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的二重性存在

人的二重性存在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人的世界和世界中的人才是马克思进行哲学思考要面对的真正对象。马克思认为,人的生成性存在,就其本源而言,来自于人的二重性存在。马克思这封信写于1837年11月10—11日,对人的精神本性的探寻是马克思在浪漫的理想主义破灭之后,转向现实世界开展寻求新的神圣的再度启航。[12]正是以对人的精神本性的探寻为基础,马克思逐步展开了其恢弘的超越性理论与实践。

美国当代分析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说:“哲学涵盖的论题范围很广,但它关注的问题始终有一部分与凡人的生活相关:如何理解人生,以及如何度过人生。”[5]马克思哲学的出发点毫无疑问是人,现实的人。只有人的世界和世界中的人才是马克思进行哲学思考要面对的真正对象。对人及人生的把握和理解是马克思很早就开始尝试的理论探索。他在中学时期就为自己奠定了今后的哲学批判和现实革命的基础,在中学考试的宗教作文和德语作文中就表达了一种对人的明确的认识,无论是“神性的火花”与“欲望的火焰”的纷争,还是“精神原则”与“肉体原则”之间的斗争,都表明了人的存在历程充满着选择和放弃的矛盾与斗争,因此,人不是一种结果性存在,而更是一种生成性存在。所谓人的生成性存在,是立足于人的生命历程,对人的内在本质的过程性诠释。

马克思认为,人的生成性存在,就其本源而言,来自于人的二重性存在。“人双重地存在着:从主体上说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从客体上说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之中。”[6]简而言之,人是灵与肉的复合体。一方面,人是自然存在物,即人是有生命的肉体性的存在。人的肉体性存在是人的精神性存在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前提和基础。作为自然存在物,人会受到自然条件和自身肉体组织、身体机能的限制,而这些限制是人必须面对并应给予重视的。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在中学时期就有了清晰的认识,他说:“诚然,我们能够超越体质的限制,但这么一来,我们也就垮得更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是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残破的废墟上”[7]。这一领域内的超越表现为对身体机能限制和极限的挑战,当然这样的挑战完全依赖于人的身体机能的健硕是远远不够的。马克思在谈到对劳动者在劳动时间内的要求时,针对这一类问题给予了解答,他说:“除了从事劳动的那些器官紧张之外,在整个劳动时间内还需要有作为注意力表现出来的有目的的意志”[8]。马克思这里所强调的“意志”正是人挑战自我时所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是“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的人的自我提升与自我实现向度的典型性彰显。

另一方面,人是精神性的存在,表现为人以内在尺度对自我的塑造、确证和完善的自觉要求。而这一切首先来自于对自我的认识。正是通过对自我的认识和解释,厘清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并进而了获得存在的身份,“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就是说,是自为地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他必须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识中确证并表现自身”[9]。所谓人的自然存在物是指人的肉体性存在通过自我认识、自我界定、自由选择等方式所形成的一种人的现实生存状态。它标志着人的存在样态已然由自发的、被动的形态进入自觉的、主动的境界,也就意味着人的超越维度的形成和确立。人的超越维度的存有,使其自觉地摆脱了作为自然存在物与生俱来的受动性,从而获得了自我确证和自我实现的可能与机遇,提出了超越“物性”以接近“神性”的自觉要求。

现实的人总是徜徉在“物性”与“神性”之间的存在。人的生成性意味着人既可以升华为天使,也可以蜕变为恶魔,这种超越宿命的不确定性在某种程度上正是人生的魅力所在。人生的魅力使哲学一直葆有对人的研究的兴奋点和历史的、时代的持续性。“这种双重性的存在展现了作为自在之物的自然存在和作为自由主体的超越性存在之间的二元张力,而正是在灵魂和肉体、无限和有限的张力作用下,诸多哲学的本源性的问题得以产生。马克思整体思想和哲学的批判本性正是与人的二重性生存境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0]因此,对马克思哲学超越性思想的研究以对人的二重性认识为基点是恰当和合理的,马克思一贯注重人的二重性存在,但是显然他所要高扬的是人的精神性特质,他在给父亲亨利希·马克思的信中说:“我想再度潜入大海,不过有个明确的目的,这就是要证实精神本性也和肉体本性一样是必要的、具体的并有坚实的基础;我不再练剑术,而是要把真正的珍珠拿到阳光之下”[11]。马克思这封信写于1837年11月10—11日,对人的精神本性的探寻是马克思在浪漫的理想主义破灭之后,转向现实世界开展寻求新的神圣的再度启航。在他看来,人的精神本性不仅有与肉体本性相一致的真实性,更具有肉体本性所没有的神圣性。因此,较之思辨的哲学理论的“剑术”,马克思更看重人的精神本性的“珍珠”。“马克思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超验视野,而只是不再满足于思辨哲学的脱离尘世的空洞和玄虚而已。”[12]正是以对人的精神本性的探寻为基础,马克思逐步展开了其恢弘的超越性理论与实践。当我们明确了马克思哲学超越维度的逻辑起点之后,剩下的工作就是把“真正的珍珠拿到阳光之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