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代出自蓟北门行

代出自蓟北门行

时间:2022-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朔方—汉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西北部及后套地区。⑤飞梁—高架的桥梁象凌空飞起。⑧国殇—为国战死的人。开篇四句写边境紧急,匈奴入侵的消息迅速传到京城。朝廷立即调兵援助边塞。天子震怒,派出使者到边塞督战。尽管不免身死战场,为国牺牲成为光荣的烈士。全诗音节紧促,气势凌厉,笔力刚健,充分体现了诗人渴望为国效力的慷慨之情,是南北朝时期边塞诗中的名篇,对唐代边塞诗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鲍照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诗人简介]鲍照(414-466),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人。出身贫寒,少有文才,元嘉十六年(439),以诗谒见临川王刘义庆,任为临川国侍郎,后任中书舍人、秣陵令、临海王刘子顼参军等职,世称鲍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后人将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注释]①羽檄(xí)—古代的紧急军事公文。边亭—边境上的亭堠,驻兵伺候敌寇的建筑。②广武—县名,今山西省代县西。朔方—汉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西北部及后套地区。③筋竿—即弓箭。④使者遥相望—路上侍者不绝,遥遥相望,意指军情紧急。⑤飞梁—高架的桥梁象凌空飞起。雁行—排列整齐而有次序,像大雁的行列一样。缘—沿着。鱼贯—像游鱼一样先后接续。飞梁—凌空飞架的桥梁。这二句写队伍在途中前进。⑥箫鼓流汉思—军乐流露出思念汉朝的情绪。⑦角弓—用兽角装饰的弓。⑧国殇—为国战死的人。

赏 析

本篇在《乐府诗集》中属“杂曲歌辞”,写将士誓死卫国的豪情壮志。

全诗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边塞战事突起,朝廷紧急御敌。开篇四句写边境紧急,匈奴入侵的消息迅速传到京城。朝廷立即调兵援助边塞。次四句写形势严峻,敌军弓箭锐利,且训练有素,兵临城下,准备进攻。天子震怒,派出使者到边塞督战。两军对垒,剑拔弩张,战争难以避免。

第二层写边塞的苦寒,战斗的艰苦。我军跋山涉水快速向边关挺进,而这时,旌旗和铠甲都已蒙上北地的寒霜,军队演奏的乐曲也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行军过程无比艰苦。狂风突起,四处飞沙走石,战马因为严寒蜷缩着身子,马毛竖起,就像刺猬的刺那样坚硬,角弓也无法拉开。边塞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出将士们英勇抗敌的气概。

第三层写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决心。只有在危险的时候,才可以看出臣子的节操;只有在战乱的时候,才能看出将士的忠良。战士们为回报君主之恩,都不顾自己的性命安危,奋力拼杀。尽管不免身死战场,为国牺牲成为光荣的烈士。这四句是赴边将士忠君报国的慷慨誓言,继承了屈原《国殇》的爱国主义传统。

全诗音节紧促,气势凌厉,笔力刚健,充分体现了诗人渴望为国效力的慷慨之情,是南北朝时期边塞诗中的名篇,对唐代边塞诗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