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祖朝翰林学士的白体诗歌创作

太祖朝翰林学士的白体诗歌创作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祖朝南北尚未一统,诗坛创作主体主要是由五代入宋的文学旧臣,其中部分升至新朝的翰林词臣,据陈元锋先生统计,太祖朝的翰林学士有:陶穀、窦俨、王著、李昉、扈蒙、窦仪、欧阳迥、卢多逊、张澹。但我们不能因人而废文,陶穀应是五代宋初白体诗人的重要代表。全诗流畅,通俗易通,具有宋初白体诗的特点。窦仪的诗作,《全宋诗》仅收2首:厩马牵来哕哕嘶,马蹄随步蹑云梯。仕后周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北宋开宝四年,为翰林学士。

太祖朝南北尚未一统,诗坛创作主体主要是由五代入宋的文学旧臣,其中部分升至新朝的翰林词臣,据陈元锋先生统计,太祖朝的翰林学士有:陶穀、窦俨、王著、李昉、扈蒙、窦仪、欧阳迥、卢多逊、张澹。[44]除欧阳炯外,都是后汉、后周旧臣,这其中就有不少是白体诗人。

陶穀(904—971)字秀实,邠州新平(今陕西邠县)人。本姓唐,避后晋高祖石敬瑭讳而改姓陶,《宋史》卷二六九有传,称其“强记嗜学,博通经史,诸子佛老,咸所总览;多蓄法书名画,善隶书。为人俊辨宏博,然奔竞务进,见后学有文采者,必极言以誉之;闻达官有闻望者,则巧诋以排之,其多忌好名类此”。[45]可见,他在宋初是颇具争议的人物。

诗歌在宋初拥有崇高的地位,魏泰论之曰:“自五代至国初,文翰为一时之冠。”[46]《续湘山野录》也说:“国初文章,惟陶尚书穀为优。”[47]但人品在当时备受争议,如“太祖将受禅,未有禅文,翰林学士承旨陶穀在旁,出诸怀中进之,而曰:‘已成矣。’太祖由是薄其为人”。[48]《宋史》本传说他“奔竞务进”“多忌好名”“倾险巧诋,为时论所薄”等等。但我们不能因人而废文,陶穀应是五代宋初白体诗人的重要代表。

陶穀十分推崇白居易的为人与诗作,他在《龙门重修白乐天影堂记》中说:

《祭法》曰:“法施于则祀之。”《洛书》曰:“王者之瑞则图之。”世称白傅文行,比造化之功。盖后之学者若群鸟之宗凤凰,百川之朝沧海也。……予曰:彼白公服则儒士也,位则文人也,当官隶事,烈有丈夫志。只于批逆鳞,刺权幸。塞左道,履平坦。镇阳拒命也,指中人为制将,救日月之蚀,则战士心悦。武相遇盗也,责京尹讨贼,犯雷霆之怒,则奸臣股栗。杭州救旱,因农隙而积湖水;龙门通崄,出家财而凿八滩。著策数十篇,尽王佐之才;有文七十五卷,导平生之志。向使得其位而且久,行其道而不疑,以宪宗之神武,可继文皇也;元和之刑政,自同太宗也。必当华夏宅心,上东封之书;蛮夷屈膝,纳藁街之贡。岂直擒吴定蜀,平一蔡州而已哉?言粗毕,公耸身长揖而言曰:异乎昔之所闻。若此,则白公之才美,实辅相之英者,岂徒丈夫耶?子其行矣,予果得修之。予归朝未再旬,邸吏捧公书相授,具报讫事。穀素乏口才,加之性懒,蟠桃拂汉,非尺箠可量,直以与公问答,疏之如右,别刊贞石,以俟能者。[49]

只可惜其诗只存3首,难以窥其诗歌的总体风貌,实属遗憾。《全宋诗》所收3诗为:

官职有来须与做,才能用处不忧无。堪笑翰林陶学士,一生依样画葫芦。[50]

——《题玉堂壁》

重重叠幛耸云端,御殿金楼飘渺间。圣境不容凡俗到,故将飞瀑隔尘寰。[51]

——《石桥》

是个碑文念得全,聪明灵性自天然。离吴别楚三千里,入洛游梁二十年。负艺已闻喧世界,高眠长见卧云烟。相逢与我情何厚,问佛方知宿有缘。[52]

——《寄赠梦英大师》

陶穀诗作语言浅易,用意甚明。第一首前两句自负才能,后两句则对太祖的批评似有几分不满之词,相传太祖轻薄其为人,说:“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53]陶穀作此诗自嘲。第二首则是写景诗,突出御殿石桥的神秘与远离尘嚣。第三首是寄赠之作,全诗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尤其是中间两联:“离吴别楚三千里,入洛游梁二十年。负艺已闻喧世界,高眠长见卧烟云。”极为畅达。尾联交代与佛门高僧梦英大师的深厚情谊,同时流露出自己佛教慧根与习佛恨晚之情。全诗流畅,通俗易通,具有宋初白体诗的特点。

窦仪(914—966),字可象,蓟州渔阳人,窦禹钧长子。后晋天福中举进士,历任后汉、后周户部郎中、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入宋为工部尚书,判大理寺事,曾奉命主撰《建隆重定刑统》三十卷、《建隆编敕》四卷。《宋史》卷二六三有传。窦俨(919—960),窦仪之弟,后晋天福六年(941)进士,历官后汉、后周,入宋后为礼部侍郎,“所撰《周正乐》成一百二十卷,诏藏于史阁;其《通礼》未及编纂而卒。有文集七十卷”。[54]此外,还有窦侃、窦偁、窦僖,皆有科名,时称“窦氏五龙”,作诗好白体。五窦之中,“俨与仪尤为才俊,对景览古,皆形讽咏,更迭唱和至二百篇,多以道义相敦励,并著集”。[55]可惜更迭唱和的诗作亡佚殆尽。窦仪的诗作,《全宋诗》仅收2首:

厩马牵来哕哕嘶,马蹄随步蹑云梯。新街锦帐达三字,旧制星垣放五题。视草健毫从席选,受降恩诏待公批。仙才已在神仙地,逢见刘晨为指迷。[56]

——《贺李昉》

多少樊笼不敢开,强拘物性要相倍。何时得似邠州守,德政临民鹤自来。[57]

——《过邠州留题》

窦俨的诗作散佚殆尽,《全宋诗》仅收《北海题诸宫》一首:“纪南南望水城宽,水色天光混一般。大抵江乡足诗景,咏吟如把画图看。”[58]诗风平白如话,具有白体诗疏浅的特点。

王著(928—969),字成象,单州单父人,为人豁达通脱,幼能属文,后汉乾祐举进士第。仕后周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入宋为中书舍人、知制诰,乾德三年(965)拜翰林学士。开宝二年冬暴卒,时年42,《宋史》卷二六九有传。

王著诗歌《全宋诗》收《吟赠梦英大师》一首,诗为:“到处闻人乞篆踪,学来年久有深功。墨池阔类湘江水,笔冢高齐太花峰。金锡罢飞新解虎,铁盂收掌旧降龙。知师吟恋烟村景,不肯回头望九重。”[59]全诗用浅切的语言刻画梦英大师非凡的篆刻技艺与不念荣华的节操,诗意畅达,有白体之风。

卢多逊(934—985),怀州河内人,显德初举进士。北宋开宝四年(971),为翰林学士。太平兴国初,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任兵部尚书。但其为人奸险,后被太子太傅王溥等74人奏请革职严惩。对此,《宋史·卢多逊传》记载道:“谨案兵部尚书卢多逊,身处宰司,心怀顾望,密遣堂吏,交结亲王,通达语言,咒咀君父,大逆不道,干纪乱常,上负国恩,下亏臣节,宜膏斧钺,以正刑章。”[60]后将其长贬崖州,最终死于贬所。

卢多逊好任数,有谋略,《儒林公议》说他是“权谋之士也。太祖尝患耶律氏据幽蓟,未有策以下之。多逊进说,愿权都镇州,经画攻取,俟恢复汉土则还跸于汴。闻者异之”。[61]他在太祖朝也深受知遇。其诗作,《全宋诗》收3首(实为2首),现录于下:

太液池边看月时,好风吹动万年枝。谁家玉匣新开镜,露出清光些子儿。[62]

——《新月应制》

军门半掩槐花宅,每过犹闻哭临声。渐穷老仆慵看马,着惨佳人懒按筝。诗侣酒徒消散尽,一场春梦越王城。[63]

——卢延逊(应为卢延让)《哀挽歌》

珠崖风景水南村,山下人家林下门。鹦鹉巢时椰结子,鹧鸪啼处竹生孙。渔盐家给无虚市,禾黍年登有酒尊。远客杖藜来往熟,却疑身世在桃源。[64]

——《南水村》

第一首是应制之作,应制即“凡被命有所述作则谓之应制”,[65]应制诗也可称为应诏诗,即所谓:“上言之为制,下承之为诏。”[66]对这首应制诗,《后山诗话》记载道:“太祖夜幸后池,对新月置酒,问:‘当直学士为谁?’曰:‘卢多逊。’召使赋诗。请韵,曰:‘些子儿。’其诗云:‘太液池边看月时,好风吹动万年枝。谁家玉匣开新镜,露出清光些子儿。’太祖大喜,尽以坐间饮食器赐之。”[67]此诗整篇通俗浅显。

第二首存在争议,《全宋诗》将其收入,理由是此诗见于《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二六,而《全唐诗》卷七一五又将此诗收在卢延让名下,诗题为《哭李郢端公》。笔者赞成后者,理由如下:

首先,《诗话总龟·伤悼门》卷四三收是诗,其文为:“卢延逊《哭李郢端公诗》曰:‘军门半掩槐花宅,每过犹闻哭临声。北固暴亡兼在路,东都权葬未归茔。渐穷老仆慵看马,着惨佳人暗理筝。诗侣酒徒消散尽,一场春梦越王城。”[68]卢延逊与卢延让实为同一人,对此,《唐才子传校笺》卷一〇对“延让,字子善,范阳人也”,校笺道:“卢延让,两《唐书》、两《五代史》具无传。延让或作延逊,系宋人避讳改。”[69]

阮阅大致生活年代为北宋末至南宋初。其作品《郴江百咏》自序中说:“宣和甲辰二月中和日,舒城阮阅序。”[70]宣和甲辰即北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而《锦绣万花谷》的作者,《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提要》说:“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题淳熙十五年十月一日,盖宋孝宗时人。”[71]淳熙十五年为南宋孝宗年号,即1188年。阮阅生活时代在前则毫无疑问,阮阅认为此诗作者为卢延逊(卢延让),而非卢多逊,为何选择后人编定的诗选而抛弃年代靠前的见解呢?

其次,《锦绣万花谷》中所收的诗为节录,而《鉴诫录》与《诗话总龟》收诗则相当完整。《锦绣万花谷》收的诗题为《哀挽歌》,后蜀孙光宪《鉴诫录》卷八:“卢延让有诗《哭李郢端公终越州从事》,至今吟者无不怆然。……卢公诗曰:‘车门半掩槐花宅,每过犹闻哭临声。北固暴亡兼在路,东京孰作未归茔。渐穷老仆慵看马,著惨佳人暗理笙。诗侣酒徒销散尽,一场春梦越州城。’”[72]《全唐诗》卷七一五诗题与诗文与《诗话总龟》一致。《全宋诗》编选时应选相对完整的诗作为宜。

再次,李郢端公,唐宣宗大中十年(856)进士,有诗一卷,晁公武记载道:“《李郢端公诗》一卷。唐,李郢,楚望也。大中十年进士,诗调清丽。居余杭,疏于驰竞,为藩镇从事,兼侍御史。”[73]《唐才子传》卷七:“(卢)延让,字子善,范阳人也。有卓绝之才。光化三年(900)裴格榜进士。”[74]这与卢延让的生活时代一致。

第三首是卢多逊写于贬所,李君明先生认为题目应为《水南村》,全诗语言极为通俗,写出水南村的南国风物与淳朴人情。此外,《水南村》尚有其二:“一簇晴岚接海霞,水南风景最堪夸。上篱薯蓣春添蔓,绕屋槟榔夏放花。狞犬入山多豕鹿,小舟横港足鱼虾。谁知绝岛穷荒地,犹有幽人学士家。”[75]全诗音韵和谐,语言流丽清新,虽遭贬谪,处境险恶,但其心境依然闲适乐观,并饶有情趣的体味田园风光,创作手法与创作心境都具有白体的特点。

概言之,太祖朝身居清贵显要的翰林学士都由五代而来,不少年已逾中年,创作热情不足,自身由五代而来的依附与因循的人格特征明显,加上太祖重道德轻文学的倾向,使得太祖朝的词臣创作总体成就不高,是五代的延续,也是太宗朝白体诗兴盛的前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