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阶段特征,导致科学章法

阶段特征,导致科学章法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八对矛盾标示的阶段特征也归于基本国情之内,它是科学发展观赖以出台的底牌。国家的繁荣昌盛要靠发展,人民的富裕幸福要靠发展,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就是发展。换言之,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唯物辩证法。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为了适应新的发展要求而提出的。新世纪新阶段的显著特征体现为本篇第二专题谈到的八对矛盾,八对矛盾的每一对,都不能不用攻坚克难手段去化解。由此表明:尽管我们的改革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也没有变。强调认清现实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国际地位,并非妄自菲薄、甘于落后,更不想妄自尊大,急于超前,而是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任何一项改革发展都只能从这个最大实际出发。八对矛盾标示的阶段特征也归于基本国情之内,它是科学发展观赖以出台的底牌。

第一,自身实践的总结。改革开放的实践反复证明,发展的确是压倒一切的硬道理。国家的繁荣昌盛要靠发展,人民的富裕幸福要靠发展,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就是发展。然而,以往的传统发展方式也的确难以为继。关于那种发展方式的弊端,十六大和十七大两个报告都有总结。其主要症结有三:一是无法排除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二是造成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重后果;三是随即引发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安全生产等方面的一系列难题。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舆情告诫人们:只抓经济不讲全面不行,只抓重点不讲协调不行;只抓暂时不讲持续更不行!正由于获取了来自实践总结的清醒认识,十六届三中全会才郑重地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当时的表述虽然很短,但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第二,国外经验的借鉴。同属于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序列,同出于振兴本民族的良好意愿,令人炫目的东南亚后起之秀,为什么会被一场金融风暴刮得东倒西歪?轰动一时的拉美经验,为什么转眼又变成了拉美陷阱?谜面揭穿,谜底自现:致使它们先起后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便是传统的发展方式。同属于当今世界的大国序列,同出于竞争致胜的心理动机,美国和日、德、英、法等国家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为什么那样高、那样好?印度和巴西的工业化建设为什么迟迟跟不上来?理由可能有五条八条乃至十几条,但经济发展方式是否科学先进,无疑也是决定不同发展结局的原因之一。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生产力固然离不开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但驱使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只能在生产力内部寻找。正由于要在生产力内部查动因,科学发展观才注重发展方式的创新

第三,现实矛盾的化解。自身实践的总结、国外经验的借鉴,给科学发展观的诞生提供了必要性依据;化解现实矛盾的呼声,则给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提供了必要性与紧迫性的双重依据。那么,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去逐一化解现实中的八对矛盾呢?经过艰辛的探索和积累,我们党的思路循序打开:经济总量与自主创新的矛盾、开放大势与竞争压力的矛盾需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方案去化解;总体小康与具体差距的矛盾、协调走向与区域现状的矛盾需用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去化解;市场规律与机制障碍的矛盾、民主意愿与条件制约的矛盾、文化繁荣与民众选择的矛盾需用深化改革即协调发展的方案去化解;社会活力与利益平衡的矛盾则需用和谐构建的方案去化解。正由于形成了三项基本要求的对症方案,科学发展观才能够名正言顺地从容亮相。

归结起来看,初始的科学发展观给我们画出一幅哲学三角图形。三个角各自代表改革、发展、和谐的三大任务:发展决定改革与和谐,改革与和谐又共同助推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唯物辩证法;发展的内容决定空间形式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时间形式的可持续发展,时空两种形式的三重发展态势又共同促进总体发展内容质量的提升,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唯物辩证法;与发展相比,改革与和谐的内容各有特定规范,但二者又都可以转化成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构成因子,这还是科学发展观的唯物辩证法;改革、发展、和谐的三个角共同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三大任务的取向都取决人民的需要,可反过来讲,三大任务的实现程度又都制约着人民需要的满足程度,这依然是科学发展观的唯物辩证法。换言之,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唯物辩证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