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生有三重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

时间:2022-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人与人之间的境界却大不相同。我们把人生境界大致分为三层:生活境界、道德境界以及信仰境界。生活境界是人生最低的境界。也有些人是在成年后认识到自己生命的有限、宇宙的广阔无垠,以及人无论多么富有,最终都要死亡等问题时,就会多一些思考,这样就会追求人生的第三重境界——信仰。大多数人处在人生的第二重境界,也就到了生命的终点。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超越低级境界,力争做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

你看我怎样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超越另一部分人;后世确是品级更高,优越更甚的。

——《古兰经》(17:21)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从物质层面上看,几乎没什么差别。但人与人之间的境界却大不相同。低级境界的人,其生活趣味就不会高。同理,高级境界的人,趣味就很高雅。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不在于他是贫穷还是富有、是聪明还是愚笨、是春风得意还是失败落魄,而在于他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境界。我们把人生境界大致分为三层:生活境界、道德境界以及信仰境界。

《古兰经》说:“你看我怎样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超越另一部分人;后世确是品级更高,优越更甚的。”(17:21)从经文的字面意思我们就能理解:人在这个世界上一样的忙碌,但最终的结果却不一样,经文中提到的后世“品级”就是人们在今世境界不同的最终结果。所以,在伊斯兰看来,一个敬主爱人、力行公益事业、为人类社会无私奉献的人,和一个只为自己升官发财,贪图享受的人是不一样的。因为在真主那里,他们之间的品级不一样。

生活境界是人生最低的境界。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能生存下来,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一点让人和其他动物没有什么两样。由于人有思维,知道物质的多寡决定自己的生活状况,这就引发了人想拥有更多物质的欲望。据心理学家说,刚出生的婴儿,大约在两岁以前,就处于此种状态。此种境界“其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离娄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这种本能会得到强化,潜存于一生之中,所谓“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上》)大概指的就是这种境界。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芸芸众生,在他们的思想意识里,工作就是为了吃饭。吃饭就是为了活着,生活在这个境界层面上的人很多。

处于“生活境界”中的人,也许他们的物质生活很富有、官场上也混得春风得意,但他们还是没有超越低级动物的共性,他们和婴儿一样,甚至和小猫小狗也差不了多少,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自己享乐,更谈不上有什么人生意义和价值。当然,在现实中,纯粹地处于这种境界的人不是很多,有些人的脑子里或多或少也有一点这种境界,但没有占他们思想意识的主导地位,这种人就是境界低下的人,我们平常所谓“低级趣味”的人。

道德境界是人生的中层境界。处于这个境界的人有理想、有品位。中国传统文化里把这种人称为“君子”,人们说某某人像一个谦谦君子,也许就是对那个人最好的表扬了。中国古人说的君子,是有一定的内心修养的人,是一个善良的人、文明的人。他具有高尚的人格,且胸怀大志。这种人为理想而奋斗,不计较眼前的得失,孔子曾经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也就是说,他们在努力而辛勤地工作着,但工作绝不只是为了挣钱,起早贪黑的辛苦也不只是为了买房子,可见,处于第二境界的君子是胸怀天下的人,这个境界的人相对也少。

信仰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人被母亲生下来时都一样,但在成长过程中所学的知识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所接受的教育不同等,使每个人的人生观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也有些人是在成年后认识到自己生命的有限、宇宙的广阔无垠,以及人无论多么富有,最终都要死亡等问题时,就会多一些思考,这样就会追求人生的第三重境界——信仰。一般有信仰的人对世事有一种超然的认识,他认为人此生的一切都是来自于造物主的恩赐,所以得到什么不会狂喜,失却什么也很坦然。大多数人处在人生的第二重境界,也就到了生命的终点。追求了一生,劳碌了一生,心高气傲了一生,到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人生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但是有一些人很早就到了第三重境界,他能够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会与旁人计较什么。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有清风明月。面对纷争的世俗之事,能一笑了之。我觉得达到这个境界的人更少。

其实,这三重境界之间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界限,哪个人也不会长久地处在某一种境界里。比如一个自私的富人,看到马路边痛苦的残疾人,忽然心里涌出一丝怜悯,出资相助,他瞬间就变得高尚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超越低级境界,力争做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