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析我国小微企业的生存困境及对策建议

浅析我国小微企业的生存困境及对策建议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16家小微企业的调查走访,对当下国内小微企业发展困境进行了剖析,并针对困境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在我国,个体工商户包括家庭作坊式企业也被视作小微企业。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3月底,在该区工商注册登记的32000余家各类企业中,小微企业达31000多家,占比近95%。

鲍铭烨

【摘 要】 小微企业在国内通常是指大中型企业以外的各类小型、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渠道、丰富经济发展类型等方面,小微企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16家小微企业的调查走访,对当下国内小微企业发展困境进行了剖析,并针对困境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小微企业 困境 对策

一、小微企业的概念界定

通常来讲,小微企业是指大中型企业以外的各类小型、微型企业的统称。在我国,个体工商户包括家庭作坊式企业也被视作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及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我国小微企业生存现状——以台州市黄岩区为例

浙江省台州市位于浙江中东部,地处我国东海岸中部地段。改革开放以来,台州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特别是踏板式摩托车、工业缝纫机、冷柜、塑料模具、节日灯、水晶制品等20多个行业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多年来一直稳居国内首位。[1]据台州市工商局统计,截至2012年,台州市共有企业近10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达到90%以上。通过对台州这样一个充满浓厚商业气息和创业氛围的海滨城市的调研考察,能在一定程度上一斑窥豹,透视折射出我国小微企业的当下发展现状。

本文选取的调查地点——台州市黄岩区,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化过程,已基本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初级市场经济、从农业经济到工业化初期的转变,目前正处于构建现代化市场经济、完成工业化中期的关键时期。作为黄岩区经济发展的主体,小微企业主导产业突出,行业特色鲜明,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以工业制造业为主,以医药化工、模具机械、塑料制品、食品饮料、工艺美术、纺织服装、摩托车等七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

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3月底,在该区工商注册登记的32000余家各类企业中,小微企业达31000多家,占比近95%。本文选取的调查对象主要是位于黄岩区北城工业园区模具行业以及院桥工业园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具有普遍代表性的16家小微企业,调查重点是其目前发展现状暨实际营业额及利润情况。调查形式:一是企业访谈,深入厂区实地考察,与企业负责人进行直接对话,探讨相关问题;二是问卷调查,共发放28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5份。

1.塑料产品加工企业(4家):这4家均为家庭作坊式微型企业。企业负责人表示,尽管企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因为此前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客户资源,故2013年、2014年,年营业额各有96万元、110万元,实际利润分别为9万元、12万元左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2.文具用品制造企业(1家):对这类小微企业来说,受市场对荣誉证书等文具产品需求减少、市场整体需求乏力等因素影响,以及主营产品荣誉证书创新空间较少、市场对其变化需求弹性较低、大型企业品牌垄断以及价格压力等多方因素影响,近年来企业营业额在逐年下降。

3.玩具拼图制造企业(2家):受国际经济下行导致的国际市场不景气和国内市场需求下降的影响,以及科技产品的不断涌现代替了现代儿童对玩具拼图的需求,导致该企业产品的营业额目前只能靠地区的业务员多、客户资源多等微弱优势苦苦支撑,尤其是在2015年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营业额更是大幅减少。

4.模具配件制造企业(9家):模具配件制造行业是黄岩区发展已久的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在对该类行业的相关调查中,部分相对发展成熟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尽管能明显感受到市场竞争力的强烈影响,但由于企业具有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及销售路径,目前仍能保持较高水平的销售量和一定的利润率,维持企业正常运行不成问题,并对企业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而且表示会在企业文化塑造、科学管理、技术细节与技术创新上投入较多人力、物力和财力。而那些家庭作坊模具配件加工式、刚入行业门槛的小微企业,则表露出市场竞争的激烈与其自身生存困难的现状,尤其是近两年刚起步的微型企业,不仅在技术层面没有一定的时间与资金实现突破与创新,更由于下游产业的行业门槛较低导致大量家庭式作坊的微型企业的涌入,竞争压力大,利润空间小,介于8万元到15万元之间,生存现状堪忧。

三、造成小微企业生存堪忧及利润低下的根源剖析

(一)自身定位不够清晰、发展战略把握不够准确

在走访过程中笔者发现,以调查对象为参考样本的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着对企业自身定位模糊、发展战略不清晰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企业负责人受自身知识理论水平低下和战略分析理论工具欠缺所限,战略把握不准,自身定位模糊,对地方政策不甚明了,无法充分认识国家宏观环境、市场整体发展走向以及所处地区的发展优势、资源、技术、政府导向等;另一方面,小微企业尤其是家庭作坊式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工作人员往往一人“身兼数职”,缺乏充裕的人手进行企业人事和资源的科学配置,对外界信息的把握也呈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掌握信息的准确度不高,处理信息的效率低下,进而影响到企业在发展进程中适时调整发展战略的主观能动性。此外,一些小微企业自身与政府联系较少,包括对政府新制定的与企业生存发展切身相关的政策,也不能及时跟进了解,这就直接削弱了政府调控这只“无形的手”对市场的影响力,进而影响到小微企业在发展战略方面的准确判断。

(二)与互联网对接上存在难题,网上销售渠道不畅

1.家庭作坊式的小微企业,生产或加工的多为半成品或其他产品的辅料,因而较难作为一件可销售的“成品”在互联网销售,更无力借助互联网打开网上销售渠道。

2.部分小微企业生产的成品即使能够在网上销售,但由于所处地区没有一定规模的区域经济与特色产业规模群相互支持配合,导致他们的产品在整个行业市场里“形单影只”,不能形成规模经营和集聚效应,缺乏竞争优势,进而阻塞了小微企业希望借助互联网打开销售渠道的道路。

3.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走访的16家小微企业里,有12家表示曾尝试或正在利用互联网打开企业销售渠道(另外4家皆为生产或加工辅料,较难作为成品商品在互联网销售),但是由于企业人手有限,网页技术人手更是缺乏,因而导致了企业网站经常处于无人“照理”或装点网站,即使有潜在的销售客户,也常常因为无人“招待”而错过。

4.作为黄岩地区特色产业的模具业,企业负责人普遍表示:因模具行业对产品技术细节、做工精密程度有较高要求,因此采购商在没有见过商品实物之前,由于无法得知产品质量,故不可能有大批量的采购,从而导致很多相关小微企业在互联网只能采用“只批发不零售”的销售模式。

(三)受各种主客观条件影响制约,技术创新动力不足

笔者认为,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传统行业的小微企业加工生产的设备多为大型、含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机器,故因“硬件技术”条件限制没有太多创新空间。

2.小微企业因自身没有过多的闲散资金,也会出于技术创新后生产的产品是否能得到市场认可,以及能否为企业带来更好效益的双重顾虑,不太愿意投入较大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

3.在技术交流上,大部分小微企业的生产理念、产品的升级换代以及核心技术的获取等,主要依赖参加各种会展,但参与会展的其他厂商在其设备技术、产品生产技术等方面一般都持保密态度,特别是对自己的核心技术更是讳莫如深,这就直接导致了前来“取经”的小微企业技术汲取较少,同行业、同规模的企业之间相互交流较为欠缺。

4.大多小微企业负责人为老一代传统创业者,其观念及理念对企业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缺少一定的文化基础作为企业科学发展的理论支撑。

(四)因循于家庭作坊式管理,现代企业管理观念落后

1.许多小微企业一开始是由几个家族成员一同支撑起企业的发展,实行的也是“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而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步入成熟期后,像裙带关系、“人情”因素、“讲究资历资格”、请休假制度不完善、工作作风拖拉随意等,逐渐成为企业后续发展、做大做强的阻滞因素。

2.不少小微企业的中下层管理者(如车间主任)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技能欠缺,在实际管理中遇到难题经常只能靠个人经验与阅历来解决。

3.在劳动力方面,小微企业由于本身规模较小,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不大,从而导致人力资源更新以及由此带来的技术革新,跟不上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步伐。如所调查的16家小微企业均表示在招工问题上没有困难,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小微企业负责人对现代高校技术型大学生的认可度相对较低,认为小微企业环境相对较差,条件较为艰苦,担心现在的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吃不了苦,社会经验相对缺乏,可能会无法迅速融入企业中去。

(五)对接政府扶持政策兴趣不高,行业环境较差

从政府相关扶持政策视角来看,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小微企业自身接受政策扶持信息较为迟缓。

2.小微企业若要享受相关税收政策优惠,则需在申请、报送、审批等相关手续上花费较多精力。小微企业负责人几乎普遍表示,鉴于机会成本大于实际优惠,所以也提不起多大的兴趣。

3.从行业现状来看,主要表现在一些入门门槛较低、行情较好的行业里,行业秩序较为混乱,大量新兴的小微企业不断涌入,从而导致经常发生恶性竞争;而那些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常会通过故意压低价格甚至是不赚钱等销售手段,以图尽快拉到客户、在行业内站稳脚跟或争得一席之地。此外,像土地租金贵、租赁时间不确定性等因用地、地租所带来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也为企业未来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四、破解小微企业发展困局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剖析,笔者认为小微企业若要尽快走出困境,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要着重从增强企业内力和巧借政府外力上下功夫。

从增强企业内力来说,拟提出如下具体对策:

1.逐步建立一系列科学化管理体系,摆脱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的束缚。小微企业要想尽快走上科学化管理轨道,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直至做大做强,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是大量引进优秀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同时要加强科学化人员管理,优化人员配置,增强持续发展后劲。特别是在人力以每年约10%的速度递增情况下,对那些机械重复的生产工序,可尝试以智能型自动化生产方式代替传统重型机械甚至人工操作的生产模式,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2.增强自身发展战略定力。作为抗风险能力先天不足的小微企业,切不可盲目跟风,较为轻易地变换自身发展定位与目标,使企业出现产品滞销等问题,进而深陷由盲目性而带来的一系列弊端之中。如在走访一家具有九年发展规模的小型企业时,其负责人就表示,在市场高度细分的今天,小微型企业要生存下来甚至是做大做强,只有对企业发展做出精准定位,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

3.立足于做精做强,形成特色,打造“拳头产品”。要着眼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观念,着重加强一二种优势产品的投入,握紧拳头打造自己的“拳头产品”,不断提高该产品的市场“话语权”,以此带动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4.尝试推行“以知识技术入股,承上启下发展传统小微企业”的管理思路。鉴于小微企业在经营上经常需外出跑业务、拉客户,随着手机软件下单等销售方式愈来愈流行,若将此工作交给具有相关知识背景和操作能力的年轻人负责,不仅能够节省时间、成本,更有助于将“外面世界”某些领域的先进理念带回企业;在生产上,小微企业经常需要储备掌握一定技术研究能力的人才。对此,笔者在此设想出一条“以知识技术入股,承上启下发展传统小微企业”的思路。按照这种发展思路,一方面可使最新的发展理念渗透进传统思维发展的小微企业,引导其准确定位,寻求到合适的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又可使“无创业资本”的年轻人得到创业锻炼,借此平台走上创业之路,两者相得益彰、各得其利。

5.加强技术创新。笔者认为,企业的“创新”之目的就是能够把一个想法转化为收入和利润,就是能够改变企业所处的情境,包括市场、顾客、竞争和社会等方方面面,最终能够带领企业走向长期繁荣。

针对当地绝大部分小微企业仍由老一代企业家执掌、企业管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仍受传统思维的束缚等现状,笔者建议小微企业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其“试错”成本较低以及市场激烈竞争能不断鞭策其技术创新的天然优势,把创新看作一个整合的流程,引进一系列科学先进的理念,优化企业各方面资源配置,进而打破无差异化的桎梏,实现可持续的内生性增长创新,并且将其牢固镶嵌入企业的发展目标、战略选择、资源分配、评估体系以及关键人员的甄选、晋升和奖励等重要事务中,真正地把创新融入经营管理的每一个方面;同时,具有一定发展规模的小微企业应努力引进具有先进理念和研发技能力水平的人才,紧跟本行业科技发展趋势,及时了解掌握本行业内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实用成果,不断学习汲取先进技术和理念,强化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发展机制,坚定走创新发展道路。

就巧借政府外力而言,具体对策有:

1.政府应立足地方特色,着眼区域优势,在一定地域内进行产业整合,形成集聚效应,打造配套产业链,提升产业规模,逐步培养该地域的特色产品与特色行业;同时通过一系列配套扶持措施,提升该地区特色产品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2.采取多种措施为小微企业创造公平、合理的创业环境,并通过市场自身作用,淘汰一部分不适合生存的小微企业,留下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并对其实行专项定位政策扶持与协助发展规划,同时利用政府资源和媒体优势,对其进行宣传推介,使其成为行业的创业模范和“领头雁”。

3.从地方财政中拿出一定数量的“真金白银”,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创新研发和技术革新;对那些积极进行技术创新的小微企业,给予一定的“鼓励补贴”,以此充分调动小微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并积极鼓励小微企业在企业内部主动营造开拓创新的创业氛围。

4.政府出面牵头建立与规范行业协会,在具有较大影响力与规模的行业协会,可安排一定数量的行政管理人员,以期达到规范行业秩序、减少恶意竞争、维护市场秩序等目的;同时还可定期举办行业交流会,使各类小微企业能够定期进行技术交流,以达到技术相互学习、推动行业技术总体水平进步的目的;对那些没有登记注册、生产不规范、高能耗生产以及破坏环境等小微企业,政府层面可采取“整合形成规范,引导科学发展”的发展思路,配以一定强度的监督与强制力,切实改善此类小微企业“脏、乱、杂”的状况。

5.加强类似“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推进专门协助小微企业设计和日常打理网上商店的公司或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切实解决或改善小微企业在与互联网对接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一系列现实难题,推动小微企业尽快构建起互联网销售平台。

【作者简介】 鲍铭烨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4级本科生

           浙江嘉兴314400

参考文献

[1]吴蔚荣.努力建设现代化港湾都市区,推动台州发展新跨越——关于台州城市发展定位的研究[J].台州社会科学,2014(3).

[2]王中苏.2003—2012年台州现代化建设蓝皮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3]台州市统计局.台州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4]雷富礼.保洁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创新[N].商业周刊,2014‐09‐10.

[5]张文忠.关于黄岩区小微企业发展的思考[J].今日科技,2012(10).

[6]张靖.小微企业成长发展影响因素评价分析——基于浙江省台州市企业的调研[J].生产力研究,2014(7).

【注释】

[1]王中苏.2003—2012年台州现代化建设蓝皮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2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