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红船精神”与青年“中国梦”

浅谈“红船精神”与青年“中国梦”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孕育这一开天辟地大事件的精神被国人誉为“红船精神”。2015年是习总书记刊文《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后的第十个年头。时代发展瞬息万变,在当今的背景下进一步理解“红船精神”与“中国梦”的内在逻辑关系,对于我们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尤其是对当今青年的发展及其更好地履行时代使命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启发价值和重要意义。

孙 帅

【摘 要】 1921年的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浙江嘉兴的南湖。孕育这一开天辟地大事件的精神被国人誉为“红船精神”。2015年是习总书记刊文《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后的第十个年头。时代发展瞬息万变,在当今的背景下进一步理解“红船精神”与“中国梦”的内在逻辑关系,对于我们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尤其是对当今青年的发展及其更好地履行时代使命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启发价值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 红船精神 时代青年 中国梦

一、“红船精神”——青年“中国梦”的力量根源

近代以来中华大地风起云涌,前所未有的大危机与大变革孕育了无数中国人对于中国未来之梦想。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的梦想就是实现救亡图存,民族独立富强于世界之林。为了这个梦,无数人为之不懈奋斗,乃至牺牲。然而在没有一个坚定精神核心和明确思想指引下的漫长奋斗过程中,不少人未能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领袖有过努力,但是最终沉溺于声色犬马中,忘却了起兵广西时匡正时局的雄心。洋务派有过努力,但是在封建势力和西方列强的压制下,逐渐偏离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初心。维新派有过努力,但是现实的残酷碾碎了他们一味保皇立宪的梦想。民族资产阶级有过努力,辛亥革命的隆隆炮声重新拉开了民族革新的新序幕,但革命后的黑暗与混乱,让他们自己对最初坚信的主义也产生了深深的迷茫。

虽然时局动荡,国人精神萎靡、失去自信,但中国的年轻人仍在反思:中国将往何处去?面对社会上种种救亡的思潮,是安于讲堂论道,将中国的命运安放在小小的书斋,还是深入社会劳苦,无论前途艰险坎坷与否都义无反顾地去努力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1]在这样的历史抉择面前,20世纪初中国最早的那批接受共产主义信仰的年轻人,坚定地选择成为革命的弄潮儿。在那个保守主义和虚无主义盛行的年代,他们选择的道路不被大众接受与理解,他们准备的事业可能会面临着被扼杀在摇篮里的命运,他们的生活处处皆是生离死别,然而事实证明,他们愿意耗费一生的心血来换取整个中华民族的觉醒与复兴。在这样一种强大的精神促动下,这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人勇敢地担负起为中华争取未来,为国人博取梦想的历史重担。他们最终齐聚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组建成立了时至今日仍然生机勃勃的中国共产党,从此真正地开启了民族复兴的奋斗路程。这是以大无畏的气魄探求真理的精神,这是不计个人得失、不惧生死的精神,这是勇于面对诘难、敢于立于时代潮头的精神。这种强大的精神动力从本质上就是那个时代青年先进分子为实现救亡图存中国梦的庄严历史承诺。

一条小船上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党,一条小船承载了一个伟大的梦,一条小船开辟了一条走向复兴的坦途。94年前起航的这条红船,引领着国人劈波斩浪,仅仅用了28年时间就使中华民族重新站立起来,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内忧外患局面,又仅仅使用了66年的时间就使中华民族摆脱了积贫积弱,屹立于世界大国之中。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已经努力奋斗了170多年,历史证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红船精神”中汲取到了巨大能量,在这份无法忘却的初心指引下,更加光明、美好和幸福的未来才会由梦想逐渐变为现实。

每一个国家与民族乃至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当今中国发展日新月异,处处充满梦想,曾经的强国梦、小康梦、幸福梦,如今都有了机会和平台得以实现。梦想虽然可能千差万别,但是归结起来同属“中国梦”。“中国梦”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梦、国家富强梦与个人幸福梦的圆满汇集。因此,今天的“中国梦”是否能得以最终实现也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当下的努力,也如94年前那样取决于时代青年是否敢于担当。一个时代的光荣和梦想总是与生机勃勃的青春和青年联系在一起,所以一个民族的希望总是会将梦想的实现寄托在年轻人的身上。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中国梦”从根本上来说也应是当今时代青年的梦想,“中国梦”属于青年,为了青年,成于青年。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青年人是社会结构中最富朝气、最能创新、最敢开拓的群体,历来都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最重要力量,他们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践行直接影响到“中国梦”的实现方式与力量来源。回想1921年,也正是一群年轻人在红船上的庄严宣誓声中,播下了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种子。时至今日,年轻人更应继承父辈的旗帜,承担起时代的责任,重新解读“红船精神”之于当下的时代意义,从中汲取营养并将之传承下去。

梁启超先生曾在《中国少年说》中提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最富梦想和活力的青年人在历史潮流中要扮演好主力军的角色,关键在于在他们能否将自己的梦想和国家的夙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能否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汲取传承下来的精神力量,能否在面对逆境时依然将民族的福祉放在核心位置。“红船精神”帮曾经年轻的父辈们解决了梦想实现中的这些问题,也将会在当今年轻人实现自己的梦想过程中再次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

可以肯定地说,“中国梦”的命运与青年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是有机结合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双重结构。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充分表明,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有精神,国家就有梦想、有前途、有希望。实际上广大青年的梦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共通的。作为社会最具潜力的创造性群体,青年身上蕴含的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行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青年只要保持为梦想奋斗,那么“中国梦”就会有生生不息的力量动力和源源不断的群众基础。所以当今青年需要坚持崇高的信念,从“红船精神”中学习其强大的生命力起源,将历史的经验和回响深深地印记在脑海里,使自己的个人发展和追求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在对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对国家的报效中成就自己的人生。

二、当今青年群体发展中面临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说过,“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总体上,当代青年人的主流意识和状态是奋发向上的,但是受当下社会浮躁的氛围影响,还是有部分年轻人存在着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倾向,缺少大众情怀。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种种迷茫与困惑考验的时候,往往干劲不足,容易泄气,碰到挫折的时候就轻言不敌现实。比如,如下这几类情况就严重地影响到了青年的未来发展:

(一)缺乏生活热情,丢失目标信仰

追求美好的目标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力,它既指明了实践中的价值取向,也会激励起不断奋斗的意志。当前很多年轻人身上显现出来的不是对梦想的美好渴望,而是甘于碌碌无为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失去对生活与理想的热情。他们往往将自己的未来规划局限于自身,把社会理想从个人理想中人为地割裂开来。这类青年群体缺乏的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深刻认识,仅仅关心如何实现自身的现实利益,这必然最终会导致个人精神上的萎靡与懈怠。即便是有些人努力培养自己的个人能力,增强在未来社会里的竞争素质,但是当努力的方向没有正确信仰指引而偏离了轨道时,他们的发展也注定只能游离于历史潮流之外,就谈不上对国家民族大义的奉献了。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悲叹:“我们的社会培养了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青年由于其价值观还在逐渐塑造形成的过程中,在信仰缺失的情况下,往往会被利欲俘虏,成为一个终日只疲于为名利奔波的人。人生终日不见宏伟的目标,自然会失去奋斗的动力和激情,留下的只会是没有意义的蝇头小利之争。热火朝天的革命年代中青年们从五湖四海相聚在一起只为实现社会共同的目标,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与回报,但求奉献付出。相比之下,如今的一些青年缺少的不光是热血与激情,根本上说缺乏的是在大时代下对自我的肯定和对自己梦想的信心。因此,缺乏信仰的青年群体亟须一种力量来重塑他们的精神脊梁。

(二)自我意识过强,忽视大众情怀

当今的80后、90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一同成长的,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大环境影响下,他们更加强调个人的自由与独立,注重自身权益的维护,主体意识水平远远超过父辈一代。个人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增强的确有利于青年群体在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实践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个性的自由同时也使得青年群体在思考问题时常以自己的感受为立足点,忽视他人和社会整体的利益。辩证地来看,当今青年个性解放追求呈现两个方面的特性:一方面,崇尚个人自由并为之努力,人人都享有平等发展机会的观念已深入青年心中,这是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进步;但是另一方面,过度地强调自我利益,将个人和社会的有机纽带割断,其结果终将会是个人凌驾于公共福祉之上,无视民生之艰,丧失对社会底层的关注。若是青年群体漠视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我们民族传承的大业将会困难重重,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也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因此,缺乏大众情怀的青年群体亟须一种力量来重塑他们对天下苍生的深情。

(三)匮乏社会适应活性,人格缺少磨炼

80后和90后们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小享受到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在家长众星捧月的呵护下不曾受到太大的挫折与失败。而进入大学或迈入社会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面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就得完全依赖自己的能力。“逆商”的程度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一个年轻人未来的发展高度,但我们常见的是独生子女们对待失败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不够强大。在自身努力和社会现实的巨大反差面前,比较容易产生厌世和仇恨社会的心理。由于阅历的限制,他们的情绪也是易于波动,意志力较为脆弱,内心常存冲突,思想在压抑之下容易走向消沉。进一步说,若是再缺少针对性的人格教育,青年一代的人格弱点还会带来他们认知上的扭曲,在他们人生关键的抉择时刻就会发生错误的偏差。实际上,当代青年的人格失落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根源。不少青年群体之所以心理状态失衡,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其中缘由既有社会转型带来的价值观念冲击,亦有家庭教育理念的落后,更有社会德育软弱无力的因素在里面。每个时代里的青年都会直接面临生活的严峻挑战,因此缺乏磨炼的青年亟须一种力量来重塑一种宠辱不惊、天高云淡的稳健人格。

三、“红船精神”对青年“中国梦”的启示

一条小船上就能诞生出一个叱咤20世纪历史风云的大党,可见精神的力量极其重要。一个组织没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先进文化,就不可能拥有凝聚力和生命力。青年群体若是没有先进的精神文化,也就不可能在未来使我们的民族走向辉煌。回顾中国共产党94年的征程,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形成了能代表时代精华的独特精神财富,从诞生之初的“红船精神”再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这些精神一脉相承,94年的积淀穿越时空,始终鼓舞着中国青年顽强拼搏,奋斗不息。尤其是“红船精神”折射出来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青年的个人发展与梦想追求只有在中华民族复兴的舞台上才能实现最大的成就。

任何历史进程都不会是畅通无碍、一帆风顺的,“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也充满无限的机遇和挑战,希望与考验并存。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青年群体,他们在信息时代成长,在互联网技术的催动下,他们对新事物有着超越前人的接受和掌握能力,这既使他们走在世界的前沿,也使得他们的人生面对前所未有的困境和迷茫。广大青年现在是“中国梦”的后备军,不久将会是生力军,未来将是主力军。中国共产党在94年中面对种种困境之时尚能一直不断地从“红船精神”的动力源泉中汲取能量与智慧。在面对新征程时,“青年水手”们同样需要“红船精神”来激励、引领和启示自己。

第一,年轻人应拥有首创精神,才能勇于开辟属于青年自己的“中国梦”。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1921年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还未能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当时的社会思潮虽多,但是革命的现成道路极少,没有一套现成的模式供这些青年可循。这种历史的困境决定了这群年轻的革命者们必然要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结合中,勇于以吞天吐地的胸怀开拓新的革命道路。首创精神作为“红船精神”的核心始终贯穿于中国革命的每一个阶段,在国家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都在不断激励着那个时代的青年发挥自己的才智,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破除沉疴。红船上的一群年轻人也因此将星星之火燎原到中华大地,中国共产党也由一个青涩的革命党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稳健的执政党。可见,拥有首创精神是青年在迈向新征程中走向成熟,并又能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也只有不断弘扬首创精神,青年人的思想才能不断解放,自身的理论实践才能不断创新,从而最终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第二,年轻人应拥有坚定信仰,才能不断赢得属于青年的“中国梦”。坚持信仰、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得以弘扬的重要方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古老中国,面对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如何救万民于水火之中,革命任务空前艰巨,但是为什么仍然有无数的青年共产党员前赴后继,乃至不惜抛弃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因为他们有着高于常人的信仰,他们坚信共产主义是合乎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在漫长的岁月里,革命事业的生涯曾经多次遭受挫折和失败,但是凭着这种与生俱来的坚定,他们一次次地走出困境,将革命的火种燃遍中华大地。今天的中国昂首阔步走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正是凭着先辈们这份百折不挠的坚定信仰和岿然不动的定力。今日面对构建“中国梦”的新使命,年轻一代在狂澜之中更需要信仰来铸造自己的精神脊梁,从而才不会轻易地被困难所吓倒,才能够坚定自己的理想不放弃、不抛弃,才能博得未来人生出彩的机会。

第三,年轻人应有奉献精神,才能保持属于青年“中国梦”的本质。立党为公、舍身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中大众情怀的根本体现。马克思在年轻时曾经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正是与人民建立起了血肉相连的关系,他们在红船上将梦想的种子培植在人民群众的土壤中,革命的力量才能萌芽,才能不断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使得中华大地焕然一新。青年群体应该意识到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实践的真正主体,唯有将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不断地从人民的土壤之中获取智慧和力量,才能孕育出最伟大的事业与功勋。习近平同志在勉励青年时指出:“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2]可见,人民的福祉才是青年发展的最根本目的,追寻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对中华民族的责任。青年一代以大众情怀书写壮丽青春,让大众情怀融入青春血液才是青年“中国梦”中最宏大的历史篇章。

【作者简介】 孙 帅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4级博士研究生

           浙江杭州310028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周少玲.红船:开启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航程[J].嘉兴学院学报,2013.

[5]马赛.论红船精神与中国梦[J].嘉兴学院学报,2014.

【注释】

[1]马赛.论红船精神与中国梦[J].嘉兴学院学报,2014(2):16‐20.

[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8/c_126477806.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