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识并不等于力量

知识并不等于力量

时间:2022-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诚然,当人们有了一定的知识之后,对任何事情和问题的看法或认识肯定比那些没有知识的人更加理性,更加准确,但知识并不等于力量。如果说知识等于力量,那么,为什么当今的许多有知识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而是在今天的社会中,的确出现我们所不愿看到的“知识并不等于力量”的现象,那么知识怎样才能成为力量呢?由知识到力量最重要的是得有个转换过程。知识并不等于力量,开卷也未必一定有益。

知识并不等于力量

真主创造你们,然后使你们死亡。你们中有人复返于一生中最恶劣的阶段,以致他在有知识之后又变得一无所知。

——《古兰经》(16:70)

“知识就是力量”是科学家兼文学家培根的名言,曾经激励过多少有志青年。诚然,当人们有了一定的知识之后,对任何事情和问题的看法或认识肯定比那些没有知识的人更加理性,更加准确,但知识并不等于力量。因为我们所学到的任何知识都要能正确用于社会实践和工作中你才可能逐渐产生力量,最终真正地转化成为能力、经验和财富。而当今社会大量的事实证明,死记硬背的“知识”,不经过转化,就不会产生任何力量。

《古兰经》说:“以致他在有知识之后又变得一无所知。”(16:70)又说:“知识来临他们后,他们才为互相嫉妒而分派别。”(42:14)可见“知识”有时也会有消极的作用,不一定所有的知识都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力量。穆罕默德B每日祈祷说:“主啊!求你教给我有益的知识吧。”伊斯兰十分重视学习知识,把求知列为主命,但是,重点强调学习“有益”的知识。

如果说知识等于力量,那么,为什么当今的许多有知识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我们从新闻上看到,北大毕业生陆步轩毕业后去卖肉了。我们还见到一些很有学问却贫穷了一生,甚至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终生一事无成的人。与此同时,我们也见到了那些大字不识几个,却事业有成,成为房地产大亨,手下的雇员都是本科毕业的大学生的人。这些没多少“知识”的人成功后,捐资建校,赞助各种公益事业,造福桑梓,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力量”不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貌似很有学问,因为他知道“回”字有四种写法,但他依然活得毫无“力量”可言。

我们并不想否定名人名言,更何况这是一句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至理名言。也不是大谈知识无用。而是在今天的社会中,的确出现我们所不愿看到的“知识并不等于力量”的现象,那么知识怎样才能成为力量呢?

我们说知识不等于力量,是因为知识不等于能力。现在学校里高分低能的学生很多,也就说明了这一点,对于这些学生,知识只是一本书,而他的大脑就像一个电脑硬盘。他学知识就像在电脑硬盘里储存文件一样。一台装满整个图书馆的电脑依然只是一个工具,它自己不能独立完成任何工作。

人所学到的知识,有些只有转变成思想,继而由思想转变成观念,观念再去支配行为,行为才能产生结果。有些知识要用于社会实践和工作中,最终才能真正地转化成为能力。由知识到力量最重要的是得有个转换过程。如果你只是读死书、死读书,而你所学的东西在社会实践与工作中不能派上用场,学非所用,那这种知识是没有任何力量的。

知识并不等于力量,开卷也未必一定有益。鲁迅先生曾经翻译过一本日本作家的随笔集,其中《徒然的笃学》一篇就举过一个典型的事例:英国的亚克敦家境优裕,终身笃学,他的书斋里整整排列着大约七万卷的图书,据说每一部每一卷都遗有他的手迹,而且在余白上还有用铅笔写的细字,记出各种意见和校勘。他的无尽的知识,相传是没有一个人不惊服的。作者写道:“他至少认真读了七万卷书,而成果怎么样呢?”“虽然如此,而他作为政治家,却没有什么成就;称他为历史学家,也是到死为止,并没有留下什么著作„„只是将无尽的知识,徒然地搬进了自己的坟墓而已。”

有些人读了好多书,但那些书对他来说没有一点用处;还有的人知识很丰富,但却没有把所掌握的知识转化成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些知识都没有什么力量。所以,读书要选有益的书,学习要学有用的知识。并且把你所知道的落实在你的行动上,这样,你的知识才可能成为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