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令行禁止的程度

令行禁止的程度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韩非子·八经》篇曰:“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管仲的“令则行,禁则止”是“政之所期”;韩非的“令行禁止”是“执柄处势”。纪律方面,提高到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程度,消灭自由和散漫的现象。正是在这里,毛泽东继承了管仲以来“令行禁止”政风军纪。在具体历史背景下,管仲的“令行禁止”表现在政令方面,毛泽东的“令行禁止”表现在军令方面。

成语“令行禁止”出自《管子·立政》篇:

“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意为: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国家法令和风俗影响到的地方,如同身体各器官听从心脏指挥那样,这是临政期望达到的效果。

《韩非子·八经》篇曰:“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把《管子》“令则行,禁则止”浓缩为成语“令行禁止”。

管仲和韩非,都强调权力控制。管仲的“令则行,禁则止”是“政之所期”;韩非的“令行禁止”是“执柄处势”。

“令行禁止”意指命令许做的马上执行,不许做的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的《向运动战发展》一节中说:

由执行游击战的游击部队化为执行运动战的正规部队,须具备数量扩大和质量提高两个条件。前者除直接动员人民加入部队外,可采取集中小部队的办法,后者则依靠战争中的锻炼和提高武器的质量。……

提高质量,须在政治、组织、装备、技术、战术、纪律等各方面有所改进,逐渐地仿照正规军的规模,减少游击队的作风。……纪律方面,提高到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程度,消灭自由和散漫的现象。所有这些方面的完成,需要一个长的努力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然而必须向这个方向发展。只有这样,一个游击战争根据地上面的主力兵团才能造成,更有效力地打击敌人的运动战方式才能出现。这种目的,在有正规军派遣支队或派遣干部的地方,是能够比较顺利地达到的。因此,一切正规军均有扶助游击队向着正规部队发展的责任。(《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二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59—261页)

抗日战争中,因执行游击作战任务所组织起来的“游击部队”,与执行运动作战而组织起来的“正规部队”,在建设质量上有程度的差别。为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游击部队”要转化为“正规部队”,以便“向运动战发展”。这不仅是数量的扩大,而且是质量的提高。质量的提高包括“政治、组织、装备、技术、战术、纪律等各方面”。长期的各行其是的游击作战,形成了山头主义、分散主义和自由主义等不良风气。只有在纪律方面克服自由散漫的“游击作风”,才能使游击部队“提高到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程度”。

正是在这里,毛泽东继承了管仲以来“令行禁止”政风军纪。在具体历史背景下,管仲的“令行禁止”表现在政令方面,毛泽东的“令行禁止”表现在军令方面。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用这一成语,要求在军队官兵中都要有严明的纪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