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益州画像记(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苏洵)

时间:2022-0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西人聚观,于巷于涂。西人相告,无敢逸荒。〔1〕张益州:指张方平,曾以吏部侍郎知益州。本文是苏洵对张方平治理益州政绩的追述。文章极力赞扬了张方平在混乱的局面中,沉着冷静,以仁爱待人,恰当地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动乱,成功地缓和了动荡的局势。同时也抒写了益州人民对张方平的怀念之情,使一个封建社会的循吏形象跃然纸上。本文是苏洵杂记体,记叙文的代表作。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方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足,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欹,未坠于地〔2〕。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以生〔3〕,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4〕,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小大、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公南京人〔5〕,为人慷慨有大节,以度量雄天下。天下有大事,公可属。系之以诗曰:

天子在祚〔6〕,岁在甲午。西人传言,有寇在垣。庭有武臣,谋夫如云。天子曰嘻,命我张公。公来自东,旗纛舒舒。西人聚观,于巷于涂。谓公暨暨〔7〕,公来于于。公谓西人:“安尔室家,无敢或讹。讹言不祥,往即尔常。春尔条桑,秋尔涤场。”西人稽首,公我父兄。公在西囿,草木骈骈〔8〕。公宴其僚,伐鼓渊渊。西人来观,祝公万年。有女娟娟,闺闼闲闲。有童哇哇,亦既能言。昔公未来,期汝弃捐。禾麻芃芃〔9〕,仓庾崇崇。嗟我妇子,乐此岁丰。公在朝廷,天子股肱。天子曰归,公敢不承?作堂严严,有庑有庭。公像在中,朝服冠缨。西人相告,无敢逸荒。公归京师,公像在堂。

【注释】

〔1〕张益州:指张方平(1007—1092),曾以吏部侍郎知益州。他善理财,两任三司使,主持中央财政,有人将其列入中国古代“十大理财家”。此事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62年)。

〔2〕欹:倾斜。

〔3〕繄:惟,是。

〔4〕重足:叠足而立,恐惧不敢前进。屏息:不敢出大气。砧:古代腰斩时用的垫板。

〔5〕南京:今河南商丘市,因赵匡胤称帝之前曾在那里做节度使。

〔6〕祚:皇位。

〔7〕暨暨:果敢坚决的样子。于于:行动舒缓自得的样子。

〔8〕骈骈:繁茂的样子。

〔9〕芃芃:茂密繁盛的样子。

美文共赏

本文是苏洵对张方平治理益州政绩的追述。文章极力赞扬了张方平在混乱的局面中,沉着冷静,以仁爱待人,恰当地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动乱,成功地缓和了动荡的局势。同时也抒写了益州人民对张方平的怀念之情,使一个封建社会的循吏形象跃然纸上。

文章前一部分叙事,文辞简洁,着力渲染环境气氛来突出张方平的治绩;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在对话中巧设问答,点明画像的由来及其用意;后一部分又用四言诗为他高唱颂歌。

全文叙事简明,用笔刚健;议论一问一答,深入具体;颂辞华贵典雅。三者有机结合,构成了这篇庄重堂皇的歌颂文章。本文是苏洵杂记体,记叙文的代表作。

本篇名句

“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

祸乱未生,治理不难;祸乱已生,治理也易。有乱才萌,无乱之形,这是将乱,最伤脑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