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千年来之学者“学而不思”

二千年来之学者“学而不思”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吾国二千年来之学者,皆可谓之学而不思。所以,毛泽东在看到泡尔生的这段思想文字时,很有同感,指出“吾国二千年来之学者,皆可谓之学而不思”,学而不思就要受欺骗,东西方同样如此。纵向两千年,横向现实学界,学者的弊端就是学而不思。毛泽东所指出的我国古代和现今学者“学而不思”的现象,这可以说是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史、文明史的切中要害的评论。

青年毛泽东于1917年下半年至1918年上半年,在湖南长沙“一师”学习期间,读德国哲学家、伦理学家泡尔生《伦理学原理》一书。泡尔生在该书“序论”部分写道:

“实往昔学而不思之学派,及有信仰而无诘难之教会,所激而成之,是为开放时代之特征。昔之开放时代,尚已,而今乃复见。”

毛泽东读至此,提笔批注:

吾国二千年来之学者,皆可谓之学而不思。此吾国今时之现象。(《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134页)

“学而不思”一语,出自《论语·为政篇》第十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通“惘”,迷惘,引申为受欺骗的意思。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这里指疑惑。作“疲殆”解,也较勉强。

《论语》这一章是孔子讨论学与思的关系。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惘;只思考而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

孔子主张学与思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认为学习时若不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就会茫然无所得;反之,思维活动若不以学习为基础,就只会空想而徒耗精力,最终仍然没收获。

提倡学思结合。东汉末期徐幹《中论·治学》篇引孔子语:“孔子曰:弗学,何以行? 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以为人师矣。”《论语》中也还有一些章谈到学与思的两个方面。《论语·子张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和后世儒学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与思二者不可偏废,都是孔子这一思想的体现与发展。学与思,孔子更重视“学”的作用:“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篇》)

对于孔子学与思的辩证思想,青年毛泽东是赞赏的。并以此为尺度评判东西方学术之是非。泡尔生在文章中论述往昔“学而不思之学派”、“有信仰而无诘难之教会”“为开放时代之特征”。也就是说,过去的信仰是盲目的信仰,无论是理论家,还是宗教家,都没有认真地去思考理论的真理性。特别是西方的中世纪,理论家的核心命题是论证上帝存在的真实性,民众也就盲目地跟着信仰。所以,毛泽东在看到泡尔生的这段思想文字时,很有同感,指出“吾国二千年来之学者,皆可谓之学而不思”,学而不思就要受欺骗,东西方同样如此。毛泽东还联想到现实,指出学而不思也是中国“今时之现象”。纵向两千年,横向现实学界,学者的弊端就是学而不思。也就是说学界陈陈相因,一潭死水,毫无生气。此时,在毛泽东视域里,学而不思已不是一般的学习方法,还是评判世界学术发达程度的根本标志。

人类思考是一种理性的劳动。学而不思,死啃书本,书本知识也不会真正为我们所吸收,而实际上是茫无所得。其结果不是故步自封,掉进迂夫子教条主义的泥坑,就是变成死于句下,思想迷茫的书呆子。毛泽东所指出的我国古代和现今学者“学而不思”的现象,这可以说是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思想史、文明史的切中要害的评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