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上另一个疼我的母亲

世界上另一个疼我的母亲

时间:2022-1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好多年,我一直忽视着晋西北乡下的那个女人,那个春种莜麦、秋刨土豆、和五禽六畜共居一个土院、我应该唤做 “娘”的女人——我的婆婆。他们什么时候攀上了老亲,那局长称婆婆为姑姑。去年,我小弟突然病故之后,一贯粗心的婆婆几次打电话来问候,安慰我的父母,她以一颗母亲的心揣度另一个母亲的苦。她反复嘱咐自己的儿子:“妈除了你还有四个儿子,不差你来孝敬,往后,把对爹娘的那份孝心给了你岳母父家吧。”

文/郑建芳

好多年,我一直忽视着晋西北乡下的那个女人,那个春种莜麦、秋刨土豆、和五禽六畜共居一个土院、我应该唤做 “娘”的女人——我的婆婆。说实话,我对婆婆一直是不够亲近的,我和她的性情大相径庭,婆婆她太粗糙、太直爽,垴畔的风一样,爽咧咧地呼过来,哗啦啦地刮过去。二十年前,当我在一片秋收的莜麦田里与她初见面时,便对这个挥着镰刀像男人一样吆喝呐喊的女人在心里打上了结,多年的岁月都未能消解这种生疏。

但婆婆每年盛情邀我回乡过年的电话依然如期打来,乐呵呵的口气,丝毫不理会我言语中的迟疑甚至是敷衍:“引娃回来过年啊!”可我始终不怎么愿意回去,我真的不适应婆婆大大咧咧的性格,也不大喜欢那个人口众多、杂乱无章的家。于是,婆婆的油炸麻花、山药、粉条、蘑菇便一布袋一布袋地捎来,也捎猪蹄、猪头肉、羊肉,间或夹杂着豆秸皮、羊毛什么的,山野的味道、五畜的气息蓬蓬勃勃地迎面而来。

婆婆实在是太毛糙,和我们原平人精细的风格大不相同。比如我的母亲,她细腻和缓,注重细节,将女红做得精湛完美,将家里家外收拾得熨熨帖帖,叫人舒服。而婆婆完全不是这样的。我有幸看见过婆婆做针线,粗针大线毫无章法。那是夏季的一个雨天,不能下地劳动,婆婆拿出几卷棉花套子和白布、被面,放在散乱着杂物的炕上,说要给老五缝娶媳妇的喜被。在我母亲,缝喜被是非常讲究的,甚至有某种仪式感,必然是挑一个秋高气爽的好日子,必然会把炕头的大花漆布抹了又抹,精挑细选的新棉花必然会像天上的云朵一般洁白暄柔,撕、絮、铺、压,那一道道工序太多了。但婆婆对这些一概都是不讲究的,在我母亲看来如此庄重的事情,婆婆却做得轻松随意,她买的是整幅的棉花套子,里面兴许还裹挟着旧棉花和棉籽,只消选一个下雨歇工的天气,把白布里子和被面缝合起来,装口袋一样把套子装进去,三下五除二便大功告成了。我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照此做法,要我去缝喜被也毫无问题。下午,太阳出来,婆婆下地,我便自告奋勇,将剩余的褥子和被子照婆婆的办法全部缝好了。我这样的手艺竟能让婆婆赞不绝口……

这样,也没耽误婆婆十年之间连娶了五个媳妇,没误了八个孙子孙女先后呱呱坠地长成白杨树一样的身板。

后来,我琢磨,婆婆自有她生存的智慧。生活在农村,应该与环境相适应。在穷乡僻壤养育五个儿子,成天辗转,不,是成天忙活于灶台田畔和鸡舍猪栏之间,要让儿子们填饱肚子,让他们成人成才,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她实在是没有闲暇琢磨那些无大碍的东西,她只抓生存的主要问题,抓生产、抓收成,梳理那些支撑生活的重要筋脉。艰难的日子将她打磨得粗粝,女人天性中的娇柔之气泯灭掉了,她成为像男人一样坚韧硬朗的人,抵挡了艰辛生活的压榨和侵袭,没有被沉重的生活担子压垮。儿子们都顺顺当当地长大成人,其中有两个还上了大学。从小受到婆婆的耳濡目染,他们个个非等闲之辈,这源自于婆婆的能耐和智慧,也是老天爷赐予她的福气。

我女儿小的时候,婆婆利用冬闲时节来帮忙带过两个月。每天清早,我都会被“咣当”的声音惊醒,不是锅、盆摔到地上,就是关门的声音山响,一个冬天下来,几个锅盖便如重炮轰击过的阵地,呈现出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弹坑”。想想,以婆婆常年在百十亩莜麦田里滚打摸爬的麻利身手,如何在这弹丸之家得以施展。屋子里自然是待不住的,婆婆也不屑于做抹桌擦椅的活计,在婆婆看来,我的家已经是纤尘不染,除了做饭根本找不到可干的活。于是,大冷的天,婆婆每天带着我的女儿到街上转悠,闲逛于菜摊、豆腐坊、中药铺、花鸟鱼虫市场……女儿嫩嫩的小脸被风吹得像土豆皮一样,还穿着奶奶花一天工夫就做成的黑条绒棉鞋,山里娃一样每天站在立交桥头等我回家。婆婆习惯了将孩子粗养,不捂、不抱、不喂零食、不娇惯她。那个冬天,女儿身体出奇地泼皮结实,小脸儿又红又糙的,还学会了西八县(贯穿山西南北的同蒲铁路北段将山西忻州所属的十四个县划分为东六县和西八县) 口音,一说话便带个“啦”的尾音。有一次,婆婆竟买回一大堆黑枣和杏干,说她们那地方没这出产,娃们稀罕。我知道婆婆家里开着个小卖店,原来她上街哄娃还捎带着寻觅商机。过了几天,她居然又大老远跑到小集镇的批发市场,买回一扎小食品包装袋。晚上,让我帮她分装黑枣和杏干,她找来一根锯条在火炉上烧热,然后“刺啦”一下,在塑料袋边缘划过,便封口了,成了一袋袋像模像样的小食品,我真是佩服婆婆的创造性。

婆婆卓越的交往能力也在显现,只两三个月工夫,婆婆便结识了一大帮老乡和朋友。在婆婆身上丝毫不见乡下人惯有的那种谦卑和胆怯,她走到哪里都是大着嗓门说话,底气十足的样子,连我们楼前那个平常总是板着脸的倔婆子也和婆婆打得火热,每天站在楼下亲热地喊婆婆上街。让我瞠目的事情还在后头。有一天,我市公安局局长居然请我婆婆吃饭。我知道黑脸局长大人和婆婆是一个县的老乡,可从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攀上了老亲,那局长称婆婆为姑姑。婆婆和我说:“你们离门在外的,办事作难,我是想给你们拉引些关系。”至于豆腐店的张老汉托婆婆从老家买黑豆,打饼铺的二小让婆婆联系纯正胡麻油就是常有的事了,婆婆大概会从中赚取少量的差价。饼铺的二小那人真不错,后来就一直去五寨拉胡麻油,每次都会到我婆婆家落脚,和我小叔子们都处成了朋友。他站在饼铺门前一见我就会说:“你婆婆熬的粉汤真好喝啊!”

说来惭愧,我已经好多年没去探望过婆婆了。一方面是因为工作忙,没有了以往的寒暑假期;另一方面是老家有点远,虽然说不上山高水长,但也确实是隔着几座大山几条大河。而更深层的原因是,我对婆婆缺乏像对自己母亲那样贴心的惦记,当然,还因为婆婆粗粗拉拉的性格,可她好像从来都不计较这些。

乡下的婆婆们大抵都是这样,她们对儿媳总是宽容的。多年来,我虽未在她跟前尽孝,虽未亲亲热热喊过几声“妈”,但只要你是她儿子的媳妇,只要和她的儿子一心一意过日子,好好哺育她的孙子,她就会真心实意地把你当自己的儿女来疼爱。去年,我小弟突然病故之后,一贯粗心的婆婆几次打电话来问候,安慰我的父母,她以一颗母亲的心揣度另一个母亲的苦。她反复嘱咐自己的儿子:“妈除了你还有四个儿子,不差你来孝敬,往后,把对爹娘的那份孝心给了你岳母父家吧。”

听着这话,我想哭。我粗枝大叶的婆婆,用她朴素厚实的爱,安抚着我疼痛的心。

血脉之亲是挡不住的。今年正月,我素来性情寡淡的女儿执意要回老家,奶奶和堂弟妹们邀约的电话一来,女儿竟是坐卧不宁,眼中灼灼神往的样子。其实,我自己也一样,年龄渐长,我对同为女人的婆婆渐渐生出许多的体恤之意,想想,她老人家土里刨食,养育大五个儿子是何等艰辛,眼前便老是浮现着她花白头发,佝偻着背,戴着乌黑的挂襟忙碌的身影。

但见到婆婆,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一进村口,婆婆丢下机井旁正在饮水的黄牛,大声唤着“亲的我的乖女子”就迎了上来,尾随婆婆身后的是公公从松树坡上赶下来的一大片黑压压的羊群,婆婆拉起我女儿的手前前后后地端详,不住地赞叹“黑毛眼眼”、“小红嘴嘴”、“长脖细鹤”,把我女儿臊得低下头几乎要背过脸去。

婆婆打量我们的同时,我也在打量婆婆:这么多年,婆婆她一点儿也未见老啊,黑亮的头发间夹杂着仅有的几根白发——白发的数量绝对要比我少,晕染着两坨高原红的脸蛋,泛着明亮健康的光泽。不但婆婆未见老,五年前一场疾病手术后的公公也被婆婆调养得身体健朗,他声如洪钟,健步如飞,将羊鞭甩得“啪啪”响,穿着儿子们剔褪下来的皮夹克、皮暖鞋,显得精神气十足。

两位老人都是七十上下的年纪了,家里的日子也已大胜从前,但他们不听儿子们的劝阻,还是照样耕种几十亩土地,常年养羊、养猪、喂牛、开小卖店,春天还要代销一阵种子和化肥。好像他们身后的岁月像这延绵的山道一样,能有无尽的长。四妯娌的话倒出了真谛:“咱们公婆呀,子孝媳贤,儿孙满堂,爬起来干活,跌倒就睡,他们心情畅快,所以心气旺不服老啊。”可不,婆婆的五个儿子,家家日子过得红火,婆婆天生乐观的性格,不抠心搅肚,不和自己别扭,也不和旁人别扭,看儿女只瞅优点,说家事只拣称心如意的,闲言碎语她一概不听,闲心杂事她一概不操,只一心一意刨闹光景。

我们妯娌们谈论这话时,婆婆正舒展地坐在沾着煤灰的灶台旁剥蒜苗,见我们说叨,婆婆接起话头说:“我这几十年,这一大家子的人,哪能事事如意? 我遭过的难你们不知,过了也就过了。把心放宽展,日子才能过舒坦。你们千万要记住:抓髻儿夫妻最贴心,你恩我爱生金银;家有万件宝,不如儿女好;营生如麻团,先拣当紧的缠。女人啊,一辈子图什么?有个知冷知热的老头子,有一群好儿好女,就最乐了。我如今是走着走得想跑,睡着睡得乐醒! (婆婆读过几年书,很有些口才。她说起恩情深重的人时,是这样形容的:人家对咱,那比黄土也厚!)”

此刻,我真的有些羡慕我的婆婆了,羡慕她心底的敞亮和满足。

蓝格莹莹的天,遍野的白桦林被橘红色的朝霞映染,大好的日头像汪曾祺笔下的高邮鸭蛋黄般鲜亮饱满。睡在婆婆暖暖的土炕上,能望见远山起伏的轮廓,也能望见近处松枝上低回的山雀。抬起头,屋顶上密排着厚实的木板,已经被烟火熏染成了乌黑的颜色。牛嚼草料的声音,母羊唤羔的声音,黄狗抓门的声音,婆婆用悠长的声调吆喝猪儿子的声音(奇怪婆婆唤猪,老是唤做“猪儿子”),还有婆婆烧豆秸柴火熬粉汤的香味隔着清晨甘洌寒冷的空气飘过来。望着身旁酣睡的丈夫和女儿,我的心一点一点地被融化。这里,也是家啊! 婆婆,也是娘!

虽无生养之恩,但已血脉相依。百年修得同船渡,做婆媳也是千年修来的缘吧?人活着,应该惜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