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辩证法如何把握现实

辩证法如何把握现实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否如实反映并科学叙述现实,是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和庸俗化的一条基本标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原则,它发现并叙述出社会历史运动的内在矛盾和基本规律。认识把握现实、认识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需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把握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切入点,理解和运用辩证法把握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前提性问题。

马克思认为,完整地描述现实是认识历史的一把钥匙,认识历史运动规律的科学起点在于现实。现实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其把握不是一个直观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借助辩证法加以把握的复杂理论过程。

(一)现实的复杂性

是否如实反映并科学叙述现实,是区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和庸俗化的一条基本标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原则,它发现并叙述出社会历史运动的内在矛盾和基本规律。马克思指出,完整地描述现实是认识历史的一把钥匙,认识历史运动规律的科学起点在于现实。在马克思之前,黑格尔也曾洞悉到揭示现实在认识历史规律性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在《小逻辑》“现实”一节中,他指出,可能性、现实性和必然性是构成现实的三个逻辑环节,这三个环节体现出历史运动的辩证性质。可能性就是抽象的或者说偶然的现实性,现实性是可能性的实现,而现实性的不断实现和发展就是必然性。因此,现实性是沟通可能性和必然性的中介。黑格尔还指出,由现实性向必然性的演进,又包含着三个逻辑环节:实质、条件和主动的活动。[24]主动的活动将内在的“实质”与外在的“条件”结合起来,最终将可能转变为现实,推进现实成为必然。认识历史的必然性也就是认识历史的规律性,必须准确地把握现实性这个关键环节,从现实中发现客观的条件和主体的力量。黑格尔的以上论述几乎是完全正确的。我们须知,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物质根源就在现实当中,从现实中发现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发现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社会主体力量何以在矛盾的总体中具体活动着,创造条件、改变现实,是解答理论与实践何以统一的科学道路。

然而,我们生活在纷繁芜杂的社会现实联系之中,如果我们欲求科学地揭示和叙述现实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从中确证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主体力量,只靠日常的经验和常识还远远不够。这就是黑格尔说过的“熟知并非真知”。人民群众作为改变现实、创造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前进、发展中的最大的事实,但是这个事实在长久的历史研究中并没有成为被关注的对象。历史唯心主义将历史解释为观念演进的历史,但是对观念的来源却不加追问,先天地认为观念是历史的本原,历史是观念的附属物。在观念演进的历史进程中,广大的人民群众不过是观念的“质料”,而观念的化身则是英雄、君子、帝王将相等杰出人物。因此,群众在历史学和史学家的视域中被忽略了。直到“英雄”和“君子”难以支撑起历史的复杂运动之时,方才想到“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民为贵,君为轻”,而即使这样“民”的概念在“君子”和“英雄”的意识之中仍然是模糊的。

现实的复杂性集中表现在群众的复杂性之中。历史学和史学家不能清晰地把握群众或者“民”的面貌,归根到底是因为群众的实践活动乃是历史领域当中最为复杂的现象。通过梳理观念史的演进,尤其是追踪观念的化身——历史中杰出人物的思想和行动,是探究复杂的社会历史运动最为简洁而有效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解释古代历史的运动尚可述其概览,这是因为古代社会是“人依赖于人”的社会,群众尚未从社会共同体中独立出来,在特权等级结构中,群众是等而上之的特权者的附庸。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特权等级结构迅速瓦解,群众逐渐从“人依赖于人”的社会关系中独立出来,世界逐渐形成“普遍的交往关系”,民主成为普遍的社会交往原则和政治理念,因而忽视群众中蕴藏的复杂的社会关系总和已然不能真实、完整地叙述社会历史和现实。

无论我们怎样赋予群众“民本”或是“民主”的赞许和尊重,但就历史科学本身而言都不能否认或者低估群众的历史复杂性。“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并不是一个价值判断,它是对一个事实的描述。群众的活动是历史运动内在矛盾最为直接、最为精确的表现,群众的“英雄性”在于他们直面社会活动的复杂矛盾,在其中摸爬滚打,以想方设法解决现实的矛盾为日常生活。而脱离或半脱离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知识生产者和社会管理者则是间接地发现矛盾、剖析矛盾、解决矛盾。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这就意味着知识生产者和社会管理者从群众的历史实践中总结而出的解决矛盾的蓝图和方法,必须还诸广大的人民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解决现实中的矛盾,物质的矛盾终需物质的力量予以解决。

(二)辩证法是理论把握现实的科学方法

认识把握现实、认识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需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向我们示范了理论把握现实世界的专有方法——辩证法,运用辩证法科学揭示和叙述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马克思指出,辩证法是从理论上把握世界的现实和历史的专有方法。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多是从经济学方法论层次上去理解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却很难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普遍意义。把握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切入点,理解和运用辩证法把握现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前提性问题。

辩证法通过概念的逻辑运动叙述现实和历史的矛盾运动,黑格尔和马克思都认为概念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运动,能够在思维中复原历史内在矛盾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达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我们的提问是:概念从何而来?在黑格尔的《小逻辑》中,“概念论”在“存在论”之后,具体说来,“概念”范畴是在“现实”范畴之后出现的,这意味着“概念”是对“现实”的描述,而现实又是“本质”和“现象”的综合。所谓“本质”,就是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性。从“本质”到“现实”展现出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性自我实现的过程,而概念就是对这一过程的叙述。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版的跋中,也谈到了概念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对矛盾运动过程的“叙述”。那么,下一个需要追问的问题就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过程又是如何发现,并为我们所叙述的呢?

其实,在现实和理论之间还有一个中间领域,这就是文化领域。理论能够把握现实,但却不能直接把握现实,要在理论的逻辑性与现实的历史性之间实现“通约”,还需要一个沟通二者的中间领域,文化就是这样的领域。现实是矛盾的谱系和矛盾运动的体系,文化反映现实,将矛盾的谱系和运动符号化;同时文化又反作用于现实,使现实丰满化,使矛盾的谱系及其运动典型化、制度化和意识形态化。哲学是文化的理论精神,它用概念记录文化的符号,陈述文化史的演变。哲学必须融于文化才能贴近现实,文化必须反映现实才能孕育哲学的理性精神。哲学通过建设文化的途径现实化,现实必须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才能哲学化。文化是哲学现实化和现实哲学化的中间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立足于现实的根源,在现实、文化和理论三个层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也是辩证法的秘密所在,是辩证法把握现实的秘密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