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市场经济和人的价值的关系问题

关于市场经济和人的价值的关系问题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市场经济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机制,它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对此人们已达成了共识。市场经济造成了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加重了人的异化。具体到我国目前的实际来说,我们在注重发展经济和注重效率的同时,未能很好地解决公平分配的问题,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这是当前我国价值冲突加剧的根本原因。此外,还有经济和政治、功利和道德、经济与文化的矛盾冲突问题,等等。

(四)关于市场经济和人的价值的关系问题

1.市场经济对人的价值实现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市场经济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机制,它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对此人们已达成了共识。但它对于人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学者们分歧很大。一种观点认为,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虽然从理论上说人民是主体,但在实际生活中,个人却没有独立的主体地位,一切都依赖于政府和组织,萎缩了人们的主体性。市场经济要求独立而平等的市场主体,要求比较健全完善的法制规范,这就突出了个人的主体性,唤醒了人们的主体意识,促进了人们主体地位的确立。市场经济也会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但这是次要的,它对人的价值实现的积极作用要比其消极作用大得多。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市场经济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突出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使得人们的物欲、情欲等感官欲望恶性膨胀起来,高尚的精神追求动力减弱甚至为物欲所淹没。市场经济造成了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加重了人的异化。要充分认识这种负面作用,才能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深切的认识,才不至于在一种盲目乐观主义情绪的支配下误国误民。

2.关于价值冲突的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价值冲突是由于社会未能公正合理地解决社会财富的分配所造成的。具体到我国目前的实际来说,我们在注重发展经济和注重效率的同时,未能很好地解决公平分配的问题,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这是当前我国价值冲突加剧的根本原因。在持这一种意见的人们看来,价值冲突的作用主要是负面的或消极的,因而在对待价值冲突的对策方面来说,主要就是尽量消除价值冲突的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价值冲突作为一个价值论的基本范畴,它是指两种或几种不同的价值之间的对立状态,这种对立和冲突可以发生在同一主体身上,也可以发生在不同主体之间。前者表现为主体价值选择的两难处境,即人们常说的不可两全的情势;后者表现为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即使是人们之间的利益矛盾,也不能说都是由于社会分配不公造成的。

实际上,我国目前的价值冲突,即不同阶层、地区和个人之间的价值冲突,其成因是很复杂的,既有分配不公的问题,也有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期间人们对于新的分配机制不适应的问题;既有实际利益的冲突问题,也有基于不同的价值观念而引起的问题;既有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矛盾的问题,也有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矛盾的问题,或者说是更侧重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还是更侧重于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矛盾冲突问题。此外,还有经济和政治、功利和道德、经济与文化的矛盾冲突问题,等等。因此,要视具体情况而采取具体的对策,不能一概而论。这派人士认为,不能把价值冲突只看作是反常现象,只具有消极和破坏作用。实际上,价值冲突是一种普遍的、正常的现象,没有价值冲突才是反常现象。发现冲突,解决冲突,这才是人类实践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不能说价值冲突是市场经济带来的,但市场经济确实使得价值冲突的问题突出出来了,同时也为更合理地解决价值冲突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这也是市场经济能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关于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关系

一种意见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也是劳动产品,具有经济价值即交换价值,因此文化产品应当进入市场,按照市场规律来实现它们的价值。文化生产部门只有走企业化的路子才能生存和发展。这种观点看到的主要是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另一种观点则相反,认为文化产品的价值不等于它的经济价值,或者说主要不在于它的经济价值,而在于它的文化价值和人文价值,即“对于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意义”。这种文化价值不可能在市场交换中得到实现,文化市场化和文化部门企业化不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它导致了文化事业部门的狭隘功利主义和向钱看的价值取向,导致了文化的肤浅化、庸俗化甚至反文化倾向。

在讨论文化能否市场化的问题时,首先要区分文化价值和文化产品的价值这两个概念。前者是指事物对于人和社会在文化发展方面的价值,归根结底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后者则是文化产品对于人和社会在任何方面的意义。文化产品具有文化价值,这是没有疑义的,但它同时还具有其他方面的价值,其他产品如建筑物、汽车等也具有文化价值。

其次是要把握文化价值的目的性和实现它的条件及手段的关系。就文化事业来说,它的目的和它所创造的价值,在于促进人和社会的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的发展,而它的经济价值则是它在现阶段不得不借以实现其目的的手段和途径。从目前情况看,把文化产品推向市场,有效地利用经济杠杆的力量为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打开出路,显然还有很大的不足,手段倒是更多地为一些庸俗文化所利用。因此,我们既不能因此就简单地反对文化产品走向市场,更不能把文化价值的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搞颠倒。正确的态度是在区分它们的基础上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参考文献:

1.赖金良:《当代哲学意识中的价值问题》,《浙江学刊》,1994年第6期。

2.胡义成:《劳动价值论新解》,《思想战线》(昆明),1995年第1期。

3.李德顺、龙斌:《社会历史与人的价值活动》,《哲学研究》,1994年第12期。

4.李德顺、潘于旭:《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哲学研究》,1995年第7期。

5.江畅:《论价值冲突》,《人文杂志》,1994年第2期。

6.方军:《价值冲突与文化发展》,《人文杂志》,1994年第3期。

7.刘奔:《从否定性辩证法看价值》,《人文杂志》,1994年第4期。

8.陈新汉:《论社会评价活动的机制》,《人文杂志》,1994年第1期。

9.陈依元:《价值真理——一种特殊的事实真理》,《人文杂志》,1994年第3期。

10.马俊峰:《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性》,《江海学刊》,1994年第4期。

11.李继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价值的实现》,《江淮论坛》,1995年第1期。

12.马俊峰:《评价论研究在当代的意义》,《新视野》,1995年第3期。

(原载于《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2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