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权谋私,是最典型的不廉洁行为

以权谋私,是最典型的不廉洁行为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权谋私是发生在党和国家肌体上的瘟疫,并且蔓延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构成严重危害。在思想文化方面,以权谋私行为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整个中华民族道德的下降。综上所述,以权谋私行为对党和国家造成的伤害是全面的、极其严重的,以权谋私是最典型的不廉洁行为,不加以制止就会涣散民心,动摇国本,威胁党的领导,威胁社会主义事业。

以权谋私,就是利用手中的公权力为个人谋取私利,是对权力的异化和滥用。以权谋私是我国目前各种腐败现象的本质所在。何为腐败?简而言之,就是掌权者利用手中的公共权力为自己谋取个人利益,其实质就是以权谋私。以权谋私是发生在党和国家肌体上的瘟疫,并且蔓延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构成严重危害。新时期,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改革创新精神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制度,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以反腐倡廉建设新成效取信于民,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

一、以权谋私现象的诱因及危害

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党员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和考验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伴随着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而来的还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于是一些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了扭曲,把手中的权力作为谋求个人私利的工具。一些地方和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致使个别领导者权力不受约束和限制,为所欲为。近年来,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正稳步推进,但是距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导致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不力,容易使一些人自我放纵,最终走上腐败堕落的道路。不论出于何种原因,以权谋私现象都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地位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威胁着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健康发展。

在经济方面,以权谋私动摇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权谋私现象的突出特点是权钱交易,从经济角度而言,造成了大批资金的严重浪费。每年用于大吃大喝的钱,如果用来发展经济,可以上多少个项目;如果用来救助失学儿童,可以使多少人重返校园;如果用来救助贫困地区,可以使多少人脱贫致富。权钱交易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严重的危害在于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通过人情拉关系,通过贿赂获得项目,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也产生了大量的“豆腐渣”工程。如果任由以权谋私行为发展下去,必然动摇甚至摧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经济裹足不前。

政治方面,以权谋私威胁着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从根本上说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然而,以权谋私行为在利用手中权力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同时必然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尽管党内以权谋私现象是少数,但是却是离间党和人民群众感情的一剂毒药。如果不严厉打击这一行为,必然会损害党廉洁奉公的形象,降低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直至被人民群众抛弃。党内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分子多了,塌下心来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就少了,党的执政能力也就降低了,就无法驾驭当今全球化以及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就会威胁到党的执政地位。再有,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现象多了,就会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许多群体性事件都是由于官员腐败引发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破坏了党执政的社会氛围。

在思想文化方面,以权谋私行为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整个中华民族道德的下降。以权谋私的行为多了,慢慢就会形成一种权力与利益交换的腐败文化。长此以往,就会慢慢渗透到人民的思维模式和社会生活中去,导致不论做什么事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法律、政策、规章和制度之外的潜规则,而不是通过正规途径解决。不论大事小事,遇事就托人情、送礼、找关系。最主要的是人们开始养成怀疑一切的态度,不再相信公权力,不再相信政府的威信,法律的威严。一个小小的事件,因为人们的不信任,逐渐演变为群体性事件的案例越来越多。当所有事情都要靠潜规则解决的时候,掌权者在进行以权谋私行为时的顾虑会逐渐减少,心理压力也会消减,到最后会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以权谋私行为也就愈演愈烈。因此,反腐败不仅仅是一场政治斗争,还是一场严肃的文化角力。面对以权谋私行为,面对腐败行为,面对各式各样的潜规则,必须绝不轻视、坚决打击,必须弘扬正气、打击邪气,从根本上净化社会风气。要使干部群众从思想上澄清各种错误认识,树立廉洁从政、执政为民的坚强政治信念,彻底铲除潜规则滋生蔓延的土壤。

在党和政权建设方面,以权谋私行为侵蚀着党的先进性,削弱了党的战斗力。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以权谋私行为亵渎了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和革命精神,败坏党内风气,使得一些党员三观扭曲,是非、美丑、善恶颠倒,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出来。在党的组织建设上,以权谋私行为会削弱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内歪风邪气盛行导致组织松散、纪律涣散,党组织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就会受到严重损害。

综上所述,以权谋私行为对党和国家造成的伤害是全面的、极其严重的,以权谋私是最典型的不廉洁行为,不加以制止就会涣散民心,动摇国本,威胁党的领导,威胁社会主义事业。

二、标本兼治,严厉打击以权谋私行为

新时期,新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标本兼治,严厉打击以权谋私行为。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把廉政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既要抓住每一时期以权谋私现象的突出问题,对个案严厉打击,又要加强思想教育,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权力运行,减少以权谋私行为产生的机会,铲除其滋生的土壤。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权力是一把双刃剑,作为一种强制性的社会力量,权力具有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正确行使可以造福人民。与此同时,权力如果在行使过程中被滥用,就会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也就是说当权力失去监督和制约后就极易导致以权谋私,导致腐败。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务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我们可以有一种政制,不强迫任何人去做法律所强迫他做的事,也不禁止任何人去做法律所允许的事。”[7]资产阶级从权力的这一特性出发,在掌握政权后,设计了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权力的这一特性在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同样起作用的,领导干部手中有了权力之后,就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但是,如果这个权力不受监督和制约的话,就会产生以权谋私行为。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止以权谋私,关键在于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中国共产党现在是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手中都握有大大小小的权力,要防止以权谋私行为,就要构筑一个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

要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从大的方面而言,就是在整个权力的运行上,建立结构合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小的方面而言,也就是具体到领导干部运用和使用权力的情况,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从整个权力的运行上,造成以权谋私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权力过分集中,不能形成对权力的有效制约。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篇纲领性文献中,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高度,对“权力不宜过分集中”进行了深刻阐述,“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28页至329页。)权力过分集中,是与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相违背的,容易造成个人专断,破坏集体领导,是产生官僚主义乃至以权谋私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要解决权力过分集中,首先就要合理、科学地配置权力,对管理人、财、物等重要部门的某些过于集中的权力适当分解,避免权力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合理的权力结构可以在各种权力之间形成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同时,要确保权力的运行规范化、程序化,要明确各权力层次、权力主体的职责和权限,使权力行使者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方式行使权力,克服权力行使中的随意性,防止权力滥用。

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基本的思路就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从严治党,使执政党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制化轨道运行。民主和法制是监督制约权力的有效保障,要加强廉政立法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规范。各级党政部门要根据各自工作特点,制定和落实有效防治权力腐败的规章措施,以法规和制度的形式为监督提供依据和保障。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列举出了违反廉洁纪律建设的方方面面,对各种用权不当、滥用权力的行为作了明确界定,党员领导干部一旦违反了其中的任何一项条款,都将受到严厉处分,为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提供了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