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客体方面看认识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

从客体方面看认识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

时间:2022-1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从客体方面看认识,这就是一切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视角;作为一种方法论前提,它规范着整个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最早形式,当推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影象说”。培根是近代第一个从客体方面看认识的哲学家。继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之后,费尔巴哈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了王座,同样也使从客体方面看认识这一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视角重新受到推崇。

(一)从客体方面看认识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

马克思曾经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1]从客体方面看认识,这就是一切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共同视角;作为一种方法论前提,它规范着整个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史。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最早形式,当推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影象说”。德谟克利特认为,“一切物体上都经常发射出一种波流”,波流作用于物体与人之间的空气,便在空气中留下了“坚固的形状”、“不同的颜色”等物体的属性,然后带有物体属性的空气作用于人,人便产生了关于物体的“影象”即认识。按照“影象说”,认识是对象在人的感官上留下的“印子”,而认识过程也就是物体不断向主体发射“影象”的过程。因此,德谟克利特的“影象说”,以思辨的形式最早地提供了一个考察认识活动的视角,即从客体方面看认识。

近代唯物主义认识论直接接续了这一视角。培根是近代第一个从客体方面看认识的哲学家。虽然在培根那里“物质带有一种令人愉悦的、诗意的诱惑力,以迷人的笑靥引人注目”[2],但根据培根的认识论学说,我们很难设想认识主体面对物质世界也会报之以自豪的微笑。因为在培根看来,虽然主体能够通过实验而有意寻求自然的奥秘,但一切自然的知识都应求之于感官;尽管应该运用理性来改变和消化感性材料,但毕竟感觉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源泉。终其然,认识局限于经验,知识就是存在的影象。培根之后,唯物主义认识论变得更加片面了,从而将从客体方面看认识这一视角或方法发展到极端,其突出表现就是洛克的“白板说”。根据“白板说”,人的观念、认识不过是对象在心灵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印记,而这一印记的过程是通过经验来完成的。可见,洛克在从客体出发对经验论进行系统论证的过程中所提出的“白板说”,不仅没有超越培根的认识论,甚至可以说又倒退到了德谟克利特的“影象说”的水平。

“贝克莱和狄德罗都渊源于洛克”。因为贝克莱由向洛克从客体方面看认识的视角挑战入手,抛弃了其经验论的唯物主义基础;而以狄德罗为代表的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在坚持经验论所包含的唯物主义原则的同时,也因袭了洛克研究认识活动的视角。狄德罗说:“我们就是赋有感受性和记忆的乐器。我们的感官就是键盘,我们周围的自然弹它。”[3]霍尔巴赫也认为:“等名称所表示的,只是作用于外感官的物体在外感官上产生印象时内感官中所发生的一些变化。”[4]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从客体出发,不仅把认识视为自然物体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结果,并且还告诫人们要像女儿听从母亲那样听命于自然。

继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之后,费尔巴哈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了王座,同样也使从客体方面看认识这一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视角重新受到推崇。费尔巴哈写道:“事物和本质是的,就必须来思想、来认识它们。”正是从事物或客体出发,他认为,“直观是生活的原则”,从而也是认识的原则,“只有在人对人的感性直观中,才有真理和实在”,而“在直观中我为对象[5];诚然,人也有思维和理性,但“思维、理性,按其内容,除了说明感觉所说明的东西以外,并未说明什么其他东西”[6]。因此,认识就是感性直观;在感性直观中客体决定主体。

回顾整个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发展史,我们明显地看到,所有旧唯物主义者都是从客体方面看认识。结果,他们只能把认识看作是对象在主体感官或心灵上留下的印子、印记、音符和直观镜象,只能把认识过程理解为由客体到主体的运动;主体在他们那里则只能顺应客体、听命于客体并围绕着客体旋转。从客体出发,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虽然坚持了认识的客观性,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主义,但却完全忽视了主体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完全忽视了人的认识的能动性

正如马克思所说:“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7]。唯心主义认识论之所以只是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就在于它对认识能动性的强调是以牺牲认识的客观性为代价的。因此,如何既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又说明认识的能动性,便成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立时期所面临的首要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