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的扬弃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的扬弃

时间:2023-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私有财产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私有财产产生的主体其本质就是劳动,私有财产就是积累起来的异化劳动。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看作是对私有财产的扬弃,针对资本主义的私有制采取非常现实的革命运动,是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上扬弃私有财产,归还人的真正财产。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主张毫无疑问是要消灭人的异化状态,以及要消灭作为人的异化状态最根本的私有财产关系。即,异化劳动导致私有财产关系,私有财产的本质是异化劳动。

第二节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的扬弃

共产主义是人的本质存在的物质基础。“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私有财产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私有财产产生的主体其本质就是劳动,私有财产就是积累起来的异化劳动。因此,只有消灭私有财产才能消灭异化劳动,只有消灭异化劳动,以及由此引起的一切领域的异化现象,才能实现人类的真正自由。

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看作是对私有财产的扬弃,针对资本主义的私有制采取非常现实的革命运动,是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上扬弃私有财产,归还人的真正财产。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但这种扬弃之所以是上述的解放,正是因为这些感觉和特性无论在主体上还是客体上都变成真正的人的自由。一定意义上说,共产主义是对私有制社会的彻底否定,是以扬弃私有财产作为中介的人道主义。

《手稿》时期,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已经达到了超越以往共产主义思潮的真正的共产主义的水平。马克思非常深刻地对共产主义思潮进行了批判,并通过对两种共产主义思潮的批判,引出了他对于共产主义的界定。

马克思认为,前两种共产主义思潮都提出了扬弃私有财产的要求,但是他们共同的理论症结是都不了解私有财产的本质。第三手稿共产主义篇开篇第一段话,马克思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私有财产关系很早就已经存在了,无产和有产的对立由来已久。只有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财产问题上的对立,才是私有财产发展历史上,阶级对立发展历史上达到的最高水平。只有有产和无产的对立发展到资本和劳动的对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立,劳动和资本的对立才是真正意义上作为矛盾来理解的对立。这种对立也意味着无产和有产的对立的由来已久的社会矛盾将走向解决。也就是说,这种矛盾只有发展到最极端、最尖锐的程度才具备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可能性。异化的状态是普遍存在的,异化的消除必须是异化走向极端。有产和无产的矛盾在私有财产关系出现之后就已经存在了。但是这个矛盾真正的彻底解决必须是这个矛盾发展到最高的、最尖锐的、最极端的程度。发展到劳动和资本的对立,工人和资本家的对立的程度,矛盾才可能最后走向解决。因此,马克思讲“自我异化和自我异化的扬弃走的是同一条道路”。私有财产是在人之外的存在,是作为客体来理解的。私有财产的本质是劳动,但是它是一种异化的劳动,所以应该被消灭。

共产主义是在考察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学说,这种学说是扬弃私有财产的积极表现。

开始的时候,这些共产主义思潮消灭私有财产的主张都表现为私有财产的普遍化。它从私有财产的普遍性来看私有财产。例如,打土豪分田地。土豪劣绅霸占着土地,而贫农长工一无所有,因此要把被霸占的劳动者创造的私有财产平分。平分私有财产并不是消灭私有财产,而是私有财产的普遍化。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小私有者。这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特点。一个农民起义领袖通过农民起义推翻了一个封建王朝,之后把土地集中的社会现象解构掉,把被大地主占有的土地财富分掉,让每一个人拥有土地,若干年后土地集中又开始出现,周而复始。显然中国的封建社会非常稳固。这种超稳态结构显然摆脱不了历史铁律的控制,也很很难从根本上根除这个体系。

共产主义思潮主张扬弃私有财产是平分私有财产,它不是从根本上消灭私有财产,而是让每一个人成为一个小私有者。这是马克思对共产主义思潮作的一般性的判断。进而,马克思具体分析了两类共产主义思潮。

第一类,如果这个东西不能被平均化,我们就把它消灭掉——这是人的本性中卑劣的一个方面——你比我聪敏,我比你笨都是不合理的,大家的智商应该都一样。马克思分析了其中卑鄙性的原因,即物质的直接占有是生活和存在的唯一目的。这种共产主义充满着对私有财产的贪婪与渴望。它是私有财产的存在,贪欲的存在。在资本主义时代,这种思潮意味着工人这个范畴没有被取消而是被推广到一切人身上。这样的共产主义并没有从根本上消灭工人的身份,而是每个人变成工人,每个人变成小资本家,整个社会变成抽象的资本家。私有财产的关系仍然是整个社会同实物世界的关系。这种共产主义表现为共产共妻。它是从对私有财产的贪欲的人的本质出发提出的消灭私有财产的一种特定表现形式,即私有财产的普遍化和完成。它的极端表现是消灭私有财产,它的动物表达形式是公妻制。这样一种公妻制的尺度是贪欲的、贪婪的、自私的尺度,是把人的本质作为私有财产的本质的尺度,是把人作为私有财产的贪婪存在的生物学的尺度。资本成为整个社会共同体的公认的普遍性和力量,异化劳动成为每个人的本分。这种私有财产的普遍化和完成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普遍化和完成,不是从根本上消灭和推翻资本主义。以往的共产主义思潮,都是站在国民经济学家立场上,归根到底是资本的立场。

共产主义思潮的第二种表现形式:政治形式的共产主义。例如,过渡阶段。社会主义就处于一个过渡阶段,废除国家,但是国家还没有真正被废除,是民主的,但是也有可能走向专制。这也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

马克思指出以上两种共产主义思潮都已经提出了积极扬弃私有财产的主张(除了极端情况之外),但是他们不理解私有财产的本质。因此,马克思在把握了私有财产的本质之后,对共产主义做出了界定。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是劳动,即异化劳动。因此说,马克思超越了以往的共产主义思潮。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主张毫无疑问是要消灭人的异化状态,以及要消灭作为人的异化状态最根本的私有财产关系。而人的本质是社会存在物,因此在《手稿》里马克思不区分人和社会,而把“全部财产范围内”和卑鄙的共产主义区分开。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四重规定性的分析,得出了一个最基本的结论:与其说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根据,还不如说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根据。即,异化劳动导致私有财产关系,私有财产的本质是异化劳动。共产主义要消灭私有财产就必须消灭异化劳动,重建不异化的劳动。这种不异化的劳动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产品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就是现实个人的对象性的活动。这种对象性的活动发生着三方面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异化劳动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异化关系。扬弃了异化状态呈现的不异化的状态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感性的对象性的关系。

这种感性的对象性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就人与自然界来讲,在劳动活动过程中间所发生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关系。这种感性的对象性关系,作为人的劳动对象和劳动产品的东西不是在人之外,独立于人,并反过来统治人的东西,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性的存在。从对象中间看到的是人的本质力量。自然界就是人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产品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自然界就是另外一个人本身。这种关系是一种自然主义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不异化的状态,一种感性对象性关系的状态,马克思称之为自然主义。就人与人来讲,人与人的对象性关系体现在,在你之外的他人不是与你反对的并反过来左右你、支配你、反对你的他在。他是你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性的存在,你从他人身上看到的是你的本质。这样的感性对象性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称之为人道主义。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又是统一的、和谐的。这就是真正的共产主义。

“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完成了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强调的共产主义状态和我们今天理解的和谐社会状态意境是一致的。我们今天面临巨大的环境问题,这不是我们一个国家可以独立解决的全球问题,我们要重建人与自然的平衡、和谐状态,这就是马克思讲的自然主义。人与人的和谐状态的最高表现就是人道主义。我们讲的以人为本,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是马克思共产主义的最高境界,这个境界显然是一个哲学的境界。立足于哲学面对的最基本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回答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