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时间:2022-0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济以“寄托”言词,推衍阐发张惠言论词之旨。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宋四家词选》出,常州词派家法始得以确立。《介存斋论词杂著》凡一卷31则,除间有引及他人论词之语外,多为自己心得之语。《词辨》有道光二十七年刊本、光绪间重刊本、《续修四库全书》本,《介存斋论词杂著》皆置于卷首。《词话丛编》即由此录出,并附以周济作于嘉庆十七年的《词辨自序》和潘曾玮作于道光二十七年的《词辨序》。

22.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作者小传】

周济(1781—1839),字保绪、介存,号未斋、止庵。江苏荆溪(今宜兴)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官淮安府学教授。读书期致实用,与同郡李兆洛、泾县包世臣以经学相切磋。吴中为学有裨世用者,首推包世臣与周济。以史学名家。周济擅书画,以峻、涩、中实论书之秘。论诗则称陶、杜,而痛抵谢康乐,于近人则以顾炎武为少陵后一人。谭献《复堂日记》壬申将周济与张惠言、龚自珍、蒋春霖、项鸿祚、蒋敦复、许宗衡诸人并称为清词“后七家”。周济以“寄托”言词,推衍阐发张惠言论词之旨。张惠言《词选》开常州词派之端绪,然明而未融,亦未能示人以学词途径。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宋四家词选》出,常州词派家法始得以确立。其自作词,“隐其志意,专于比兴,以寄其不欲明言之旨,故依喻深至,温良可风”[120]。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一云其《存审轩词》“是真得意内言外之旨……凡此于南唐北宋神似,而非形似……缠绵婉约中,得深厚之致”。似赞之过甚,而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讥其词“浅薄”则又贬之过低,吴梅所云则较公允:“止庵自作诸词,亦有寄旨,惟能入而不能出耳。如《夜飞鹊》之‘海棠’、《金明池》之‘荷花’,虽各有寓意,而词涉隐晦,如索枯谜,亦是一蔽。”[121]著有《晋略》八十卷、《味隽斋词》一卷、《存审轩词》、《词辨》、《宋四家词选》等。生平见《清史稿》卷四八六、《清代朴学大师列传》卷十四、《道光续纂宜荆县志》卷七、《续碑集》卷七七等。

【成书时间】

嘉庆十七年(1812),周济客授吴淞,编成《词辨》十卷,“一卷起飞卿为正,二卷起南唐后主为变,名篇之稍有疵累者为三、四卷,平妥清通才及格调者为五、六卷,大体纰缪、精彩间出为七八卷,本事词话为九卷,庸选恶札迷误后生、大声疾呼以昭炯戒为十卷”[122]。后不戒于水,只余前二卷。其选词间有使人不能信服者,王国维《人间词话》谓其将李煜置于温、韦之下为“颠倒黑白”。对其正变之分,陈匪石《声执》卷上亦批评云:

周济且准诸风雅,分为正变,则就表著于外者言之,而仍只舒敛之别尔。苏、辛集中,固有被称为摧刚为柔者。即观龙川,何尝无和婉之作。玉田何尝无悲壮之音。忠爱缠绵,同源异委。沉郁顿挫,殊途同归。谭献曰:“周氏所谓变,亦吾所谓正。”此言得之。

然瑕不掩玉,朱祖谋《忆江南》(题周保绪词集)云:“金针度,《词辨》止庵精。截断众流穷正变,一灯乐苑此长明。推演四家评。”其以古文家阴柔阳刚之说,托体风骚,取义比兴,推阐张惠言之说,从而使常州词派理论趋于完善。

《介存斋论词杂著》为附刻于《词辨》卷首的词话,凡一卷31则。可知其成书于嘉庆十七年(1812)。

【内容述略】

《介存斋论词杂著》凡一卷31则,除间有引及他人论词之语外,多为自己心得之语。词话1—4则为总论,5—7则论学词之法,余皆品评词家之优劣。

周济论词旨,以“词史说”为最著,其言曰:

感慨所寄,不过盛衰:或绸缪未雨,或太息厝薪,或己溺己饥,或独清独醒,随其人之性情、学问、境地,莫不有由衷之言。见事多,识理透,可为后人论世之资。诗有史,词亦有史,庶乎自树一帜矣。若乃离别怀思,感士不遇,陈陈相因,唾渖互拾,便思高揖温、韦,不亦耻乎。

周济所云,突破张惠言离怀别思、感士不遇之微言大义,主张词应反映关乎国家盛衰、民生疾苦等社会现实的大题材,要知人论世,有史的作用。词体至此,立意之高与诗无异矣,再亦未可以诗余小技视之。而所谓“随其人之性情、学问、境地”,所谓“见事多,识理透”,又与清中期诗坛之“性灵说”、“肌理说”等有莫大关系,学者试于此消息之。

词旨既立,遂讲词法。周济论词法最重“寄托”:

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既成格调求实,实则精力弥满。初学词求有寄托,有寄托则表里相宣,斐然成章。既成格调,求无寄托,无寄托,则指事类情,仁者见仁,知者见知。北宋词,下者在南宋下,以其不能空,且不知寄托也。高者在南宋上,以其能实,且能无寄托也。南宋则下不犯北宋拙率之病,高不到北宋浑涵之诣。

空则纳万境,任人泼墨挥洒。待真体内充,遂以盛衰之感实之,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所为词自然真气弥满,托意深厚。在此基础上,再从结构、语言、音韵等方面修饰之、润色之,自成佳作:

学词先以用心为主,遇一事,见一物,即能沉思独往,冥然终日,出手自然不平,次则讲片段,次则讲离合,成片段而无离合,一览索然矣!次则讲色泽、音节。

周济树立的典范词人为周邦彦:

美成思力,独绝千古,如颜平原书,虽未臻两晋,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备。后有作者,莫能出其范围矣,读得清真词多,觉他人所作,都不十分经意。钩勒之妙,无如清真,他人一钩勒便薄,清真愈钩勒愈浑厚。

推崇周邦彦词浑厚,而对姜派词人则批评尤力,如谓姜夔词“如明七子诗,看是高格响调,不耐人细思。白石以诗法入词,门径浅狭,如孙过庭书,但便后人模仿。白石好为小序,序即是词,词仍是序,反覆再观,如同嚼蜡矣”。谓张炎词“积谷作米,把缆放船,无开阔手段”,又谓其“只在字句上著功夫,不肯换意”。其品评词家盖欲扬北宋抑南宋,扬清真抑白石,以推阐常州词派之词学观念。

其品评词人还有堪注意者,如柳永词,世多病之,张惠言《词选》不选其片语,周济则谓其“铺叙委宛,言近意远,森秀幽淡之趣在骨”。又如苏、辛二家,人多并称,其词之优劣,或以为未易轩轾,周济则抑苏扬辛,谓“苏之自在处,辛偶能到,辛之当行处,苏必不能到,二公之词,不可同日语也”。周济对张惠言不重视的吴文英词也评价甚高:

梦窗每于空际转身,非具大神力不能。梦窗非无生涩处,总胜空滑。况其佳者,天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鉩,追寻已远。君特意思甚感慨,而寄情闲散,使人不易测其中之所有。

梦窗词一直颇受人疵病,然间亦有一二有识之士称之,至清末遂大显于天下。

【版本考略】

《词辨》有道光二十七年(1847)刊本、光绪间重刊本(即谭献评、徐珂校本)、《续修四库全书》本(据光绪本影印),《介存斋论词杂著》皆置于卷首。《词话丛编》即由此录出,并附以周济作于嘉庆十七年(1812)的《词辨自序》和潘曾玮作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的《词辨序》。1959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顾学颉校点本,与谭献《复堂词话》、冯煦《蒿庵论词》合刊,又《词学小丛书》之十《词学研究》第四辑亦收。

【其他词论】

除《词辨》、《宋四家词选》外,周济另有《止庵遗稿》(宣统己酉盛宣怀刻本)一书,其中有3篇词序:《翦梅词序》、《词调选隽序》、《宋四家词筏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