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靠储备的松子等食物度过漫漫的冬天,而兔子只能冒着严寒和生命危险,四处奔波,靠啃食枯草过活。这就是有没有累积和储备的区别。企业也是如此,没有足够的累积和储备,要熬过经济寒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谓累积和储备,一般人认为就是累积资金,储备人才。这当然没错,这些我们也在前面已经讲过。但除此之外,还有更关键的累积和储备。靠累积的资金,企业熬过了漫漫寒冬,当闻到春天的气息时,企业就应该扔掉棉衣,开始播种了。那么,企业靠什么买地开荒,播种希望呢?当然是企业的软实力。所以,春天即将到来前,累积和储备企业的软实力,对于企业走出严冬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企业软实力,是一种企业长期累积的、能够开创未来的内在能量。这种软实力不单单是靠企业长期的产品生产经营累积起来的,更是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理念、企业的组织,以及企业对外在环境的适应方式所起作用的综合结果。因此,软实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混沌性。但企业用软实力开创的未来却是可预见的,这种可预见性又导致企业未来战略具有高度的确定性。
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和开放化,这种情况下爆发的经济危机时所带来的高风险和不确定性,是任何其他时期所无法比拟的。在如此大的不确定性面前,企业并非无能为力,因为变化就意味着挑战,挑战就意味着机遇。经济危机中混乱的环境,更加考验企业的生存理念,考验着企业软实力的开放、包容、吸收、消化能力和可持续性与成长性。正是企业软实力具有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混沌性,才既有可能使原本强大的企业在危机中不堪一击,也有可能使一些相对弱小的企业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软实力的不确定性就是一把双刃剑,不仅考验着企业对未来的预见能力和环境的适应能力,还最终考验企业的生存智慧和发展后劲。
所以经济危机结束后,企业冲击市场、占领市场的竞争,主要是软实力的竞争。
【案例分析】
人人都知道巴菲特喜欢收购企业,不喜欢出售企业,但鲜有人知道他对那些技术变化很快、拥有大型工厂的企业,常常敬而远之。
巴菲特缔造的伯克希尔公司,有一半以上的净资产来自于10次左右的重大投资收购。他总是在经济困难时期,以低廉的价格收购,然后长达十年、数十年持有,直到经济振兴的那一天来临。他是一位马拉松式的投资高手,当机会来临时,绝不放过,并且四处出击,力图收购到一个更大更好的企业。
除了企业、股票、债券这些有形的资产,巴菲特当然还有更珍贵的东西。
伯克希尔的股东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大特写:你的合伙人巴菲特,正在为你勤奋工作,他没有利用股东们的共同资产,为自己树立任何纪念物,巴菲特大厦、巴菲特高塔、巴菲特机场、巴菲特动物园,没有,什么也没有。
尽管巴菲特名声赫赫,伯克希尔公司业绩辉煌,但华尔街很少有人把伯克希尔股票当回事。既没有哪位证券师关注它、跟踪分析它,也没有股票经纪人把它推荐给投资者。更没有媒体想起它还是一种股票投资品来加以报道,甚至它都未曾进入蓝筹股公司的名单里。
伯克希尔公司的年报都是由巴菲特亲自撰写,在那些看似普通的年报里,没有照片,没有曲线图,但它文风独特,妙趣横生,充满了对商界和人性的洞察和其他公司年报所缺少的坦率,智慧和思想的火花随处可见。年报文采斐然,精辟地评述公司所拥有的主要资产,以及公司投资价值10亿美元以上的那些美国优秀企业。这简直是一次知名企业的盛大展示会,包括可口可乐、吉列公司、美国运通、富国银行、《华盛顿邮报》公司、穆迪公司和布洛克公司等等大名鼎鼎的企业,都会赫然在列。
再看看公司非常特别的股东年会。数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股东,每年春天,都会像朝圣般涌向投资圣殿奥马哈。巴菲特往往撇开公司业务不谈,仅仅用不到10分钟时间开会,然后用整整一天的时间,亲自回答股东们的提问。
不爱抛头露面,不喜欢个性张扬,保持生活低调,这就是巴菲特,一个把生活准则描述为“简单、传统和节俭”的巴菲特。
巴菲特是成功的,他的成功就在于他的软实力——“简单和永恒”。不管经济形式如何变幻,他都奉行最简单的原则,从生活到工作,从理念到事业,时时透着简单,事事奉行简单。
【怎么办】
春天的气息已经越来越浓烈,寓示着企业即将迎来一个剧变的时代。要想在春天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积极主动地累积和储备相对的能量和足够的软实力。“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争得发展的先机。
一语珠玑 我们也会有恐惧和贪婪,只不过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贪婪。
——巴菲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