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①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①

时间:2022-0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清活动,并加入同盟会。1907年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注释]①此诗约作于光绪三十一年夏历十二月,秋瑾第二次由日本归国 ,坐船经过黄海,有日本友人向她索要诗篇,她因见到日俄战争地图,想起去年在中国东北发生的日俄战争,心有所感,写了这首诗。此诗作于黄海舟中,感情激越奔放,语言雄健明快。颔联点出观图之事,引发对日俄横行东北的极大愤恨。

秋瑾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诗人简介]秋瑾(1875-1907),女,原名闺瑾,字璿卿,又字竞雄,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出生于福建厦门。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清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1907年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后人辑有《秋瑾集》传世。

[注释]①此诗约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夏历十二月,秋瑾第二次由日本归国 (另说六月秋瑾第二次赴日途中),坐船经过黄海,有日本友人向她索要诗篇,她因见到日俄战争地图,想起去年在中国东北发生的日俄战争,心有所感,写了这首诗。②画图—地图,此处引申为祖国的壮丽山河。③劫灰—本指劫火的余灰,出自佛典《高僧传》,西域胡僧竺法兰对汉武帝解释从昆明池掘出之黑灰的来历:“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后因以比喻战乱,或大火毁坏后的残迹、灰烬。④拚(pàn)将—舍弃(将,语助词)。十万—泛言极多。

赏 析

本诗为七言律诗,押灰韵,韵脚为“来”“雷”“灰”“才”“回”。

此诗为秋瑾作品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全篇情辞激越,读之令人动容。

此诗作于黄海舟中,感情激越奔放,语言雄健明快。首联大气磅礴,展现出意气风发的诗人主体形象。颔联点出观图之事,引发对日俄横行东北的极大愤恨。后四句由忧国而思济世,表达愿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志向。诗的语言朴素自然,直抒胸臆,不假雕饰,通过对“忍看”“拚将”“须把”等词语的运用,将悲愤而激昂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劲健有力。豪气喷薄而出,丝毫不见女儿态,却有丈夫气概。(参考潘国琪、叶君远、邓安生等人的赏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