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享受生活,尽量做减法

享受生活,尽量做减法

时间:2022-1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张老以自己的人生哲学观念创造了学问的奇迹,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张老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别无他求的人,季羡林先生曾称张中行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而张老说:“我乃常人,就安于常态。”一颗平常心使得张中行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张中行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深得古人之乐的人,他无欲无求,安于常态,一门心思做学问,虽然生活得清贫一些,但是却拥有旁人难及的潇洒轻松。

【原文】

损之又损,栽花种竹,尽交还乌有先生;忘无可忘,焚香煮茗,总不问白衣童子。

【意译】

要把自己对物质的欲望减少到最低限度,从栽花种竹中培养生活的情趣,将一切烦恼和忧愁都交还给乌有先生;脑海中了无烦恼,没有什么需要忘记的东西,每天都面对着佛坛烧香提水烹茶,不问身边白衣童子是谁而进入忘我境界。

【解读】

张中行是一位哲学家,以其顺生论哲学和诸多意趣丰盈的散文而闻名于世。他生于1909年,辞世于2006年,享年97岁。可以说张老以自己的人生哲学观念创造了学问的奇迹,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曾经有人问张老的养生之道,张老坦然回答道:“我没有什么养生秘诀。要说有的话,就是我这一辈子,一不想做官,二不想发财,只是一门心思读书做学问。除此之外,我别无他求。”

张老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别无他求的人,季羡林先生曾称张中行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而张老说:“我乃常人,就安于常态。”一颗平常心使得张中行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

尽管张老先生大半生“伤哉贫也”,但他既不轻视钱,也不奉行拜金主义。他一生都安于过着粗茶淡饭、家徒四壁的朴素生活,但他过得潇洒轻松,谁能否认他是一个极为富有的人呢?

古人讲,应该把自己对名利的欲望减少再减少,从栽花种竹中培养生活的情趣,这样生活中就会少一些烦恼和忧愁;应该把生活的琐事忘记掉,焚几缕清香,煮一壶好茶,甚至不必问在一旁侍候的白衣童子是谁。张中行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深得古人之乐的人,他无欲无求,安于常态,一门心思做学问,虽然生活得清贫一些,但是却拥有旁人难及的潇洒轻松。

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况下,人们都是难以做到无欲无求的,但是,争名之心、夺利之行却并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名与利,只会给人徒增烦恼。

有一个青年苦于现实生活的郁闷、惆怅,情绪非常低落,于是便到庙里走一走。到了寺院,但见寺庙里香客不断,檀香馥郁。再看香客们的脸,一张张都写满坦然、安详、幸福,他有些迷惑:莫非佛门真乃净地,果真能净化众生的心灵?流连寺院中,见一位在枯树下潜心打坐的佛门老者,那入境之态止住了他的脚步。走近细看,老者那面露慈祥却心纳天下的表情强烈地震撼了他——原来一个人能超然物外地活着是这么的美好!

他悄然坐在了老者身边,请求老者开示。他向老者谈及心中的苦痛,然后问:“为什么现代人之间钩心斗角,纷争不已?”

老者拈须而笑,铿锵而悠长地说:“我送你一句佛语吧。”老者一字一顿地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故事中的青年因为现代人之间的钩心斗角而迷惑不已,“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这句话不仅解开了这个青年的心头疑团,也给现实中的人们些许启发。获取快乐,回归平和的心境没有什么秘方,一切都在于人们的内心。

心灵空虚、贪欲满腹之人,即使家财万贯,也未必能够快乐,因为他们不懂知足常乐;只有当他们舍弃了欲望,懂得贫富皆是福,才能摆脱痛苦的泥沼,享受生命的自在与欢乐。如果人们能够无欲无求,看淡名利,那么世上争名夺利之人自然渐少,世人争名夺利之心也自然渐淡;如果人们能够以爱己之心爱人,那么恶念自然无处遁形,恶隐善彰,天下太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