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查礼《铜鼓书堂词话》

查礼《铜鼓书堂词话》

时间:2022-01-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著有《铜鼓书堂遗稿》三十二卷,由其子查淳梓行。生平见《清史稿》卷三三八、《碑传集》卷八十五、《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一八一、查淳《铜鼓书堂遗稿后序》等。《铜鼓书堂词话》一卷15则,多载纪事之文。[89]另《花近楼丛书补遗》著录查礼《榕巢词话》一卷,冯金伯《词苑萃编》卷八、陈廷焯《云韶集》卷二十三、《清词综》卷四十六引《查恂叔词话》,此二书当即查礼《铜鼓书堂词话》。

15.查礼《铜鼓书堂词话》

【作者小传】

查礼(1716—1783),原名为礼,又名学礼,字恂叔,号榕巢。顺天宛平(今属北京)人,原籍海宁。礼早慧力学,博通经史。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儒,报罢,援例授户部主事,官至湖南巡抚。查礼喜收藏金石书画,书法学黄庭坚,善画山水花鸟,尤善画梅,《铜鼓书堂遗稿》卷三十《题画梅》34则,“语语皆阅历之谈,亦艺苑碎金也”。查礼诗“少作类皆清新婉约,出自性灵。服官后之作,才气骏发”[87]。“其诗不名一体……大抵千捶百炼而合于自然”,尤工词,少年从“浙西”名宿学词,于词“深得姜、史三昧”[88]。中晚年因生活境遇改变,词风雄健,言之有物,已非浙派所能牢笼。著有《铜鼓书堂遗稿》三十二卷(卷二十五——二十七为词,卷三十二为词话),由其子查淳梓行。生平见《清史稿》卷三三八、《碑传集》卷八十五、《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一八一、查淳《铜鼓书堂遗稿后序》等。

【内容述略】

《铜鼓书堂词话》一卷15则,多载纪事之文。前13则记宋代词家故实而足为词坛之佳话,后2则记时人扬州郑板桥及茂州陈时若事。篇帙虽少,然所记多他书未见,且记载详备,凡事之始末,与夫其人之字号、里贯、生平、著作等,皆一一表出,足为考知词家身世之资。

因查礼擅长画梅,故词话第1则即录宋人吴文英、李莱老、李彭孙img50老赋落梅名句,第3则纪萧泰来咏梅词。盖其兴致所在,故于此别具鉴裁。凡与梅花相关之故实,词话亦备录之,如第2则纪宋宝庆初,史弥远废立之际,钱塘陈宗之等以梅诗坐流配罪,遂诏禁士大夫作诗,一时诗家皆改作长短句云。此事始末,查氏详为记载,谓“此可备梅花大公案”云。多纪梅词梅事,可谓是编之一大特色。

卷中绝少述其一己论词之见,偶于纪事间穿插一、二语,然其评论皆极精当。如论宋人落梅词名句而盛赞吴文英、李莱老、李彭孙img51老三人“写落梅之情景,魂魄各有不同,其雅正澹远、柔婉深长之处令人可思可咏”。又如云“情有文不能达、诗不能道者,而独于长短句中,可以委宛形容之”,并举黄孝迈《湘春夜月·伤春》及《水龙吟·暮春》,以为“才思俊逸,天分高超,握笔神来,当有悟入处,非积学所到也”。又如其论诗词关系时云:“词不同乎诗而后佳,然词不离乎诗方能雅。”如此之类,俱见查礼论词别具手眼,无派别门户之见,亦非蹈袭之见可比。严迪昌先生分析其词论云:“查礼论词力主‘只可以气概论’。以为‘神来之句,非思议所能及’,也不是‘积学所能到’。他的‘豪酣兴健,挥洒满幅’的追求,很有性灵派的倾向,而这恰恰是抒情特点强烈表现的形态。”[89]

是编以“铜鼓书堂”为名,盖其书斋之名,因以为书之名也。

另《花近楼丛书补遗》著录查礼《榕巢词话》一卷,冯金伯《词苑萃编》卷八、陈廷焯《云韶集》卷二十三、《清词综》卷四十六引《查恂叔词话》,此二书当即查礼《铜鼓书堂词话》。

【版本考略】

是书有《铜鼓书堂遗稿》本(乾隆间查淳刻本)、《花近楼丛书补遗》本,1924年天津金钺刊《屏庐丛刻》收之,《词话丛编》所刊,则录自《铜鼓书堂遗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