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价值的本质

关于价值的本质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确立的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唯一科学的价值概念,它既是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也是哲学的价值概念。劳动创造了价值,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不能设想,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有两个含义不同的价值概念。

(一)关于价值的本质

1.价值是一种属性还是一种关系

国内学界对于价值的定义不下几十种,亦可说是众说纷纭,但从总体上看,可分为两大系列或两大倾向:

(1)属性说。一些人认为,价值是一种属性,价值概念是一种属性范畴。这就是价值的属性说。其中,一种观点认为,价值是价值客体固有的一种性质,无论主体的状态如何以及对它的看法如何,都不会影响价值存在的质和量。他们一般都不同意价值是价值客体的自然属性或本然性质,认为价值是价值客体的一种社会性质,是在实践和交往中产生的性质或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这种观点的优长之处是能够较好地坚持价值的客观性,但无法解释同一价值客体何以能够对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这一问题。另外,它混同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概念和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概念,也因而受到众多非议。不过,虽然许多人在概念的规定上反对价值是一种属性,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却自觉不自觉地又回到属性说的轨道上去。可见这种观点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属性说的另一种观点认为,价值不是价值客体的固有属性,而是在与主体关系中产生的属性,是主客体关系的一种属性,或者说是一种系统质。但既然承认价值是在主客体关系中产生和存在的,否定价值是价值客体的固有性质,就已经游离了属性说和关系说的争论,其意义也就不是很大了。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多。

(2)关系说。关系说认为,价值不是某种事物的固有属性,而是一种关系,是一种关系性的存在。关系说本身又有几种不同的意见:①价值是客体的性质、功能对于主体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关系,是客体运动变化与主体需要的接近、一致,表明物为人的存在。②价值是客体的性质和功能对于主体的生存发展需要的效用。持此意见的人认为,只承认价值是关系还太笼统,必须落实到效用上才能让人们易于把握,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说明价值的客观性。③价值是人们对待主体需要和客体功能之间的关系中产生的一种对主体需要的肯定或否定关系。这种意见认为,所欲还不是价值,只有“可欲”(值得)才是价值。④价值是负熵,或价值是物质进化的方向。此观点就其承认价值存在于一系统与另一系统的相互作用中来说,属于价值关系说,但它反对把主体局限于人类,把价值局限于物为人的存在这个范围,认为对任何系统,凡是能够增加其负熵的,就都是有价值的。价值是一个与物质运动具有同等普遍性的概念。

2.哲学价值与经济学价值的关系

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确立的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唯一科学的价值概念,它既是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也是哲学的价值概念。劳动创造了价值,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不能设想,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有两个含义不同的价值概念。用人的需要来界定的价值,是使用价值概念,把它当作价值是庸俗经济学的表现。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经济学的价值是虽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经济学的价值只是指商品的价值,它的着眼点是商品交换;而哲学价值概念则是根源于人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的确证,揭示了人既要依赖物和环境又利用事物为人服务的人类活动的特质。二者的立足点不同,所包含的内容不同,所适用的范围也不同。第三种观点认为,这两种价值概念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劳动创造了价值,这对于经济价值和哲学价值都是适用的。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哲学价值就是人类一般劳动在对象中的凝结。哲学价值的规定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概念有直接而明显的关联,但若把它们等同就不对了。它们之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在经济学中,价值与使用价值不能混同,否则就是庸俗经济学。但这二者的区别和对立只有在经济学的一定范围内才成立,才有意义。一超出这个范围,坚持这个区别就不对了。

实际上,交换价值就是交换时所具有的价值,是用于交换的价值,这是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作为对交换价值实体和交换活动所能发生的基础的揭示,经济学价值概念是对经济活动认识的深化,但这不是马克思的功劳,因为在李嘉图那里就作出了这个规定。马克思的贡献在于,他不仅把这一点贯彻于经济学的始终,发现了剩余价值,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而且还揭示了劳动发展的各种具体历史形式,发现了扬弃价值和使用价值、一般劳动和具体劳动对立的途径。哲学上的价值就是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揭示人同自己的对象,同自己的劳动以及劳动成果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