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①。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②。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③。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④。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⑤。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⑥。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⑦。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⑧。
[诗人简介]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壮丽,曾用一年时间写成《齐都赋》(全文已佚,若干佚文散见《水经注》及《太平御览》)。泰始八年(272),因其妹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曾任秘书郎。元康(291-299)年间,左思参与当时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并为贾谧讲《汉书》。元康末年,贾谧被诛,左思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他辞疾不就。太安二年(303),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注释]①“弱冠” 二句—二十岁博览群书,才能卓越,擅长写文章。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柔翰—毛笔。卓荦(luò)—才能卓越。②“著论”二句—写论文以《过秦论》为准则,作赋以《子虚赋》为典范。过秦—贾谊的《过秦论》。子虚—司马相如的《子虚赋》。③“边城”二句—边疆苦于战事,加急的军书飞送到首都。鸣镝—响箭,古时发射它作为战斗的信号。羽檄—插上羽毛的文书,以示紧急。④“虽非”二句—我虽不是戴甲胄的武夫,可早就读熟过兵书。 畴昔—往时。穰苴—春秋时齐国人,姓田氏,官大司马,善治军。齐威王整理古司马兵法,把穰苴的兵法附在书中,称为《司马穰苴兵法》。这里以“穰苴”二字作《司马穰苴兵法》的简称,用来代表兵书。⑤“长啸”二句—长啸一声以激起清风,没把东吴放在眼里。⑥“铅刀”二句—铅刀是否锋利还需要一试,我做梦都想实现宏图。骋—施展。⑦“左眄”二句—左边一看就征服东吴,右边一顾就平定西羌。眄(miǎn)—看。澄—清。江湘—长江,此处代指东吴。羌胡—即少数民族的羌族,在甘肃、青海一带。⑧“功成”二句—功成回来不受爵封赏,而愿意归隐田庐。田庐—家园。长揖—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这里表示告别。
赏 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以及对报效国家的渴望。
全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八句写自己的才华。诗人20岁就博览群书,擅长作文,而且熟读兵法,精通军事。边境发生战事,诗人迫切地想要奔赴战场,为国效力。后八句表明自己的志向。诗人志向远大,做梦也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去平定东南的东吴和西北的羌胡。他想要的并不是功名,而是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功成之后,他将不恋富贵,不受封赏,归隐田园。诗歌意气超迈,情感昂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