天。[109]

天上鸡人唱晓筹,严妆钟动景阳楼。千门竞洗燕脂面,流作香波入御沟。[110]

骊山讲武六师回,日月旗高过苑来。鞭入夹城箫鼓动,材林轻骑闹如雷。[111]

虢国威仪过薛王,担夫争路气扬扬。宫嫔后出香车送,飐碎钗头玉凤凰。[112]

除《宫词》外,就是送别诗,如《送陈尧叟赴广西漕》开头也说:“莫辞征骑去迢迢,尽泻纯诚许圣朝。北阙皇恩从此布,南方沴气必然销。”对当今的圣朝皇恩充满敬意。

其次为节日游宴、登临咏怀之作,如重阳登高、中秋赏月,宋白都有诗作留存,诗作流露出寂寞之情。登临记游,诗人也往往发出比较深沉的感叹,如:

霜冷风清九月九,茱萸黄菊家园有。何时玉殿接千官,称觞共进南山寿。[113]

——《九日》其一

去年今夜此堂前,人正清歌月正圆。今夜秋来人且散,不如云雾蔽青天。[114]

——《中秋感怀》其一

云彩冰光似去年,去年人月两婵娟。今宵不辨连明坐,拼醉抽身黑处眠。

——《中秋感怀》其二

再次为寄友之作,如《寄蔡昆》:“却忆醉相逢,云深太白东。离别经腊雪,魂梦又春风。芳草晴天阔,黄鹂细雨中。倚筇愁望处,烟树远蒙笼。”[115]

在语言上,宋白诗歌平易通俗,其《嘉州》:“嘉阳信美郡,风物眷多奇,有湖题明月,有楼名荔枝。”[116]《普贤寺》:“菩萨悲深居此地,峨眉名重镇南州。不知立处高多少,只见星辰在下头。”[117]等等,明白如话,一目了然。内容上略显宽泛,但仍然以颂德记游、赠寄感怀为主,这也是白体常见题材。此外,宋白还有《唱和集》七卷(已佚),杨亿有《广平公唱和集序》,可见唱和的创作方式在宋白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总体而言,无论是内容、创作方式还是艺术特色,宋白的诗歌都具有宋初白体诗的典型特点。

其二,南唐降臣——汤悦。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曰:“(汤)悦即殷崇义,池州人也,姓犯宣祖讳,故改焉。”[118]《明一统志》卷一六也说是池州府贵池人;一说为陈州西华(今河南西华)人,《十国春秋》卷二八云:“殷崇义,陈州西华人。父文圭,为吴翰林学士。崇义博洽能文章。”[119]今取年代靠前者。汤悦为南唐保大十三年(955)进士,官至司空,知左右内史事。入宋,太宗将其置入直学士院,与徐铉等修撰《江南录》,后预修《太平御览》。降臣的尴尬身份,使其在太宗朝地位不显。马令《南唐书》卷二三、《十国春秋》卷二八有传。

汤悦文章深受南唐元宗赏识:“自淮上用兵,凡书檄教诰皆崇义任之,特为典赡,切于事情。”[120]其诗作,即使是和韵,也于平易之中寓有挥之不去的忧伤。在南唐宗白诗风盛行的元宗、后主朝,作为官至宰相的汤悦不免受到白体诗风的熏陶,惜其诗歌散佚严重。《全宋诗》收其诗6首:

却下乌台建隼旟,侯封归去袭龙舒。严霜尚满辞天阙,甘雨看随入境车。[121]

——《送季大夫牧舒州》

千里陵阳同陕服,凿门胙土寄亲贤。曙烟已别黄金殿,晚照重登白玉筵。江上浮光宜雨后,郡中远岫列窗前。天心待报期年政,留与工师播管弦。[122]

——《奉和圣制送邓王牧宣城》

正是花时节,思君寝复兴。市沽终不醉,春梦亦无凭。岳面悬清雨,河心走浊冰。东门一条路,离恨正相仍。[123]

——《早春寄华下同志》

忆见萌芽日,还怜合抱时。旧欢如梦想,物态暗还移。素艳今无几,朱颜亦自衰。树将人共老,何暇更悲丝。[124]

——《鼎臣学士……次来韵攀和》

托植经多稔,顷筐向盛时。枝条虽已故,情分不曾移。莫向阶前老,还同镜里衰。更应怜堕叶,残吹挂虫丝。

——《再次前韵代梅答》

人物同迁谢,重成念旧悲。连华得琼玖,合奏发埙篪。余枿虽无取,残芳尚获知。问君何所似,珍重杜秋诗。[125]

——《鼎臣学士……成四十字陈谢》

今存6首汤悦的诗歌,就有3首是与徐铉的唱和之作,一首奉和邓王李从镒出镇宣城的,其余两首为送别寄友之作。不管何种题材,汤悦的诗都充满着浓郁的伤感色彩,尤其是晚年与徐铉的和作,更是引出莫大的悲凉。本来东馆庭外梅之枯荣实乃自然现象,作者却带出“旧欢如梦想”的惆怅,加上朱颜自衰,人树的命运竟如此的相似,诗作含有明显的身世之感。随后又有再和两首,进一步渲染“人物同迁谢,重成念旧悲”的复杂情感。即使是寄友,“市沽终不醉,春梦亦无凭”,其感伤之情不知从何而来,此种忧伤应是身世、家国以及入宋后的境遇及其暮年将至的哀伤混合的结果,给宋初白体诗抹上一丝伤感的情调。只是这种情调在当时不合帝王将相的口味,在富贵闲适、颂美华赡的诗风中淹没殆尽。

其三,平易晓畅——苏易简。

苏易简(958—997),字太简,绵州盐泉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状元,释褐将作监丞,迁左赞善大夫。太平兴国八年,任右拾遗、知制诰。雍熙初,以郊祀恩进秩祠部员外郎,次年与贾黄中同知贡举,三年(986)充翰林学士。淳化二年(991),迁中书舍人,充承旨。四年,为参知政事。至道元年(995),罢参知政事,以礼部侍郎出知邓州,移陈州。三年卒于陈州,年仅39,赠礼部尚书。著有《文房四谱》《续翰林志》及《文集》二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六六有传。

苏易简曾汇编馆阁文臣唱和诗集《禁林宴会集》,已详见前文。其诗作现存甚少,《全宋诗》仅收诗5首、断句4则。现摘录如下:

天子昔取士,先俾分媸妍。济济俊兼秀,师师麟与鸾。小子最承知,同辈寻改观。甲第叨荐名,高飞便凌烟。遂使拜扆坐,果得超神仙。迄今才七岁,相接乘华轩。[126]

——《赠翰林学士宋公白》

乘舟南去唯寻酒,上马西行只咏诗。醒醉去留皆遂意,如斯方信是男儿。

——《特吟诗二首送英公大师》(其一)[127]

祝融峰上曾传纳,太一山前旧结庐。两地逍遥已三纪,争教肯在帝城居。

——《特吟诗二首送英公大师》(其二)[128]

有若似夫子,尚兴阙里门。虎贲状蔡邕,犹旁文举樽。昭陵自一闭,真迹不复存。予今获此本,亦可比玙璠。[129]

——《题临兰亭序》

雨晴禁署绝纤尘,宴会名贤四海闻。供职尽居清显地,崇儒同感圣明君。翩然飞白璇题字,焕若丹青翠琰文。梓泽笙歌诚外物,兰亭诗酒不同群。少年已作瀛洲老,他日终栖太华云。莫怪坐间全不饮,心中和气自醺醺。

——《禁林宴会之什》[130]

苏易简的诗歌浅近易晓、闲适自得,尤其是俗语的使用特别突出,譬如:“遂使”“果得”“争教”“自一闭”“不复存”等等,使诗句甚是流畅自然。

此外,李建中(945—1013),虽不是出身翰林,但也出入集贤院,是宋初翰苑馆阁名臣,其诗在宋初又比较突出,因而,将其附于此。

李建中有集三十卷,已佚。《宋史》卷四四一有传。其诗《全宋诗》收19首,从内容上略作分类如下:

首先是记游览胜之作,大多表现诗人闲适之情,如《杭州望湖楼》:

小艇闲撑处,湖天景物微。春波无限绿,白鸟自由飞。落日孤汀远,轻烟古寺稀。时携一壶酒,恋到晚凉归。[131]

此诗是作者游杭州登望湖楼之作,首联写湖天相接,景物细微,着一“闲”字,作者的心情和盘托出。中间两联写登楼后所见之景,作者紧扣题目的“望”字,依次写了“春波”“白鸟”“落日”“孤汀”“轻烟”“古寺”,写景物非常突出:一色彩清丽,动感十足;一朦胧幽远,静谧无声,远近结合,自然和谐。尾联“恋”字,再一次流露对杭州望湖楼周围景色的留恋。全诗意境优美,心情闲适,写景独到,语言清丽,应是宋初白体诗中写景较为出色的诗篇。诸如此类的记游尚有:

杉松倒涧雪霜干,屋壁麝煤风雨寒。我亦平生有书癖,一回入寺一回看。[132]

——《题洛阳寺壁》

岩岩仙都山,肃肃黄帝宫。巨石临广泽,千仞凌高穹。肇当融结初,全得造化功。深可蟠厚壤,峭疑接冥鸿。云軿去路存,丹鼎遗迹空。抽润草心碧,敷香莲叶红。升龙扳矫矫,飞凤鸣噰噰。而我集仙署,尝比瀛洲雄。星移婺女间,凤驾析木东。到觉毛骨爽,坐如羽翼冲。万事皆氛埃,一气归鸿濛。遐哉上圣道,邈与元化同。金简奠至诚,玉书铭代工。功成解冠剑,栖息期此中。[133]

——《题仙都山》

其次为寄友赠别之作,这类诗作所抒发的情感除了惜别怀念之情外,还有及时行乐的闲适与参悟世理的散淡之情,前者如《郡斋偶书寄同院彭城学士兼简兵部同年采览》:

闲情闲忆事如空,静读《离骚》向郡中。冠剑老年伤远别,关诃夜月许相同。晚花天气孤庄雨,流水人间小阁风。行乐及时聊强饮,不须嫌作白头翁。[134]

由诗题可知这是写给“同院彭城学士”与兵部同年的诗作。诗先写自己在郡斋之中的悠闲与寂寞,“闲忆”写出对二位友人的思念,也写出自己的空漠之情。诗人读《离骚》以排解郡斋的无聊生活。颔联一句写自己为官年迈,尤为感伤离别;一句写对方,月夜之下也应该有同感吧!颈联写景奇妙,对仗工整。“晚花”对“流水”,“孤庄雨”对“小阁风”,晚花开在孤庄飘起小雨之时,诗人在小阁之中,宁静地看着雨起风行,别有番滋味。尾联似乎有点“突然”,“行乐及时聊强饮,不须嫌作白头翁”,一笔将闲愁荡尽,但毕竟是“聊”,而且现在也无法行乐及时,全诗笼罩在淡淡的别绪闲愁之中。

寄友赠别之作,比较好的还有《送张无梦归天台》:“紫殿谒宸极,赤城归旧山。气清玄鹤下,语淡白云闲。路入翠微外,岩栖瀑布间。何当一携手,相与语灵关。”[135]《怀湘南旧游寄起居刘学士》:“老情诗思关何处,浑是湘南水岸头。残白晚云归岳麓,浓香秋菊满汀州。静寻绿径煎茶寺,遍上红墙卖酒楼。西洛分台素拘检,绣衣不得等闲游。”[136]等等。

再次为次韵酬唱之作,太宗朝臣子次韵极为普遍,李建中也不例外,但现存此类诗作甚少,如参与群臣同题唱和的《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与《奉酬杨少监见寄退居遣兴之什》,与其他的同题唱和相似,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李建中的记游、赠别之作在宋初白体诗人群体之中,特色较为鲜明,不仅仅是追求平易,更多地是清逸流畅,这与诗人的艺术气质有关。

总之,太宗朝翰林学士及其著名文臣诗风学白甚多,他们凭借各自才情与个性,使宋初白体诗既有一致性又有个体差异性,一同汇入宋初白体诗的大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