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大学“科学精神与实践”启思录》序

《中国大学“科学精神与实践”启思录》序

时间:2022-1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校“人文讲座”从1994年3月举办第1期起,到今年6月底止,举办了1670期,出版《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6卷。我校“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应潮流而生,为面向更高层次更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与“人文讲座”相呼应,于2005年4月27日举办第1期,至今年6月底,已达128期。“科学精神与实践”这个讲座题目取得好!胡锦涛同志在今年院士大会讲话中精辟地指出:“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的灵魂。”

《中国大学“科学精神与实践”启思录》序

唐朝伟大诗人李商隐在他的一首著名诗《无题》中有一联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我曾借用过这联名句,只改了一个字,将“无”改为“有”,用以讲明一个人、一个社会,需要科学与人文交融,才可诸事和谐,方能心灵沟通,方可德才兼备,才能如彩凤一样,双翼健劲,长空竞胜。

我校“人文讲座”从1994年3月举办第1期起,到今年6月底止,举办了1670期,出版《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6卷。我校“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应潮流而生,为面向更高层次更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与“人文讲座”相呼应,于2005年4月27日举办第1期,至今年6月底,已达128期。主讲人是知名的高级专家,院士约占3/4,其中还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所作的讲座,凝聚了主讲人感人的科学精神与崇高的科学品格,突显了他们孜孜不倦、上下求索的人生历程与旦旦不懈、严谨求是的践行理念,表述了他们与人为善的作风与虚怀若谷的胸襟,展现了他们引人瞩目的光辉业绩与最堪珍贵的深刻感悟;讲座所引起的反响十分强烈,莘莘学子受益匪浅。今将结集,陆续出版,主编者嘱我作“序”。我将第一卷读后,大为共鸣,深受教育;静而思之,更有深悟。

“科学精神与实践”这个讲座题目取得好!胡锦涛同志在今年院士大会讲话中精辟地指出:“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的灵魂。”而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接着,他又明确指出:“历史表明,每一次科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都伴随着科学精神的发扬光大,科学精神又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这就是说,没有科学精神,就没有科学技术的革命与创新;没有科学技术的革命与创新,就没有科学精神的发扬光大。可以认定,科学精神必须体现在科学实践中,无科学实践,凭什么来体现科学精神?!然而,科学实践必须体现出科学精神,无科学精神,实践怎么能讲是科学实践?!精神不等于实践,但精神必须寓于实践;实践不等于精神,但实践中必蕴有精神。《礼记·中庸》讲得好,“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如果讲,诚是诚意、正心,是精神;那么,明就是格物、致知,是实践。精神与实践,两者既不同,又交融,这就是形而上层面与形而下层面的统一。在此,还应作进一步思考。《礼记·中庸》还讲了:“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所以,作为一个高尚的人,要既诚又明,然而,精神、形而上应处于主导方面。这也是毛泽东同志所讲的一句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由此,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在我国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就应如胡锦涛同志在今年院士大会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既是科学精神,又是科学实践,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然而,精神占主导地位。

读一读所编入的每一篇报告,无不充满了科学精神。例如,钟南山院士的报告,整个报告特别是讲到在英国留学期间与抗击“非典”期间,他的那种热爱祖国、崇尚诚实、崇尚创新、崇尚协作、高度负责的科学精神,无不奔流在他的一言一行之中。钟南山院士的言行,其他主讲人的言行,再对比他们对祖国、对人民所作的贡献,就会深深感悟到主讲人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及由此而迸射出的强大的实践力量与炫目的人格光彩。有位院士的报告讲得好:一个人既要生活在现实中,又要生活在理想中。要生活在现实中,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现实而生活;要生活在理想中,一个人更要有一个高尚的精神境界,为一种崇高的理想而坚持不懈地奋斗。用现实来考验、充实而坚定理想,用理想来适应、改造而完美现实。精神是重要的,理想是重要的,所编入的报告都反映了主讲人的精神、理想如何引导自己的践行,如何战胜艰难险阻,如何改变人生历程。这正是《孟子》所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这里,还必须谈一点,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是重要的。许多主讲人都涉及了这点,特别是丘成桐院士大量引用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辟论点,这些论点是涉及他所讲的高尚的情操的,亦即涉及精神、理想的,甚至可以说,是永垂不朽的。其实,在今天,在国外,精神、理想也一样是极为重要的,体现着人生价值取向,决定着人生道路。一句话,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在2007年2月27日发布了一个《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约3000字。这是一个很好的宣言!《宣言》在开始讲了一段有关科学技术的一般问题后,接着就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即“科学的价值”、“科学的精神”、“科学的道德准则”与“科学的社会责任”。在“科学的精神”这方面,第一句就是“科学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科学因其精神而更加强大”。精神就是人文的,科学精神就是一种人文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人文精神。当然,科学是科学,人文是人文;一个是“立世之基”,一个是“为人之本”;一个是讲“工具理性”,一个是讲“价值理性”,科学不能取代人文,人文不能取代科学;你是你,我是我;然而,由于两者同源、共生、互通、互补、互动、同求,毕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科学精神就是典型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科学与人文的交融,交融虽是精神,着力点却在科学,在“立世之基”,在“工具理性”,在为了科学最终应造福于人类。因此,在“科学的精神”开始后,又论述了4点:科学精神是对真理的追求,科学精神是对创新的尊重,科学精神体现为严谨缜密的方法,科学精神体现为一种普遍性原则。是的,“对真理的追求”,就是“求真”;“严谨缜密的方法”,只有如此,方可“务实”;“对创新的尊重”,是“勇于创新”的必要条件,无此,何言“创新”,更何言“勇于创新”。“普遍性原则”,这点论述中讲得很清楚,科学既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知识,就必须经得起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所做的实证与逻辑的衡量,即经得起任何的检验。显然,这是“求真务实”的必然推论。一句话,“求真务实”是科学精神的本质所在。

要强调的是,在当前我国大发展中,“求真务实”极为关键,因为当前我国社会一大时弊,甚至可以说,第一位时弊,就是缺乏“诚信”。求真务实的前提就是诚,“不诚无物”,不诚也无明。无诚无明,怎能立世?怎算为人?诚,是动于衷;信,是形而外。缺诚必然乏信,丧诚一定失信;然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更可怕的是,竟有人以不诚不信为聪明,以守诚守信为傻笨;那些公开“弄虚作假”的广告、宣传与行为还算少吗?禁之不止,去之不绝,极大地败坏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一百多年来我国革命传统,严重地损害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反映在学术上,反映在学校中,就是相当严重的学术行为不端,学术道德失范。一个有培养前途的人才,一旦为不诚不信这一毒瘤所侵害而不自觉,甚至沾沾自喜,其严重后果可想而知。许多主讲人都在报告中严肃提出了诚信问题。毛泽东同志早已告诫我们,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那些自以为聪明的狡猾人,最终会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何况,“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土尚不累,还谈什么台能九层?!进一步要强调的是,“求真务实”不仅是为了认识客观实际及其规律,能顺应客观实际及其规律,而使人类、人类社会能生存下去,而且还是为了人类、人类社会能够创新而向前发展。没有求真,没有务实,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向前发展。创新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国家、民族繁荣强大的不竭源泉。可以说,科学精神本质在于求真务实,而其取向在于勇于创新。这也正是许多主讲人一再强调创新的重要原因之所在。有的主讲人就明确表示,在科学研究中,也可说,在创新领域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这也正是科学家的共识。

“‘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是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的,是为了教育发展,是为了人才培养,是为了科技进步。刘延东同志在今年院士大会上的报告中讲得很清楚,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支撑,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特别要提出,最近,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强国必先强教。”高等教育是教育战线的龙头,高等教育一定要强大,高等院校一定要办好,优质的高级专门人才一定要培养出来。我衷心希望,我们这个“讲座”能为此继续作出贡献。

我很感谢我校研究生院组织了有关工作人员与一批研究生办起了这么一个“讲座”,而且越办越好。他们真心诚意邀请知名的高级专家来我校举办讲座;甚至不远千里,登门拜访,倾诉钦仰之怀,细说讲座之情,竭诚敬邀,令人感动。主讲人高风亮节,放下手头工作,克服重重困难,以对青年一代的大爱,以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感,同我们的学生对话,畅谈人生,深叙体悟,解惑传道,厚寄希望。对话情景,感人肺腑。我十分感谢主讲人的一片真情厚意与大爱,永远铭记他们在我校留下永载校史的浓墨重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洪流滚滚向前,既有大好机遇,又有严峻挑战,时代正在召唤年轻一代把自己锻炼成为热爱祖国、勇于创新的高级专门人才!

“不怕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谨为之序。

2010年7月16日(武汉渡江节)(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精神与实践协会编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