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践对象化的一般规定

实践对象化的一般规定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在批判地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了创造性的研究,建立了自己的科学的实践对象化理论。[1]正是从实践对象化本质来审视人及整个与人相关的世界,马克思才有如下的思想:第一,人同外部世界是一种对象性的关系。这就是马克思对实践对象化的一般规定,也是马克思要求我们对周围现实世界的一切事物,既要从客体对象方面,又要从主体人方面去理解——即从人的对象性活动方面去把握的缘由之所在。

马克思的实践对象化理论,是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对象化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在批判地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了创造性的研究,建立了自己的科学的实践对象化理论。这一理论首先在枟手稿枠中得到了深刻的论述。贯穿于手稿中的基本思想是:人、人类社会、人类历史以及人周围的现实的感性世界,都是通过人类自己的实践活动(劳动)现实创造的,而人的实践活动是作为主体的人同外部世界互为对象、互为作用、互为制约和互为生成的一种历史过程。马克思指出:“全部所谓世界史不外是通过人的劳动的诞生;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所以,在他那里有着关于自己依靠自己本身的诞生、关于自己的产生过程的显而易见的、无可辩驳的证明。”[1]正是从实践对象化本质来审视人及整个与人相关的世界,马克思才有如下的思想:

第一,人同外部世界是一种对象性的关系。因为人必须以外部世界为满足自己需求的对象才能生存和发展,因而人是受身外对象所制约的对象性存在物;同时,这些身外对象作为人的需求对象,它们确证和表现着人的本质及力量,也有被人所规定的一面。人身外的对象是人所需要的对象,而人也是身外对象的一种对象,它们互为对象[2]

人的本质、人的物种的特性和类的特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是对象性存在物的“对象性的活动”[3]。马克思认为,人们是什么样的取决于他们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取决于他们的生活,取决于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的物质条件,总之是取决于他们的客观活动、实践活动[4]。人的本质当然主要不是人的自然肉体的特性,而是人的自我创造的产物——主体性本质,即人作为“真正的主体不是以纯粹自然的,自然形成的形式出现在生产过程中,而是作为支配自然力的那种活动出现在生产过程中”[5]。人的存在和人的本质是人自己的对象性活动,而人的对象化则是证实、显示、实现、丰富人的本质力量的过程。

第二,人类社会是人类自己的对象性实践活动创造的。人是社会的类的存在物。“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而这种“真正的社会联系……是个人在积极实现其存在时的直接产物”[6]。人在对象性的实践活动中,不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而且必须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即必然发生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7]对象性的人在社会中创造属人的对象世界,同时在创造对象世界中也创造社会本身。“正像社会本身创造着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创造着社会。”而这种双向的相互创造是通过人的对象化实践活动实现的。因此,马克思说:“实际创造一个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的自然界,这是人作为有意识的类的存在物(亦即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己本身看作类的存在物)的自我确证。”[8]

第三,由此可见,人的实践对象化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主体的客体化)和对象的本质力量对人的对象化(客体的主体化)的统一。从人的本质对象化方面来说,人的生产劳动,人的实践创造、工业,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的展示”;劳动、实践的结果是“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以感性的、外在的,有用的对象的形式,以异化的形式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对象化了的本质力量”,是“人的本质力量打开了的书本”。因此,劳动、实践活动过程是“劳动者把自己的生命贯注到对象里去”、耗费自己力量的过程,“劳动产品是固定在对象中的、物化为对象的劳动,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9]。从对象向人的对象化——主体化方面来讲,对象首先是人的生活资料,同时也是人的对象性活动的资料,没有这些“借以劳动的对象,劳动便不能生存”,因为“感性的外部世界”作为人的“劳动的对象”和“肉体生存”的对象,直接规定着人的生存和人的活动[10];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力量之一的确证”,人越拥有丰富多样的对象,也就越有丰富的本质力量,正像人在实践活动中赋予对象以人的属性一样,对象也在这种活动中赋予人以对象的属性——从而丰富、发展人的本质力量,使客体、对象主体化:“人的感觉、感觉的人类性……由于相应的对象的存在”,才不断产生和发展起来[11];此外,人还必须占有、扬弃对象,使对象化出去的人的本质再重新返回自身,从而维持主体的存在和再生能力。这是“使外化回到自身的、对象性的运动”[12],也是对象转化为人的存在、对象的本质力量贯注到人自身里去——客体的主体化——的过程。

因此,实践对象化是主体的本质力量外在化和客体的本质力量内在化的双向对象化的统一,也就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统一。正由于如此,在对象性活动中,人改造对象,对象也改造人;人创造了一个外在化的属人世界,也创造了一个内在化的属人世界——作为人的人创造着环境,环境也创造着人;“只有当对象对人说来成为属人的对象,或者说成为对象化了的人”,只有当人对对象说来成为属对象的人,或者成为被对象化了的人,亦即人和对象互为生成、互为创造的统一时,“人才不致在自己的对象里面丧失自身”[13],人才能全面自由地发展。

这就是马克思对实践对象化的一般规定,也是马克思要求我们对周围现实世界的一切事物,既要从客体对象方面,又要从主体人方面去理解——即从人的对象性活动方面去把握的缘由之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