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我觉得,这些牺牲在此的科研、工程人员,他们的生前和身后事,都早已被当局规划,至死都被悄然安放在一个绝密的循环里。“从工事划分的人员配置上来看,我觉得这里应该初具一个重工单位的规模,这也符合K国那个年代紧急筹备的‘三线建设’,重工、国防工业向西南、西北一带实施战略转移,建立全国性质的战略大后方,以应对日趋严峻的国际形势。”倒不是陈可心推测的绝密项目有多么令人震惊,而是众人这时突然有了某种醒悟,
“所以我觉得,这些牺牲在此的科研、工程人员,他们的生前和身后事,都早已被当局规划,至死都被悄然安放在一个绝密的循环里。
“从工事划分的人员配置上来看,我觉得这里应该初具一个重工单位的规模,这也符合K国那个年代紧急筹备的‘三线建设’,重工、国防工业向西南、西北一带实施战略转移,建立全国性质的战略大后方,以应对日趋严峻的国际形势。”
陈可心话说到这儿就顿住了,此时大家的脸色都很难看,钱二爷脸上更是透着些许愠意。
倒不是陈可心推测的绝密项目有多么令人震惊,而是众人这时突然有了某种醒悟,陈可心的这番话在某个层面上给进入这处工事的每一个人都敲了一记警钟。
当我们逐渐了解这里是一处绝密工事的时候,忽视了其中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如果这里的一切都处于一个绝密循环状态,那么我们这些人,是否也会成为绝密循环中的一部分?
换句话说,就算我们能活着从这里逃出去,谁能保证监控这处工事的行动人员不会采取同样的手段将我们这些人从世界上抹去?
这处工事至今都仍未解密任何相关信息,也就表明它仍保持着高度的机密性,不管是国家还是军方,都存在程序性的行动机制。
而且我有种很强烈的预感,如果陈可心所说的军情处和R国情报组织秘密渗入K国的计划属实的话,那么以K国目前在世界上的情报与反情报体系的信息敏感度,就绝不可能对如此规模的间谍活动毫无察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