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兴”是一种古老的歌唱形式

“兴”是一种古老的歌唱形式

时间:2022-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即古代诗歌里的“兴”,见于《诗经》作品的各部分。据此可知,《诗经》的“兴”起源于上古的一种歌唱形式,同时也是一种诗体,它可以说是上古诗歌的一个重要起源。对于“兴”的主题的古老来源,当代的《诗经》研究者已经做过卓有成效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63]。但本文关注的焦点是《诗经》时代由“兴辞”的运用所形成的风、雅诗篇的创作方法。由此可知,《诗》三百篇对兴辞使用,源自一种古老的诗歌传统。

一、“兴”是一种古老的歌唱形式

“兴”字见于甲骨文和铜器铭文,甲骨文字形作“img9”,金文作“img10”。商承祚和郭沫若都认为兴字字形为四手合托一物之象,因“兴”字在铭文中又从口,因而得出结论说:兴是群众合力举物旋游时所发出的声音[60]。陈世骧据此语源学的结论,联系《诗经》中兴辞的回环往复的形式和抒情的气氛,又结合欧洲中世纪歌谣中的类似现象,对兴的本义作了精彩的分析:

“兴”乃是初民合群举物旋转时所发出的声音……“兴”的呼喊于是在初民的群舞里产生,起初这呼喊可能都发乎欢情,合群的劳作渐化为联系的游乐,也可能都因为古老节庆场合里人们因肢体结合感受到一种愉悦才发出“兴”的呼喊。无论如何,快活的劳动或节庆的游戏是产生这种呼喊的原动力,这种呼喊带有节奏的因素,而且变化无穷,可以说是初民合群歌乐的基础。……领唱者……回溯歌曲的题旨,流露出有节奏感有表情的章句,这些章句构成主题,如此以发起一首歌诗,同时决定此一歌诗音乐方面乃至于情调方面的特殊型态。此即古代诗歌里的“兴”,见于《诗经》作品的各部分。[61]

陈氏以为兴是劳动或节庆中表现情绪的一种方式,是有节奏、有形式、有题旨的章句。其结论是很有启发性的。“兴”在《周礼》当中屡屡单见,为太师所掌握的“兴、道、讽、诵、言、语”六种“乐语”之首。结合语境综合考察《周礼》中的“兴”的用法,可以看出兴指的是音乐伴奏下的一种朗诵形式,有时用于一般场合,有时则在祭祀仪式,带有祭祀的情调和仪式的特征[62]。据此可知,《诗经》的“兴”起源于上古的一种歌唱形式,同时也是一种诗体,它可以说是上古诗歌的一个重要起源。《诗经》中的“兴”的形式和主题都是历史演变的结果,并非周朝文明征象所能完全涵盖。对于“兴”的主题的古老来源,当代的《诗经》研究者已经做过卓有成效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63]。但本文关注的焦点是《诗经》时代由“兴辞”的运用所形成的风、雅诗篇的创作方法。

从《诗经》批评传统的形成角度看,“兴”这一术语的引入,也有其深远的理论背景。《诗序》所谓“六义”,《周礼·大师》称“六诗”,且其次序为“风、赋、比、兴、雅、颂”,同书《瞽矇》又有所谓“六诗之歌”的称法[64]。这说明风、赋、比、兴、雅、颂在《诗序》及《毛传》批评体系形成之前,自有其较为久远的来源和含义。《毛传》说《诗》,单独标兴,将一种原始的运用于宗教祭祀和其他场合的言语活动、言语技巧转化为诗歌评价的范畴,也就是说,《诗》中标兴,既是对《诗》篇客观存在的表现方式的有意揭示,同时也是对之前“兴”的范畴的继承。由此可知,《诗》三百篇对兴辞使用,源自一种古老的诗歌传统。

对兴的本义的追溯,和对《毛传》“标兴”的理论依据的揭示,可以看出《诗经》风、雅诗篇中的兴辞来源于《诗经》之前的文化传统,而且从“兴”的运用来说,它也不仅仅局限于诗歌,也用于散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