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淮南子》的文化视野

《淮南子》的文化视野

时间:2022-12-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诚如牟钟鉴先生所言:“《淮南子》是一部百科全书性质的论著”。一言以蔽之,《淮南子》的文化视野是遍及宇宙万物、无所不包的。由此可见,《淮南子》没有把自己的视野限定在某一专门之点上,而是尽可能地将其放到最大,以达到通贯天人、综罗万物的目的。而《淮南子》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宏阔的文化视野,则与其思想根荄——“道”——密不可分。

一、《淮南子》的文化视野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只要接触过《淮南子》的读者大概都会真切地感到《淮南》之“鸿烈”:它广大悉备、浩荡汪洋、娓娓千百言,其中自然宇宙、天文地理、阴阳造化、四季时则、鸟兽鱼虫、花草树木、四夷百蛮、世间人生、治术兵略、治乱祸福及诡异瑰琦之事,无不森然罗列,犹如文化库、博物馆,其间可与《史记》中《律历》、《天官书》等相质证之的《天文训》更是保存了三代古术,难能可贵。诚如牟钟鉴先生所言:“《淮南子》是一部百科全书性质的论著”(《〈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

它洋洋洒洒、纚纚总总,全书二十余篇,《原道》训道,《俶真》衍道,《天文》述天道,《地形》绘地理,《时则》论四时,《览冥》观幽变,《精神》论生命,《本经》述圣德,《主术》论君道,《缪称》定称谓,《齐俗》言俗变,《道应》证道德,《氾论》言兴衰,《诠言》论保身,《兵略》谈军事,《人间》论祸福,《修务》说学业,《泰族》总结篇,《说山》、《说林》则集箴言格语……如此构成沉博隽绝之书,够后人研读不已的。

这总覆万略的《淮南子》又如类书,它剽剥诸子、取材百家,聚狐而成裘,按研究《淮南子》的专家来看,其书是“原道德则依庄、列,推阴阳则准星官,辨方舆则赅《山海》,纪四时则征《月令》,综政术则杂申、韩,以至《离骚》之奇,《尔雅》之正,文、邓之辩博,仪、秦之短长,隽绝瑰琦,无所不有”(许国《淮南鸿烈》汪一鸾刻本序)。

一言以蔽之,《淮南子》的文化视野是遍及宇宙万物、无所不包的。于是,便自然地随之产生了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将天下林林总总的事物安排归类妥当,使之井然有序?为使自己安心,也为使大汉王朝从天子以至于百姓都放心,此时的《淮南子》又拈出原本出于《周易》和《洪范》的阴阳五行,进一步以金、木、土、水、火来配置对应的自然气候物候及与社会人事政事之一切自然变化和社会活动,又使阴阳流行其间,其贯通天人、范围天地、规划天下的意图一目了然。

对此,顾颉刚先生曾指出:“汉代人思想的骨干是阴阳五行。无论在宗教上,在政治上,在学术上,没有不用这套方式的……有阴阳之说以统辖天地、昼夜、男女等自然现象,以及尊卑、动静、刚柔等抽象概念;有五行之说,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与其作用统辖时令、方向、神灵、音律、服色、食物、臭味、道德等等,以至于帝王的系统和国家的制度。”接下来顾颉刚先生还由此谈起他们思想的方法来:“推究这种思想的原始,由于古人对宇宙间的事物发生了分类的要求。他们看见林林总总的东西,很想把繁复的现象化作简单,而得到他们的主要原理与其主要成分,于是要分类,但他们用的分类方法与今日不同。今日是用归纳法,把逐件个别的事物即异求同;他们用的演绎法,先定了一种公式而支配一切个别的事物。”(《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因为用阴阳五行对应天下事物,当你在脑海中或实际生活中只要一出现一个物体,如“木”,就会在相关的链条秩序中引出一系列对应的事和物:时间——春、空间——东、音律——角、味——酸、谷——麦、色——青……这种由此及彼的关联,便于联系事物,认识事物,观察事物,处置事物,掌控事物。因为每一事物、每一个人都属于某一类、某一档,所以任何“物”、任何“人”都有迹可循,任何人都能有规可遵,能各司其职、各应所得、各行其是、各控其物。

这里尽管充斥着附会、不科学,但《淮南子》毕竟极其谦逊地包容和吸纳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成果,上有天文学悬顶,下有农学、地理学筑底,中间又有物候学、物理学、化学、气象、医药、生物乃至音律、数学等充实;因此,它起码可以在对事、对人作出精确认识之前有一个粗略的概念。其实,我们对于事物和人的认识不都是只能尽可能地接近真相而不能穷极真相吗?可以设想,将这种识物、识人的方法提供给一个头脑中毫无认知图式的人,这人能不为此高兴吗?因为这种以阴阳五行对应天下事物的思维框架确能便于人们认知事物、联系事物、处置事物,所以刹那间人们也乐于作这种模式设定,以至于《黄帝内经》还深入到人体内部作这种模式设定,观察人体脏器与自然的联系变化。

因为上有天文学悬顶,下有农学、地理学筑底,所以在此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模式框架,只能使人“循其理,行其数”。也就是说,这种框架、模式的设定使帝王、臣民只得如此,不能出于私心为所欲为、逆道行事,所以君主帝王的权威、个人意志、专制权力也都将受到抑制。

朝代可以更迭,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淮南子》规划整合出的框架模式则不因朝代的更迭而更迭,它对于后世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无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现在设想,近代中国如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包括器物、技艺、思想、观念),中国仍然是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的话,这一套思维模式还将会起作用。就是发展到现在,它的某些方面还仍然起着作用,如物候、农事等。

综言之,《淮南子》的文化视野遍布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并且试图尽自己的最大所能提供一种合理的框架模式来贯通天人、范围天地、规划天下,从而使人们有理可循、有章可依,最终各司其职、各应所得、各行其是、各控其物。由此可见,《淮南子》没有把自己的视野限定在某一专门之点上,而是尽可能地将其放到最大,以达到通贯天人、综罗万物的目的。也正是因为有这种宏大的文化视野,所以它所阐明的思维模式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淮南子》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宏阔的文化视野,则与其思想根荄——“道”——密不可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