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价值体系的历史演进

价值体系的历史演进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奴隶社会的价值体系是人类告别野蛮阶段进入文明社会后建立的第一个价值体系。在奴隶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价值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各种社会道德礼仪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备化,价值的门类迅速增多,社会价值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方式得到了国家有意识的规定和调节。封建社会的价值体系是人类在自然经济时代建立的最为完备的价值体系,它代替了奴隶社会的价值体系,确实也克服了后者的许多弊端。

(四)价值体系的历史演进

我们在前面曾讲到,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可分为主流的占统治地位的价值体系和非主流的价值体系。一般说来,占统治地位的价值体系即是经济上和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拥戴并加以保护和推行的价值体系。自然地,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变更和新统治阶级的出现,主流价值体系也会发生转变。一定民族的价值体系尽管有自己的一些基本的共同的东西,但由于这种主流价值体系的变更,便形成了不同时代的价值体系的历史形态。与人类社会形态的历史变迁相一致,价值体系也经历了原始社会的价值体系、奴隶社会的价值体系、封建社会的价值体系、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这么几种历史形态。

原始社会的价值体系与当时生产力极端低下、人的能力和需要极其不发展相适应,其突出的特点是,价值的种类极为有限,价值主体单一,价值意识十分低级、简陋、蒙昧。人们只能与极少的一些对象建立起价值关系,可利用的对象十分有限;人们只有依赖群体才能存在,氏族才是现实的也是惟一现实的主体,它的成员们仅仅是氏族的“分子”,自己并无独立的地位和意识,有限财富的共同占有、共同享受使得人们也不会有什么“私有”和自私的观念;人们思维和认识能力低下,想象的东西和真实的东西还难以分割清楚,蒙昧和迷信统治着人们的头脑。这是一个人兽分别之初的极其漫长、极其缓慢的阶段,是一个生存需要和生存价值压倒一切的阶段。因此,原始社会的价值体系主要限于能满足生存需要的物质价值,各种精神价值基本上都还处于萌芽状态,人的价值问题更不可能为人们自觉意识到。

奴隶社会的价值体系是人类告别野蛮阶段进入文明社会后建立的第一个价值体系。奴隶社会把奴隶当作是“会说话的工具”和畜生一般可以买卖的存在物,这固然比起原始社会来是一种“道德上的退步”,但奴隶制度建立在“劳心者”和“劳力者”、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分工的基础上,以国家代替了氏族组织,扩大了交往和合作的范围,能够组织起较大规模的建造活动,从而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和精神文化的发展。马克思就曾说过,没有奴隶制就不会有现代文明,奴隶制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在奴隶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价值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各种社会道德礼仪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备化,价值的门类迅速增多,社会价值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方式得到了国家有意识的规定和调节。孔子所向往的周公时代,柏拉图所设想的各个阶级各安其位的“理想国”,尽管都带有一定的理想成分,但那种严格的等级以及服务于这种等级的各种礼仪制度,都从一定侧面反映了奴隶社会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是以奴隶和奴隶主两大阶级的分裂为基础的,这种阶级分裂和剥削使得价值的生产和消费脱节并对立起来,广大奴隶作为物质价值的主要生产者却被剥夺了享受这些价值的权利,甚至生存需要都难以满足,因此必然导致奴隶们生产积极性的丧失,消极怠工、破坏农具,直至奋起反抗。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开化程度的提高,这套价值体系逐渐成为妨碍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桎梏,奴隶制度连同它的那一套价值观念被送进了历史博物馆。

封建社会的价值体系是人类在自然经济时代建立的最为完备的价值体系,它代替了奴隶社会的价值体系,确实也克服了后者的许多弊端。整个封建社会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家庭家族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家国同构,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既是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又是教育单位,甚至还是“行政”单位,大的家族俨然就是一个小的王国,家规家法和等级制度具有着如同国法一样的威严及效力。家族血缘关系既是一种人伦亲情关系又直接是生产关系,在社会政治关系中,亲情或准亲情关系(如师生关系、同乡关系、同学关系、亲戚关系等)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每个人都被束缚在一定的家庭关系之中,家庭构成了人们活动中内和外的界面。国家由无数个家庭所构成,而将之组织起来的官僚等级制度也具有浓厚的家长制或家族制的色彩。

封建社会价值体系的特征,一是家庭是最基本的价值主体,各种价值首先是对家庭的价值,个人没有独立的地位,只是依附于一定家庭的分子,是不配作为价值主体的。由此就可明白,在封建社会人们为什么为了家庭的面子和利益那么不顾惜个人的感情和幸福,有时甚至公然剥夺个人的生命,也可明白,人们的自私自利何以往往不是私其个人而是私其家庭。二是价值取向上的官本位制。由于社会全靠官僚制度才能将之组织起来,各种官僚机构和大大小小的官员也就构成了朝廷统治全国的神经系统和控制系统。官的基本职能是“管”,管着属下的命运和前途,管着所属地域的众多百姓的生活,他们是百姓的“父母官”,升堂办事威风八面,出外巡视则八面威风。因此,做官自然就成为最体面最有价值的职业,也是最光耀门楣且最能为家族和地方带来利益的事情,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得道即是做官。官位品级的高低规定了一个官员的价值的大小,也是一家人享受待遇的基本依据。三是价值的封闭性。家庭作为基本单元力求自给自足万事不求人,而社会分工不发达、交往不普遍又促进和加固了这种经济上和观念上的自给自足性,造成了价值生产的简单低水平的大量重复。在价值消费上,一方面是价值资源使用不充分,大量闲置,另一方面是节制需要、贬抑消费,知足常乐,从而抑制了人们求新求异的欲望,使创造力萎缩。四是天人合一、人合于天、重自然轻人为的价值基调。自然经济本质上是人依赖于自然的农业经济形态,气候、土壤是天然的,生产过程也主要是农作物天然的发育过程,收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条件,活动程序也都依自然节候为转移,“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上天喜则收获丰,上天怒则灾祸至,人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人只是自然之子,祸福天寿,生死兴衰,均是天数,“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总之,天是价值之源,也是价值之本,人只有顺从天,“听天由命”,自然而然,便是知天尽命。五是封建道德的价值畸形放大。在家庭和家族,以顺从听话、克己自贬的所谓“孝道”为核心的道德戒条往往构成“家法”的主要内容,在国家,道德也居于法律之上,所谓德治其实就是人治,并非说没有法律,而是说往往习惯于以道德判断和长官意志代替法律来进行判决,立法和司法都没有独立的地位,多是随着统治者的意志和道德状况而改变的。在整个价值观念和取向上,崇义贬利,抬高道德贬低物质利益,否定个人的独立主体地位,以天、上帝以及他们在地上的代表(天子)作为一切价值的根源和根本标准。封建价值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顺民”,维系了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是在反对封建社会价值体系的斗争中产生的,因而它在许多方面与封建社会的价值体系正相对立。资本主义建立在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在个人冲破家庭的羁绊真正成为社会性的个人、个人成为社会的细胞的基础上,它通过市场竞争极大地激活了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也为个人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提供了比较合理的机制。与人主要依赖自然、主要为自己生产的小农经济不同,工业生产本质上是人征服自然、使自然力和各种生产要素服从人的意志和目的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是为他人而生产即为交换而生产的商品经济形式,与此相适应,社会组织管理原则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变化。如果说封建社会是一麻袋土豆,只有麻袋的外在强制才使得土豆们成为一个整体,那么资本主义则是一麻袋棉花,广泛的交换和合作使彼此有着内在的关联,麻袋的作用大大减弱。社会生产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来配置、来运行,等价交换维系着全部经济生活,政府成了社会的“守护者”或“裁判员”,政治不再像封建社会中那样是决定一切的东西;相反,政治受经济的决定,做官也仅仅是一种职业,而且官员的权力受到法律的严格规定和有效制约监督。当然资本主义毕竟又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它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公平和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旗号下实质上是维护着有产者首先是资本家的利益,这又使得它与封建制度有着很大的一致性和共同性,决定了它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抽象地以个人为价值主体,它确实是个人主义的,同时它以金钱本位代替了封建社会的官本位,一切向钱看是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另外,与封建社会普遍的禁欲主义价值导向不同,资本主义张扬人的物质需要和欲望,并尽量刺激人们的物质欲望以带动消费,甚至人为地制造出许多虚假需要。它突出了法律在社会中的价值,抬高功利价值而贬抑道德价值,功利主义简直把一切价值包括道德价值都归结为功利价值,归结为所引起的个人快乐或痛苦的数量差异。它使个人从传统家庭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淡化了血缘关系和伦理亲情的作用,但它又使人际关系陷入到冷冰冰的金钱关系之中;它使人成为了社会人,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封建社会无可比拟的广阔的天地和众多机会,但狭隘的、强制的分工和异化劳动又使人沦为机器的部件;科学技术相当发达,大大强化提高了人们利用和控制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物质财富的富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提高,物质需要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满足,但掠夺式的开发、过度的浪费式消费又恶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合理的分配加剧了人际矛盾,人们缺乏作为生活支柱的理想,精神空虚,社会上弥漫着苦闷绝望的情绪。凡此种种,都暴露了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本身内在的矛盾性和历史的过渡性,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必然性都决定了必须合理地扬弃资本主义的价值体系,代之以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是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积极扬弃,是在吸取以往价值体系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向、以人民利益为依归的新型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之所以称为社会主义,就在于生产资料为社会共同占有,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按劳分配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既是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和内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适当形式,既是人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结果,也是消灭阶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的更好的社会条件。在以往的私有制社会中,价值生产与价值享受是脱节的,甚至是分裂和对立的,广大劳动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他们却被剥夺了享受这些财富的权利,工人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反而越没有价值。社会主义第一次使这种颠倒着的情况正了过来,使价值生产和价值享受统一了起来,这便是它的历史合理性所在,也是它能够更快更好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所在。

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人民是最高的价值主体,人民利益是最高利益,是党和政府制定一切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判断其成败的标准;党和国家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是选拔干部的首要政治标准和道德标准。对于广大群众来说,为人民服务既是为社会和他人服务,也是自我服务,是大家彼此服务相互服务。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实现了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辩证统一。它承认人民是最高的价值主体,但人民是由众多的个人构成的,个人是人民的一分子,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独特的需要和地位,有自己的相对完整性,因此也是一个价值主体。个人的活动,一方面必然影响到社会和他人,这形成个人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又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形成自我价值。个人努力学习加强修养,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进而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社会因此回报给个人以更多的报酬,包括荣誉和地位。正是在个人和社会的这种良性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中,实现了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才能保障价值生产和价值享受的统一,在充分尊重个人权利的条件下,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才能实现良性循环,相互促进彼此扩大,这也是社会主义能够调动起千百万人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原因。这里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都是既包括物质价值也包括精神价值的,而且二者是统一的。在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中,物质价值是基础,既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又十分重视精神价值的重要作用,重视健康合理的道德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作用。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坚决反对空谈心性信仰、贬低压抑物质需要和物质价值的封建禁欲主义,也坚决反对资本主义社会盛行的只强调感官刺激低级需要、不讲究精神信仰的物欲主义和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

社会主义由于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逐步废除阶级剥削制度,使集体成为真正的集体,所以,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这就使得整个社会能够形成大致统一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能够有共同的社会理想和道德信念,以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目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共产主义思想就是这样的理想和信念。当然,这种统一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是以每个人的个性发展和多样化的自主选择为前提,共同的社会理想和信念以丰富多彩的生活道路和健康向上的但又具有个性特征的多种生活目标为前提,每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整体的发展是协调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相对于以往的价值体系,是一种与之有本质差别的全新的价值体系,但它作为共产主义价值体系的低级形态,特别是因为受历史继承性的影响,它必然带有旧价值体系的一些痕迹,所以总还有一些不够理想不够完美的地方,甚至存在一些弊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克服这些弊端,不断向共产主义价值体系演进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