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后赤壁赋(苏轼)

后赤壁赋(苏轼)

时间:2022-0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这篇赋是继《前赤壁赋》后三个月,苏轼第二次游赤壁时所作。此时已由一片秋色转换为初冬景象。文章的基调比前赋显得低沉、消极。但是全文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堪称优美的散文诗。文章铺叙有致,有真实,有梦幻,有层次,有情致,写鹤以寄意,托梦以寓怀,匠心独具。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1〕。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2〕。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3〕,踞虎豹,登虬龙〔4〕,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5〕。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6〕,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7〕。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8〕,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9〕,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释】

〔1〕雪堂:苏轼住所。临皋:亭名。坂:斜坡。

〔2〕松江:即今吴淞江,流经江苏南部和上海市。

〔3〕巉岩:险峻的山岩。蒙茸:丛生的野草。

〔4〕虎豹:高大的山石。虬:小龙,这里用以形容弯曲的树木。

〔5〕冯夷:传说中的水神名,即河伯。

〔6〕划然:象声词,形容长啸声。

〔7〕凛乎:恐惧的样子。

〔8〕玄裳缟衣:黑裙白衣,形容鹤身白,尾黑。戛然:尖声高叫。

〔9〕畴:语助词。

美文共赏

这篇赋是继《前赤壁赋》后三个月,苏轼第二次游赤壁时所作。此时已由一片秋色转换为初冬景象。文章的基调比前赋显得低沉、消极。但是全文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堪称优美的散文诗。“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天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奇异惊险的景物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结尾忽梦道士化鹤,更显得迷离恍惚,处处流露出作者想要摆脱现实而又挥之不去的苦闷情绪。文章铺叙有致,有真实,有梦幻,有层次,有情致,写鹤以寄意,托梦以寓怀,匠心独具。

本篇名句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才相隔多少日子,江山的面貌改变太大了,再也认不出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