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训练六完善行

训练六完善行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完善行是成正觉的真实之道,也是菩提心之道与菩萨道。通过思维此理,我们应鼓励自己领受菩萨戒,并虔诚地修持六完善行。六完善行是以菩提心为动机,从事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与智慧等修持。我们应当认知到六完善行就是我们日常的修持。藉由这样修行,当我们的胜观转化为直接证悟一切现象之空性的“见道”时,我们即从加行道位的菩萨,进展为见道位的菩萨。

训练六完善行

六完善行是成正觉的真实之道,也是菩提心(梵音“菩提其塔”)之道与菩萨道。通过以菩提心为乘具,且不断地沿此菩提之道前行,我们一定能抵达最终的正觉之境。菩提心的愿望就是要成正觉,使之能够直接利益各个及所有的众生。为了实现这个宏愿,我们应该在自己的精神导师面前,或是在心中视为是真佛的佛像面前,念诵下面的祈愿文三次,由此承诺要修持菩萨道或菩萨的训练。这个承诺即是“菩萨戒”:

诚如过去诸善逝、佛陀,

生起正觉心——菩提其塔,

圆满菩萨训练的所有次第;

为了一切众生之乐利,

我亦生起正觉心,

圆满菩萨训练的所有次第。

当我们领受菩萨戒时,即是承诺要进行正觉之道——菩萨的训练,即修持六完善行(六波罗蜜)。通常,当我们开始一个工作时,我们承诺要完成雇主的愿望,否则将很快失去这份工作。同样,我们既已生起菩提心——为了要直接利益各个及所有的众生,下决心要证得正觉——我们就必须让自己承诺修持六完善行。如果没有透过领受菩萨戒而作此承诺,我们将失去成正觉的机会。通过思维此理,我们应鼓励自己领受菩萨戒,并虔诚地修持六完善行。

六完善行是以菩提心为动机,从事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与智慧等修持。我们应当认知到六完善行就是我们日常的修持。

在布施的修持中,我们应练习:(1)对贫穷者施予财物,包括施食给各种动物;(2)对老弱病残者给予实际照顾;(3)给予众生保护,救之于危难,包括救护各种小虫子的性命;(4)施予爱,藉由总是相信众生的安乐与自由是最重要的,而学习珍爱所有的众生;(5)施予法,即透过给予教法或有意义的忠告,帮助他人解决嗔怒、贪执、无明的问题。

在修持戒律时,我们应舍弃任何不适当的行为,包括那些导致他人受苦的行为。我们尤其要舍弃违犯自己菩萨戒之誓言的行为。这是能够在菩萨道上不断取得进展的根基。依此行之,我们身、语、意的行为都将变得清净,我们也会成为清净之士。

在修持安忍时,我们应暂时接受来自他人的任何逆缘或伤害,绝不让自己生起嗔怒或受挫的心。在练习安忍时,我们便是穿上无上的内在盔甲,它直接保护我们免于身心之苦,以及其他问题。嗔怒摧毁了我们的福德或福报,使我们不断地经受许多的障碍。正因为缺少福报的缘故,使我们的诸多愿望,尤其是修行上的目标,总是难以实现。所以嗔怒是最大的魔。透过修安忍,我们能够完成任何精神修行的目标;因此安忍是最大的善德。

在修持精进时,我们应依止不退转的精进来聚集广大的福德与智慧资粮,这是证得佛陀的色身(梵音“鲁帕卡亚”)与佛陀的法身(梵音“达马卡亚”)的主因。尤其是,我们应着重于一切事物的实相“空性”的思维与禅修。依此行之,我们将能够轻易地在菩提道上取得进展。以精进心,我们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如果我们怠惰,便将一事无成。

在修持禅定时,于此阶段,我们应着重于成就“观察空性的寂住禅定”。“究竟菩提心的简要训练”这一章节,将对此给予解释。藉此禅定的力量,当我们体验到“胜观”的殊胜智慧,并且清晰地证悟到一切现象的空性时;我们即从资粮道上的菩萨,进展为加行道上的菩萨。

在修持智慧时,于此阶段,我们需要以菩提心为动机,着重于持续禅修一切现象的空性,藉此提升胜观智慧的力量。藉由这样修行,当我们的胜观转化为直接证悟一切现象之空性的“见道”时,我们即从加行道位的菩萨,进展为见道位的菩萨。从证得见道的那一刻起,我们成为胜位菩萨,从此不再经受山撒拉或轮回之苦。即使有人用刀子,一片片地割我们的身体,我们也不会觉得痛,因为我们已经直接证悟了一切事物的实相。

在完成了“见道”后,为了取得进一步的进展,我们需要以菩提心为动机,持续禅修一切现象的空性。这个禅修称为“修道”。当我们达到这一阶段时,即从见道位的菩萨,进展为修道位的菩萨。

在完成了“修道”后,当我们的修道智慧转化为恒常免于一切误执显相的全知智慧时,此全知智慧称为“无学道”,即真正的正觉。当我们达此境界时,即从修道位菩萨成为一名正觉者——佛陀。这时,我们就完成了有情众生的最究竟目标。

菩萨在聚集福德、智慧二资粮上所做的最初训练,就是菩萨的“资粮道”;菩萨在准备证得见道所做的聚集福德与智慧的训练,就是菩萨的“加行道”;初证空性的菩萨训练,就是菩萨的“见道”;在完成见道后,菩萨持续禅修于空性的训练,就是菩萨的“修道”;完成一切显密二法的训练而证得佛陀的全知智慧,即是“无学道”——正觉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