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和诗当和意

和诗当和意

时间:2022-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非若今人为次韵所局也①。观《文选》所编何劭、张华、卢谌、刘琨、二陆、三谢诸人赠答,可知已。唐人尤多,不可具载。这种诗体是元稹和白居易相互唱和的时候所创作的,在宋朝时十分盛行。古人相互对和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回答它的来意,并不像现在的人被原诗的用韵次序所局限。唐朝诗人的例子特别多,就不逐一记载了。暂时选取杜甫诗集中的几篇,大略地记录在这里吧。

【原文】

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非若今人为次韵所局也。观《文选》所编何劭、张华、卢谌、刘琨、二陆、三谢诸人赠答,可知已。唐人尤多,不可具载。姑取杜集数篇,略纪于此。高适寄杜公云:“愧尔东西南北人。”杜则云:“东西南北更堪论。”高又有诗云:“草《玄》今已毕,此外更何言?”则云:“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严武寄杜云:“兴发会能驰骏马,终须重到使君滩。”杜则云:“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迳欲教锄。”杜公寄严诗云:“何路出巴山,重岩细菊斑,遥知簇鞍马,回首白云间。”严答云:“卧向巴山落月时”,“篱外黄花菊对谁,跂马望君非一度。”杜送韦迢云:“洞庭无过雁,书疏莫相忘。”迢云:“相忆无南雁,何时有报章?”杜又云:“虽无南去雁,看取北来鱼。”郭受寄杜云:“春兴不知凡几首?”杜答云:“药里关心诗总废。”皆如钟磐在算簴,叩之则应,往来反复,于是乎有余味矣。

【注释】

①次韵:和别人的诗,韵脚和用韵的次序,要与原诗相同。这种诗体是元稹和白居易相互唱和的时候所创作的,在宋朝时十分盛行。②报章:报纸。③算簴(jù):古时挂钟磬的架子上的立柱。

【译文】

古人相互对和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回答它的来意,并不像现在的人被原诗的用韵次序所局限。察看《文选》中所编辑的何劭、张华、卢谌、刘琨、二陆(指陆机,兄东)、三谢(指南朝的谢灵运、谢惠连、谢眺)等人的赠答诗,就能够了解这一点。唐朝诗人的例子特别多,就不逐一记载了。暂时选取杜甫诗集中的几篇,大略地记录在这里吧。高适寄给杜甫的诗说:‘愧尔东西南北人。”杜则说:“东西南北更堪论。”高适又写诗说:“草《玄》今已毕,此外更何言?”杜甫则说:“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严武寄给杜甫的诗说:“兴发会能驰骏马,终须重到使君滩。”杜甫回答说:“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杜甫寄给严武的诗说:“何路出巴山”,“重岸细菊班,遥知簇鞍马,回首白云间。”严武回答说:“卧向巴山落月时”,“篱外黄花菊对谁,跂马望君非一度。”杜甫赠给韦迢的诗说:“洞庭无过雁,书疏莫相忘。”韦迢的答诗说:“相忆无南雁,何时有报章?”杜甫又说:“虽无南去雁,看取北来鱼。”郭受寄给杜甫的诗说:“春兴不知凡几首?”杜答说:“药裹关心诗总废。”这些诗都像是立柱上的钟磬,敲了就会有回声,来回几次,因此余味无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