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学大师俞樾在苏州

经学大师俞樾在苏州

时间:2022-1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学大师曲园老人俞樾在苏州的故居,除了大家熟知的马医科巷曲园外,还有三处,不太为人所知,那就是饮马桥畔状元石韫玉的五柳园、紫阳书院和大仓前。这是俞樾寓苏之始,时年38岁。太平天国时期,苏州遭遇兵燹,俞樾举家避难,暂时离开了苏州。据年谱记载,他把家迁到了大仓前的一所旧宅第中,这是他在苏州的第三处居所。俞樾以86岁的高龄在苏州逝世。

经学大师曲园老人俞樾在苏州的故居,除了大家熟知的马医科巷曲园外,还有三处,不太为人所知,那就是饮马桥畔状元石韫玉的五柳园、紫阳书院和大仓前。

咸丰七年(1858年),俞樾正是仕途得意的时候。他被皇帝点了翰林,俗话说,翰林是宰相的根苗,虽然品级不高(一般是六品),却是清贵的职衔。不久又外放学政(是一种临时性职务,一般为期一年,到较远地方则时间稍长),到河南主持乡试。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俞樾出了几个无法理解的截搭题。按照规定,试题必须出自《四书》,对主考官来说,这确实是件难事,因为《四书》就这么个篇幅,历代所出早已罗掘净尽,难以出新,俞樾新任学政,大概出于求奇求新的心理,就走向怪、险、奇这一路了。他把《论语》中前句后半和后句前半牵合起来,此谓之截搭题,这类题前人也不是没出过,但俞樾所出确实称得上“荒谬”——“君夫人阳货欲”。后来他在《春在堂笔记》中解嘲地说,他当时是被衙中的狐狸所祟。其实这样的说法正为自己之玷,人们要问:何以正不压邪?俞樾由于出题割裂荒谬,引起士子的普遍不满,被御史曹登庸参劾免官,这成了他人生的一个转捩点,是他由为官转向为学的十字路口。年轻人总免不了有点热血,满心想做一番事业,一旦免官,才如一瓢冷水淋头,知道世事不易为,不得不直面现实,改弦易辙。曾国藩曾说过一句话:“李少荃(鸿章)拼命做官,俞荫甫拼命著书”,下半句说的就是此后终成经学大师的俞樾。

当时鸦片战争正酣,沿海地区兵连祸结,俞樾的家乡浙江德清也不平靖,他回不了家乡,才踏上了古城苏州这块土地。这是俞樾寓苏之始,时年38岁。俞樾与苏州结缘,并非出于他的夙愿,而是无奈的选择,然而,选择虽然无奈,结果却是圆满的。

俞樾来到苏州,首先赁居的是饮马桥畔状元石韫玉的五柳园。石韫玉是《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的朋友,两人都是乾隆年间的人,到咸丰初年,五柳园已不复全盛时期的辉煌。五柳园的命名典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寓意着隐逸散淡的生活态度,与这时俞樾的内心正好贴合无间。步入园中,原先照应园名的五棵袅娜的柳树,因历尽岁月沧桑,只剩下了三棵,却依旧垂下绿丝绦在春风中飘拂,而园中的主要建筑独学庐、微波榭、眠云舍尚无恙,园中嵇文恭公(璜)所题“鹤寿山房”匾额还高高悬挂着。嵇璜是雍正庚戌翰林,石韫玉是乾隆庚戌状元,而俞樾自己,则是道光庚戌翰林,想到这点巧合,俞樾有些高兴,因此自题了“三庚戌室”的匾额。朋友陈奂送来了一副篆书对联:“金樽日月三都赋;玉洞云霞二酉春”,用的是左思著赋和秦末藏书于二酉洞的典故,对俞樾来说很是贴切。这是俞樾在苏州的第一个居所。从此俞樾静下心来,有了做学问的时间。俞樾的年谱上这样说:“夏间,先生读高邮二王(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诸书,好之,遂有治经之意。”于是,他的经学研究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太平天国时期,苏州遭遇兵燹,俞樾举家避难,暂时离开了苏州。到了同治四年(1865年),正是所谓同治中兴,李鸿章率军收复苏州,任江苏巡抚。李、俞两人同出曾国藩门下,这种同门之谊,促使李鸿章荐俞樾主讲苏州紫阳书院(今苏州文庙)。主讲书院者,向称山长,往往由年高德劭、学问优长之人得之,俞樾任山长,也是实至名归。当时,紫阳书院已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沦为废墟,一片焦土还未恢复,就假黄鹂坊桥吴氏大宅开办,也就俞樾把自己的家安在了新迁的紫阳书院。三年后,俞樾受浙江巡抚马新贻(即后来被张文祥刺杀的两江总督)的聘请主讲杭州诂经精舍,同时辞去了紫阳书院的讲席,搬出了紫阳书院。据年谱记载,他把家迁到了大仓前的一所旧宅第中,这是他在苏州的第三处居所。

以后的几年,俞樾风尘仆仆,奔走于杭州与苏州之间,西湖的旖旎风光与苏州小巷深处的园林佳胜,他领略了很多很多。他身佩学生送来的“西湖长”印鉴,住在杭州的时间要比苏州来得多。

同治八年(1869年),俞樾49岁,将近知天命的年龄了,他赁下了马医科巷潘氏屋,一住就是六年。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他一举买下了潘氏的房屋,又增购了附近的废地,建屋三十余楹,筑“乐知”、“春在”两堂,并叠石凿池,杂栽花木,建成了有名的曲园,这是他在苏州的最后一处居所,也是在苏州真正属于自己的居所。所谓“曲园”,何尝只是因为园中的一个小池形如古体的“曲”字,庄子《天下》篇云:“人皆求福,己独曲全”,俞樾为自己能在纷乱的世界中得以曲全,感到由衷的欣慰。作为一个来自浙江德清而侨寓苏州的外乡人,他从此在苏州真正安家落户了,此后一住就是三十余年。他在这里完成了自己花费毕生心血撰写的250卷《春在堂全书》,看到了自己的孙子俞陛云中了探花,还抱上了曾孙俞铭衡(平伯),四代同堂,喜何如之?俞樾以86岁的高龄在苏州逝世。

想当年,俞樾在无奈之下选择了苏州,而苏州却给了他近半个世纪的回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