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叢書和類書

叢書和類書

时间:2022-12-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此以外,叢書有由於刻印目的不同而可以標舉類别的。這類叢書意在博採,没有什麽類例可説,前面説的《百川學海》、《知不足齋叢書》之類屬之。例如清黄丕烈的《士禮居叢書》和黎庶昌的《古逸叢書》,大多以仿刻宋元或其他古本爲主。晚近坊間有《清代學術叢書》之刻,也是專代的叢書。楊家駱的《叢書大辭典》,體例和《子目索引》大略相同,而收書多於《子目索引》。

匯集一類或各類的書在一起,以便讀者訪求的,稱爲叢書。叢書的功績,往往在乎一些不很顯赫、不甚流傳的書籍之得以保存和流傳。例如梁顧野王的《玉篇》,清代光緒以前流傳的本子,只有唐孫强增加字數,宋陳彭年、丘雍等人重修的《大廣益會玉篇》本。這個本子字數增多於顧氏原本,但是把原本注解中引用的古書幾乎删得一干二净,顧氏原本的面目就不可得見。到光緒年間黎庶昌任日本公使,在日本訪得了四卷原本的零卷,印入《古逸叢書》,我們才能見到好久以來見不到的《玉篇》真本面目。有些書因不爲人所注意而傳刻很少,有些書則篇帙較少,不易單獨刻印,或即使刻印而仍容易失落,得到叢書匯刻在一起,就容易保存,容易流傳。所以讀書的人要得到可讀的書,叢書就是資源之一。

叢書的匯刻,有的容量很大,有的容量較小;有的宏篇鉅著,零星小部,錯出雜陳,無所不包;有的略可分類,情形很不一樣。可以類分的固然便於尋檢,容量大、内容雜的也因材料的豐富而有利於求索。如宋代左圭刻的《百川學海》,清代錢熙祚刻的《指海》,張海鵬刻的《學津討源》,鮑廷博刻的《知不足齋叢書》,伍崇曜刻的《粤雅堂叢書》等,都以卷帙繁多,内容豐富,爲學者所樂於取資,但所收的書門類紛繁,無可分類,尋檢頗感不便。這就是前面所説的匯集各類的叢書。除此以外,叢書有由於刻印目的不同而可以標舉類别的。就整個叢書的内容來説,大體可以分爲總類和專類兩個部分來加以表述[38]

(1)總類 各類書兼收並蓄,無專類可分者屬之。

甲、舉要 搜輯各類書中的要籍,提供讀者以基本的閲讀材料。例如以前中華書局編印的《四部備要》,商務印書館編印的《國學基本叢書》。這兩部書都是選擇研究“國學”各部門的重要書籍而匯編起來的,不過前者取材比較寬廣,後者取材比較簡約。

乙、雜纂 把不同門類纂集在一起。這類叢書意在博採,没有什麽類例可説,前面説的《百川學海》、《知不足齋叢書》之類屬之。例如《知不足齋叢書》第二十六集裏收的幾種書中,清全祖望《讀易别録》屬於經學,清姚際恒《古今僞書考》屬於目録學,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録》是筆記,宋周密《草窗詞》是詞集,可見這類叢書内容之雜。

丙、景舊 以保存古籍版本原來的面目爲目的。例如清黄丕烈的《士禮居叢書》和黎庶昌的《古逸叢書》,大多以仿刻宋元或其他古本爲主。

丁、輯佚 已經散失了的書,從各種有關材料中搜尋出來。加以編輯,匯爲一編。例如清代題爲馬國翰輯[39]的《玉函山房輯佚書》,共有從漢到唐的六百三十二種佚書的輯本,是規模很大的一部輯佚的叢書。

(2)專類 收集同一時代、地區、作者、學術門類的書籍。

甲、專代 專收一個或幾個時代的書,如明程榮的《漢魏叢書》。此書程本爲三十八種,後來坊間續有增加,到九十六種,甚至闌入唐人的作品,殊欠精審。晚近坊間有《清代學術叢書》之刻,也是專代的叢書。

乙、專地 收集有關一個地區的書籍,以保存鄉邦的文獻。例如清代永嘉孫衣言刻的《永嘉叢書》,吴興劉承幹刻的《吴興叢書》。

丙、專人 匯集一個學者所著的書,以見這位學者學術之全貌的。例如匯刻清代學者王夫之著作的《船山遺書》,段玉裁著作的《經韻樓叢書》,以及晚近章炳麟著作的《章氏叢書》等。

丁、專學 匯集一個學術門類的書,給專治這一門類的學術的人以充足或適用的資料。大的像《十三經注疏》之於經學,《二十五史》之於史學,小的如顧炎武所著的《音學五書》(《音論》、《易本音》、《詩本音》、《唐韻正》、《古音表》)之於古聲韻學,都屬此類。這一類的叢書很關重要,因爲學者可以“即類求書”,即依照自己所要找的書的性質類别到該類叢書中去找,而這類叢書的數量也是相當多的,略舉若干種以備求索:

叢書的數量非常浩繁,上面只略舉一些最常見的以備尋求。解放以前,商務印書館編印了《叢書集成》,把各種叢書中的主要書籍匯爲一編,有的用鉛字排印,有的影印以存其真(如《古逸叢書》裏的原本《玉篇零卷》),是一部頗爲合用的叢書的選集。

叢書既然如此浩繁,從叢書中找到自己所要的書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前人曾經編過一些《匯刻書目》[40]之類的叢書目録,但只把許多叢書的名稱和每部叢書中所收書的子目没有條理地抄録在一起,仍舊不便於翻檢。解放以前,金步瀛曾經編印過一部《叢書子目索引》,按筆畫分部,把每一部書所屬的叢書名一一注出,翻檢才感到便利。但是所收的書不多,又只能從子目查所屬的叢書,不能知道一部叢書中有多少子目(即收了哪幾種書),仍是有所不足的。楊家駱的《叢書大辭典》,體例和《子目索引》大略相同,而收書多於《子目索引》。解放以後,上海圖書館編成了《中國叢書綜録》三大册,第一册分類編次所有叢書的總目[41];第二册按經、史、子、集分類編次各叢書中的子目,即其中的每一種書;第三册爲子目的書名和著者的索引,共收録叢書二千七百九十七種,規模之大和體例之密都突過前人。有了這個《綜録》,就可以因類、因著者、因子目去求得所要的書,把以前叢書目録的缺陷都彌補起來了。

六朝以來,出現了許多類書,大要是讀書作文的人爲希圖大略知道前代的某些問題的有關材料,或便於尋檢典故出處而設的。所謂類書,起初是分類隸事的,即把古書中的材料按照其事目(如天文、地理、帝王、職官、人事、動植物等類,每類可分爲若干細目)排入各門各類之中,讓人們按類尋檢有關的材料。六朝時期的有名的類書如《皇覽》、《修文御覽》等今已失傳,這裏不須追溯。隋唐以來的重要類書,在《詞義的解釋》一章裏大致已提起一些。這些類書是:唐虞世南的《北堂書鈔》,歐陽詢的《藝文類聚》,徐堅的《初學記》,白居易和宋人孔傳續補的《白孔六帖》,宋李昉等人的《太平御覽》,清代官編的《淵鑒類函》等。這些書的體例大同小異:就其類目的安排來説,都是綜合性的,即大多是從天文、地理直到草木蟲魚,無所不包的;就其每類的面目來説,則略有不同,如《藝文類聚》和《太平御覽》則每類光是摘抄各書中的材料,間或附以原有的注文。而如《初學記》、《六帖》、《淵鑒類函》則每類中約有三種不同的内容:一是摘抄古書,與《類聚》、《御覽》同。二是事對,即取兩個典故,用一雙兩個或三個、四個能對得起來的字作爲標目,而各注出處於其下,例如《初學記·天部·日第二》的“事對”有:

建木 拒松——《吕氏春秋》曰:“白人[42]之南,建木之下,日中無影,蓋天地之中也。”《山海經》曰:“大荒之中有方山,上青松,名曰拒格之松,日月所出入。”

貫白虹 夾赤鳥——《漢書》曰:“鄒陽上書説梁孝王曰:“昔荆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左傳》曰:“哀公六年,楚有雲如衆赤鳥,夾日以飛。……”[43]

三是載文,就是把有關這一事類的詩、賦、文章選録於後。從《初學記》等的體例看來,則第一部分的摘抄和第二部分的事對可以資博識,可以知道若干典故,第三部分的載文顯然有作爲作文範本的作用,而事對一項又可以作爲文章的“作料”:這大體可以看出類書編纂的目的來。

事對一體,後來衍爲《事類賦》和《子史精華》、《駢字類編》等類書。《事類賦》爲宋吴淑所編,用駢賦的形式來分類隸事,而各注出處於下,每兩句賦文就是一個事對標目的變相,不過聯綴成文,便於記憶,則是它的特點,再後來村塾裏的《幼學瓊林》,也正是這一體的末流。《子史精華》、《駢字類編》也都是先舉事目後引出處,不過標目不用對偶的形式,而《駢字類編》的標目只限於兩個字而已。

綜合性的類書以外,也有專題性的類書。有關於姓氏的,如宋王應麟的《姓氏急就篇》;有關於時令的,如隋杜臺卿的《玉燭寶典》,宋陳元靚的《歲時廣記》;有關於植物的,如明王象晉的《群芳譜》和清代增廣的《廣群芳譜》等。

除了分類編事,古人也有節抄古書,删繁就簡,以節省閲讀的目力的,如唐魏徵的《群書治要》,馬總的《意林》。這兩部書都是若干部先秦諸子書的節要,以其所節抄的是同一類的書,所以也可以當作類書來看。

從宋末陰時夫的《韻府群玉》起,類書開創了分韻編事的新體例,就是把材料按照韻目分編。這種體例的好處在編排方法的客觀性和檢尋的方便,但事實上已不成其爲“類”了。值得提起的分韻類書有明代編集的《永樂大典》和清代編集的《佩文韻府》。兩書編法也略有不同,前者按事目首字編入各韻,後者按事目末字編入各韻。《永樂大典》今已殘缺,但因其取材宏富,僅就殘存的部分來説仍是類書中的偉構。

類書的功用,概括言之,在於檢查材料的方便。使用者可以從這裏得到材料或借此得到搜尋材料的綫索;還能從中博知典故,豐富辭藻。除此之外,類書也給輯佚和校勘提供條件。散失了的古書,憑借類書的片段抄存,可以收輯起來,雖然不能全部還其舊觀,但至少可以看到其一部分或大部分;而如《永樂大典》,又常有把古書整部收在裏頭的,清代從《永樂大典》中採輯出來的書就不下幾百種,現代托爲研究宋元南戲的珍貴材料的《小孫屠》、《張協狀元》、《宦門子弟錯立身》等三種戲文也是保存在《永樂大典》中的。宋以前的類書,由於所取的書依據的是時代較早的本子,所以成了校勘古書很好的依據,清代乾嘉以來的校勘學家,就很少不用《群書治要》、《初學記》、《藝文類聚》、《白孔六帖》、《太平御覽》等類書來作爲校勘的材料的。

但是使用類書還不能不知道這樣一點:就是類書中的材料並非都直接取自原書,往往是輾轉相抄的,其中錯誤疏漏、互相矛盾之處在所不免,明朝人尤其喜歡僞造古書古事,那時的一些類書如陳仁錫的《潛確類書》之類,其材料的可信程度更要打個折扣。可以大體這樣説,宋以後的類書,除《永樂大典》外,只能當作材料的索引看,宋以前的類書才是可以依據的,不過其間的紛錯矛盾也要批判地加以抉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