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位职业经理人的文化修炼

一位职业经理人的文化修炼

时间:2022-1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陕西乃至大西北电力企业的文化圈里,欧阳廷亮可以算得上是知名人士。长期从事企业管理的欧阳廷亮深谙,一个职业经理人倘若不能融入自己的团队,是无论无何也管不好这个企业的;一个文化底蕴不足的企业,是难以实现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的。在集团公司举行的第一个“公司日”庆典活动前期,欧阳廷亮思考最多的是渭电公司应当怎样办,集团公司有那些文化理念适宜内地公司。

一位职业经理人的文化修炼

——欧阳廷亮的文化责任与文化情结

李顺午

在陕西乃至大西北电力企业的文化圈里,欧阳廷亮可以算得上是知名人士。这不仅因为他所供职的陕西渭河发电有限公司的特殊性质和他友善谦恭的神态以及复姓大名留给人们的最初印象,还因为他那风格独具的诗文时常见诸系统内外的报刊。

受命北上

20世纪90年代末,陕西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建设资金严重短缺,电力发展远远赶不上沿海地区,不能满足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用电形势持续紧张成了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陕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以存量换增量、以产权换资金、以资源换技术、以市场换项目”的超前引资思路,果断决定转让渭河电厂部分股权,成立了由香港中旅集团控股的陕西渭电公司。这一改制,一次性引进资金近30亿元,用这笔“巨资”解决了宝鸡第二发电厂和蒲城电厂二期工程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从而大大加快了陕西电力建设与发展的步伐。

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欧阳廷亮继第三任驻厂董事被香港中旅集团派到渭电公司担任董事。这是一项光荣的使命,这是一份富有挑战性的事业。

离开了香港,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江南水乡,欧阳廷亮刚来大西北工作时,非常不适应这里的生活和人文环境。吃惯了大米的他,中午一碗“人生面不熟”的面条,到了晚上还搁在肚子里,真是有点勉为其难。为早日适应西北的水土,融入新的企业,他找一位知名的老中医开出药方,连续服用一个多月,以至于后来闻到药气就想吐,个中滋味,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忙碌的工作,加上意志力与控制力,他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秩序和风物习俗,用他的话讲:“我已经陕化啦,一个礼拜不吃米饭也无所谓!”

渭电公司是陕西改革开放初期的产物,曾产生过很好的示范效应。斗转星移,十多年过去,随着设备的日益陈旧,员工队伍的渐渐老化,以及环保要求的不断加码,企业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

电厂四周都是村舍和农田,丛生杂草和遍地垃圾,不仅影响员工生存环境,更影响企业的外部形象。正如欧阳廷亮所说:“这里是一个孤岛!”是啊,在港中旅集团的大家庭中,它是一个独具个性的企业,没有“兄弟姐妹”:在电力行业中,它是一个独立电厂,和五大电力集团没有干系,真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岛”。

正因为它是一个孤岛,员工没有交流和发展的通道,使得很多年轻人悲观失望。在渭电公司逐渐“落伍”的同时,五大发电集团和华润电力公司却在快速发展。看着昔日的同窗好友一个个相继走上了领导岗位,能不让人心动吗?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渭电公司一个萝卜一个坑,升迁的机会十分渺茫,等到现有的管理人员退位时,大多数也人老珠黄。于是,消沉,成了这个企业最普遍的现象。看着年轻人有的无所事事,有的沉迷于酗酒,甚至个别员工打架斗殴,欧阳廷亮十分心痛,他决心以文载道,开展一场精神上的“救赎。”

身为常务副总经理的欧阳廷亮积极配合一把手,尽职尽责地抓好分管工作。不久,又作为党员代表大会选举的党委书记,他为推进企业跨越发展,全力配合总经理,响亮提出了“孤岛求生”的文化理念。公司党委号召,“全体党员和广大员工要艰苦奋斗,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好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这时,企业党委书记的身份,给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企业文化和员工队伍建设的平台。

面对困扰,如何突出重围,求得新生,成了欧阳廷亮和公司管理团队深入思考的课题。近几年来,渭电公司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实施“热电联产、煤电联营”的发展战略,坚持“抓改造、求生存、保稳定、谋发展、促效益”的工作思路,对现有四台发电机

组进行了供热改造,按省政府要求提前完成了烟气脱硫改造,并正在大力实施脱硝改造,确保各项排放指标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实现清洁生产环保发电。渭电公司再一次站在时代前列,为陕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了出新的贡献。

严重的冗员问题,成了渭电公司领导的心头之患。他和张建军总经理同属于“软心肠”的人,不愿意砸员工的饭碗。迫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他们不得不组织一部分员工“对外经营”,到陕北清水川去承运电厂。欧阳廷亮向身处异乡的员工承诺,“每年两次专程来看望大家”。他说到做到,风雨无阻,并在迎风冒雪穿越沙丘和红碱淖的旅途中,完成了长诗《最后一只苍狼》的构思。

六年朝夕相处,六年创业拼搏。长期工作生活在江南有着细腻委婉和柔韧潜质的欧阳廷亮,如今似乎也多出了北方汉子的大气刚毅和洒脱性情。他融入了企业,成为几千号员工中的一分子。长期从事企业管理的欧阳廷亮深谙,一个职业经理人倘若不能融入自己的团队,是无论无何也管不好这个企业的;一个文化底蕴不足的企业,是难以实现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的。

如今,当人们走进渭电公司,宽畅整洁的厂区道路,井然有序的生产车间,绿树成荫的生活小区,热闹非凡的运动场馆,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搭建平台

其实,企业大多数员工是明智的,决不会去争挤“企业管理者”的独木桥,关键是如何引导,去释放他们富余的能量。

欧阳廷亮遵循“马斯诺的层次需要理论”,注重从精神层面激活和调动员工的潜能。他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工会和党群工作部两个渠道,利用《渭电报》、网站、电视、宣传栏、职工书屋等形式加大企业文化的宣传力度,使员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渐渐地认识、理解,认同、接受公司企业文化。通过政策、资金、人力、场所的扶持,全方位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平台的搭建工作,推动文学社、摄影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和秦腔协会等员工业余组织活动的蓬勃开展,营造了浓厚的文娱活动和精神生活氛围,引导年轻人迈上了职业生涯的新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司总经理张建军的全力支持下,他们用最小的投资,建成了陕西电力系统最好的集大型会议、文艺演出、练功健身、球类竞技、书法绘画、卡拉0K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员工文化活动中心,为员工的文体活动和身心愉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这些平台,承载着欧阳廷亮对企业长远发展和员工人文关怀的希冀和祈盼,也沁润着他在企业文化建设上的心智和追求

有80多年发展历史和成功经验的港中旅集团公司,积淀了丰富的文化理念,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在集团公司举行的第一个“公司日”庆典活动前期,欧阳廷亮思考最多的是渭电公司应当怎样办,集团公司有那些文化理念适宜内地公司。活动期间,渭电公司将“严格、和谐、创新、求效”的企业精神和集团的企业精神实行对接,特别强调企业与员工、社会、自然之间互为依赖、相互促进、共存共荣的理念和愿景的一致性。除了升旗仪式、播放司歌,他还带领部分员工利用周日休息时间深入秦岭开展登山活动,陶冶团队的情操。在这些活动中,欧阳廷亮强调的集团文化与渭电公司个性文化的相互包容,相互接纳,相互融合,进而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家庭格局,实现文化和人心的融合。他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共同研究提升员工幸福指数具体措施,真正让员工受到尊重,得到实惠,共同享受企业发展的成果,收获企业发展的快乐;真正让员工感受到在企业这个大家庭里事业有价值、工作有奔头、生活有情调;真正让员工焕发主人翁意识、生活热情和创业激情,不断促进员工和企业共同进步。

一位在渭电公司做过深入采访的记者在文章后记里这样写道:“在渭电,早晨很有意思,居然听到久违的起床号、吃饭号、上班号。号声响过,我走出宾馆,看到人们各有所忙,有的晨练,有的骑着自行车,问候声此起彼伏,与嫩绿的树叶和盛开的鲜花一起迎接新的一天,共同呼吸着大自然的甜美气息。”记者感叹道:“走在洁净的道路上,人们看我的眼神有点儿新奇,但也礼貌地招呼着。刹那间,我有种感觉,那就是不论你来自何方,走了多远的路,只要来到这里,你就是渭电人的朋友!”

平台搭起来,活动深下去,人才自然会脱颖而出。在欧阳廷亮的鼓励和支持下,员工的文体活动蓬勃开展,业余作家的文学创作兴趣浓厚收获颇丰。公司有4人加入中国电力作协,3人加入陕西省作协,7人加入咸阳市作协。文学社的业余作家们,不仅成为企业内部宣传阵地的突击队,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上一支充满朝气的主力军。

其实,有着高级经济师职称的欧阳廷亮,企业综合管理包括一些技术性强的专业管理也是他的强项。他曾出任过湖北省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学习月刊》特约记者,葛洲坝集团文协理事。他撰写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基本模式》论文在《学习月刊》发表且被收入《现代企业制度与政府职能研究》一书,后被收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和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合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库》。他撰写且发表的论文计数十篇之多:《浅谈跨文化战略》发表于《中外企业文化》,《大型企业集团多角化经营战略的思考》(合著)发表于《市场营销导刊》,被收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和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合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库》。他主撰的电教片《征服长江》解说词拍摄后荣获了电力部电教片三等奖,并由中国劳动出版社出版发行。他还主编出版过《广西桂平航运枢纽施工文集》,并编著了《全国水利水电施工管理文集》一书。

书写诗文

如今,欧阳廷亮已经融入了西安的山水文化,融入了这里的风土人情。六年来的秦地生活,使他喜欢电厂门前日夜流淌的渭水,喜欢城南巍峨壮美的秦岭,喜欢那酷似秦人阵容庞大的兵马俑,甚至喜欢这里的凉皮、肉加馍和锅盔辣子。

古都西安的大雁塔、大明宫、大唐芙蓉园,是经过历史的挑剔与筛选,经过岁月的雕琢和啃食派往现代的文化使节。假日里,偶尔有点闲暇时间,他会在博物馆、碑林待上大半天,流连在周秦汉唐远去的厚重文化里。他渐渐融入了陕西文化圈子,崇敬陈忠实、贾平凹、高建群等一批陕西作家,喜欢读他们的小说,喜欢读雷抒雁、阎安、伊沙等诗人的诗歌。这里的山川河流,这里的历史文化,已经深深影响着欧阳廷亮的生活状态,也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情结。

欧阳廷亮在搭建企业文化平台,营造员工文化氛围的同时,始终不忘自己的文学创作。他的乡土诗,如《老屋》《麦子》《南瓜》《玉米》等,皆从最朴实的东西着笔,讴歌农民的纯朴与善良。他的小说,无论是小镇系列的《小镇更夫》《小镇挑夫》《小镇屠夫》《小镇渔夫》,或者《水怪》《小兔儿乖乖》,全都是展示社会底层人物,彰显他们的勤劳、纯真、善良和勇敢。他的眼光非常独到,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去发掘“真、善、美”。同样是漫步渭河,同样是聆听秦腔,同样是走近窑洞,同样是欣赏瓦当,他笔下的《梦鱼》《秦腔》《窑洞》《瓦当》以及《与兵马俑闲谝》《红碱淖》就是不一样,以至于不少地地道道的陕西人都为之感叹。

欧阳廷亮的作品,充满着人文关怀,饱含着社会道义。物我互换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他借误入城市的蜻蜒之翼羽,借草原上最后一只苍狼之目光,借一头即将成为盘中美味的生猪,审视人们的生存环境,审视人类的所作所为。今天,人们的生存环境满目疮痍,真的不容乐观!狼的归宿在哪里?自然的归宿在哪里?人类最后的归宿又在哪里?当地球像那片草原一样由水草丰茂变成枯草遍地、千疮百孔,当地球被我们人类的贪婪和毫无节制掏空了心脏,我们又该何去何从?

欧阳廷亮不仅擅长新诗,其古体诗词也很有功力,譬如《古风·清明访礼泉》写道:“塬上桃林泛紫霞,清明阵雨洗尘沙。彩蝶蹁跹游阡陌,阳雀叽喳逗篱笆。喜看轻风扬柳絮,聆听细雨润梨花。谁来礼泉撩春色,果树丛中是我家。”使礼泉的自然风景跃然纸上,引人向往。又如《七律·感叹大雁塔》写道:“历尽千辛走天涯,佛经苦译似积沙。大云经疏非天意,弥勒转世巧排他。浮屠无力升落雁,母仪成心举国家。欲问西天经何在,此地空余大雁塔。”短短一首诗词,借用玄奘和武则天的故事,道尽人世虚与实、难与易、是与非。

一般说来,每一位诗人的作品都是有“籍贯”的。细心的人们已经感受到欧阳廷亮早期的诗作,以细腻婉约柔美而见长,这里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影调,有江南和风细雨的印迹;到大西北生活久了,他的诗文里免不了生出辽远苍茫和厚重。

在欧阳廷亮淡定儒雅的神情背后,是对诗歌的酷爱,是对文化的深深敬畏和一份难得的自觉。他为人低调,不事张扬,擅长用心写作。他常常风趣地对朋友说道:“‘义不理财,慈不带兵’,我这个人既讲义气,又爱发慈悲,做不了大事,只好写点文章,以谢亲朋好友。”当谈到他认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时,他总是笑着说:“没有最满意的,比较满意的是《最后一只苍狼》,本人由衷期盼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位读者感叹:“在这首诗中,诗人笔底的苍狼形象是成功并震撼人心的。从矫健到落魄,从无忧无虑到满怀忧伤,从群雄逐鹿驰骋原野到形只影单无处藏身,读完掩卷,它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影像强烈到不可磨灭,使人不由自主会想起一位英雄的谢幕,苍凉而悲壮。这种艺术效果的成功,来自于作品本身的结构与表达,来自于作者对主体描述对照的巨大反差,来自于作者在谋篇布局上匠心独具的‘慧心’。一一完美亮丽的昨日回忆与今日现实的斑驳暗淡相辅相成、盘根错节地纠缠在一起贯穿始终,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归结成了尾节的深思与反诘。这种布局上的结构美,或者建筑美,或者观赏美,犹如一路风景,明暗交错、山环水绕,沟谷纵横,直至巅峰回望来路,才知此景悠长,韵味独到,值得品咂。”欧阳廷亮曾经谈到,这首诗是他穿越大漠后,通过深思熟虑发出的感叹!

欧阳廷亮正是这样一位有着敏锐触觉和自觉的人。他将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坚持不懈地记录下来,向读者传达着某种现实的存在和疼痛,启发人们深思。文字是应该能带给读者启发思考与美感的艺术品,透过艺术品的表象触及它的内心,窥视作者内心的感悟与追索,是每个读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能更进一步地品出弦外之音,品出强烈的震撼,这是读者的享受,更是作者的欣慰。

书写好文章,传递正能量。进陕六年多来,欧阳廷亮白天忙于党务和繁杂的后勤管理工作,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伏案写作,应当说非常辛苦!文学,本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尤其是像他这样从事企业管理的业余作家。爱好文学,尤其是想以文载道,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担当。我们由衷期待欧阳廷亮在百忙之中,挤时间写出更多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并借助于企业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长足发展。

(注:本文作者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高级政工师,现任《西北电业职工》杂志编辑部主任,著有《高原履痕》、《建功秦东大地》、《与岁月握手》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