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语·八佾篇》第二十一章记载:鲁哀公问孔子的学生宰我,做土地神牌位,用哪种木料。孔子听了这话责备宰我说:“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追究了。”东汉包咸《论语章句》注:“事既往,不可复追咎也。”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引申之,凡有过责于人,亦曰咎。”一次,有个互乡的孩子来见孔子,孔子竟然接见了他,这使得孔子的弟子们都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大惑不解。

孔子晚年不再到处周游,回到鲁国。那时,是鲁哀公在位。鲁哀公对孔子尊重信任,常就一些政事、礼制问题咨询孔子师徒。《论语·八佾篇》第二十一章记载: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宰我,即宰予,是孔子的学生。

鲁哀公问孔子的学生宰我,做土地神牌位,用哪种木料。宰我回答说:“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周代的意思是使百姓战战栗栗。”

孔子听了这话责备宰我说:“已经做了的事就不要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追究了。”

咎:追究,责备。孔子主张对别人犯过错误采取的宽容态度。东汉包咸《论语章句》注:“事既往,不可复追咎也。”“咎”有错误、罪责含义。东汉郑玄笺云:“咎,犹罪过也。”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引申之,凡有过责于人,亦曰咎。”

《论语·述而篇》第二十九章记载这样一则孔子的故事:有一个“互乡”这么个地方,风气很不好,人们交互为恶,生活在那里的人,一般很难和他们打交道。一次,有个互乡的孩子来见孔子,孔子竟然接见了他,这使得孔子的弟子们都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大惑不解。面对学生们的疑惑,孔子谆谆教诲,对待别人,要“不保其往”。要看到他们的进步,不要死死盯住他们过去的错误,否则就失去了宽厚待人的大度。

“不保其往”也就是既往不咎。孔子与互乡童子的交往,可视为他既往不咎主张的注解。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这三句话,后人使用较多的是“既往不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